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回顾与思考高考作文试题,是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高考作文试题,对考生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年的高考作文题便成为社会上的热门话题.首先,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建国以后,“文革”以前高考作文命题的情况.这一时期的高考作文题,题型均为单纯性命题.例如:1953年《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1958年《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1959年《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1961年《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1965年《谈革命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位置和价值不想,不愿,也不能去做什么高考作文命题“风云榜”之类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为了方便整体扫描,以便在进一步的比照中分析命题的位置与价值,有必要在此对2005年16道高考作文题作一个简单的、一目了然的图解。图解如下:12345678910111213141516全国Ⅰ全国Ⅱ全国Ⅲ浙江江苏  相似文献   

3.
高考作文题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功能.二是导向功能。一道好的作文题,要能够对考生的写作水平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考查和评价.还要能够对今后的中学作文教学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实现这两个功能.高考作文命题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四个原则.或许能对高考命题和高考作文题评价以及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高考自主命题省市增加、高考作文题增多,社会的关注度更加强烈,高考作文题的出题水平以及好坏优劣,今年更是纷争四起。到底哪个最佳,哪个最差?中学生朋友、语文老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请说说你的看法!请将后面的表格填好,在一个月内寄给我们,我们将根据得票多少,最终评出“2005年最佳高考作文题”。如果你看法与最终的评选结果完全符合,将有机会获得本刊“美文精粹版”2005年合订本一册的奖励。  相似文献   

5.
“年年考作文,岁岁题不同。”尽管高考作文的命题很难猜中,但只要吃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精神,探寻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规律,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还是可以预测和把握的。  相似文献   

6.
2012年高考作文题一出笼.一些并无真知灼见、充满胡言乱语的急就章,就照例甚嚣尘上起来。语文考试结束第二天,《羊城晚报》即刊出了一篇口气很大的《高考作文题为何迷失方向》,对全国十几道命题的优长轻描淡写一语带过:“10多个作文题中.不乏众口称赞的好题目。”但是。“众口称赞”的题目是什么,却不屑一顾,因为“赞赏命题者并无太大意义”,作者笔锋一转,以罕见的自信,指责今年的命题“平庸”,原因在于在总体上“迷失了方向”,“走进了哲思的歪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命题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指挥棒。也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但长期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生命”的缺失成为阻碍语文作文教学的一大困惑。1999年全国卷的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奏响了高考作文向生命进军的号角.话题作文开始大规模登陆高考。这种命题形式凭借其“三自(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自选角度)”方针的灵活多变性迅速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话题作文的优越性即使在2004年以来部分省市自主命题.从而打破国家命题一统天下的格局的情况下也毫不逊色.而是更加完善与成熟。毫不夸张地说.2004年至2006年高考中大量涌现的话题作文.让我们目睹了话题作文趋向成熟的盛宴。笔者作为一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品尝高考话题作文所彰显出来的思辨、人文、审美等关键词的同时.也欣慰地感受到了高考作文命题内在潜伏的生命化取向。诚然,这种取向只是“潜伏”。却已然让人看到了曙光。  相似文献   

8.
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仍然为材料作文,在秉承前两年命题思路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与发展。作文题延续了其进入课改后命题的基本理念.即引导考生关注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概括地说就是“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中的“求真”是命题的追求与归宿,“务实”是实现“求真”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考各科目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作文了。随着今年高考的尘埃落定,全国及享有命题自主权的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纷纷揭开“盖头”。作为一个多年跟踪研究高考作文的人士,今年的作文题让我眼前为之一亮,套用央视经济频道的一句形象广告语,就是“更多精彩,更多选择”。一、高扬人文主旋律倡导人文精神。作为承载检阅学生在校12年人文素养的高考作文,理应在倡扬人文精神方面发挥鲜明的导向作用。浙江卷“人文素养提高与发展”,引导考生关注精神家园建设,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全国卷“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上海卷“遭…  相似文献   

