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30年前,叶圣陶先生为《中学语文》作了这样的题词: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可见,教会学生主动学、自主学,这才是教育教学的终极追求。然而,小学阶段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的,只有通过教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策略应用越来越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成为信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古已有之,孔子的"举一反三"便是它的雏形。启发,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不需要教。叶圣陶先生认为:"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个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为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复刊题辞: “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工夫。……叶老的《题辞》言简意深,集中体现了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精髓。无论对于语文教学、其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见叶圣陶《为中学语文复刊题词》)面对中考的挑战,现代文阅读考查内容比分大,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境界,以达到熟练应考的水平呢?  相似文献   

6.
听课拾零     
叶圣陶先生说:“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当前,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逐步“进入这样的境界”,正含辛茹苦,不断地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最近,笔者到武汉市几所非重点中学“看”了一些语文“课”,觉得有的课上得颇有特色。现在,笔者把“看”到的几堂语文课的特点向读者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写诗文讲究意境,做学问有三境界,教学也有自己所要达到的境界。何谓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呢?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认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  相似文献   

8.
学法指导摭谈喀喇沁旗四十家子总校刘国辉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练,就是为了要进入这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李虹 《生活教育》2011,(20):30-31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已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口号。《叶圣陶教育文集》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授的功课最终目的都是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语文了吗?而学生需要练,就是为了要进入这种境界。”这深刻地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后,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地钻研教法,而且还要认真地钻研学生的学法;  相似文献   

11.
<正>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谈到,教学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叶圣陶也认为教任何课,最终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任何教学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笔者认为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必然经历"导、学、教、练、评"五部曲。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所说的能力,就是自学能力,即学习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有效地撷取新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喜好,自己寻找着去学习,去自由探索。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就可以  相似文献   

13.
"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使教育教学蕴含和贯穿了一种深刻的人文精神。"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小学语文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激发者,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要重塑"价值体系",帮助学生保持积极思维,让学习充满"饥饿感"。  相似文献   

14.
有句话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并不是字面上教师不教知识的意思.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就要靠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了.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本领.掌握通向知识大门的钥匙。可以说.学会学习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验。