10.
生:5月初,您到我们学校来给今年应届考生讲高考作文,举例时就谈到了“路在脚下”的话题,今年江苏考题还真的是“人与路”,您是猜题的吗?孙:我没那本事。靠押宝式的猜题来写高考作文,也是没出息的。生:(举今年高考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北京的符号”为例)都说高考是一根“指挥棒”,从这些考题看,你觉得以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会向哪个方向发展?孙:我先谈谈对今年一些考题的看法。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其实是一以贯之地提倡学生作文“关注现实生活、关注人生,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今年的考题应该说是体现了这样的要求。拿一…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命题“伪写作”导向已成泛滥之灾.是到了该当头棒喝的时候了。 以往我们认为.语文高考许多试题并不能真正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属于废题.唯有作文题最能检测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然而,如今这种认知也遭到质疑。因为高考作文命题观念的失误,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考生“伪写作”.“伪写作”势必导致“伪评价”。而作为教学导向的高考“伪评价”.又必然导致“伪教学”。语文教育便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空转.消耗着莘莘学子宝贵的青春年华.悄然吞噬着他们的言语生命、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2011年第9期刊登了潘苇杭、潘新和的《“异能”与“共能”命题目标的偏离——评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与时文评说题》一文.笔者阅读该文后觉得两位老师对2011年福建省高考作文材料的解读不能令人信服。为使各位读者方便阅读和全面、准确理解,我先照录作文题:  相似文献   

13.
一、高考作文命题分类综观全国各地17套高考作文题,命题大致分为两类:1.命题作文类安徽:《读》读父母,读人生等;浙江:《生有所息 生无所息》  相似文献   

14.
高考作文的复习备考,相对于富于创新的高考命题,往往滞后,体现为高考备考以对“过去式”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归类,形成“作文类型”的结论,并以此为备考的核心。这种重视“这类题”的备考策略往往因高考题的创新性而让备考低效甚至无效。解决这一现状的途径,应该是在备考中重视对题目本身的逻辑力量的研究、认知与运用,尤其是对高考作文题中“认知结论供给”的落实与运用,并充分体现题目的文体偏向,来实现真正意义的真实写作,以呈现考生真实的写作能力,避免因考场特殊的功利性应考情境而选择“套路化写作”的应考行为。  相似文献   

15.
1999年高考作文题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范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2000年高考作文题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则在不少人的预想之中。不必说课内、课外的各种预测、辅导,仅看近一年来,在北京市各个区县、各种报刊编发的备考练习中,有哪一个作文命题不是在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提供话题呢?且看: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福建省和湖北省以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简洁明了的命题方式,那无比宽广的写作空间,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是继前几年多题选作、看图立意、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方式之后的又一个崭新变化,是华丽之后归于平实的写真,是骚动之后归于宁静的稳重,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说是异彩纷呈。这里,笔者试着对各省市的一些较有个性的作文题加以点评,希望能对“明年花胜今年红”有所助益。一、网络点击率最高的题目——上海〔点评〕此题显示了上海大都市的宽广。“我想握住你的手”应该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提倡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命题最具自主性和丰富性的一年。全国12个地区异彩纷呈的高考作文题,顺应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特点,为我们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地展示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特性和发展走向。这对于2005年全国全面进入新课程后的作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透视各地作文题,我们不难发现,高考作文命题正呈现出关注社会生活、崇尚理性思考、呼唤人文个性三大走向。一、关注社会生活今年各地作文命题继续遵循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的原则,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所悟有所感。综观12则高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19.
命题背景2007年的不少高考作文题追求三方面的结合:人文性、思辨性与浓郁的诗意。典型的例子是浙江与山东卷。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消逝"喻指过去,"行  相似文献   

20.
一、命题原则一般来说,高考作文命题有七大原则: 1.时代性原则。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命题总是与社会热点有关。2.间接性原则。认为高考作文题虽然是考热点,但出题是间接的。例如:“反对台独”是热点,命题可能是《归》、《手足情》,而不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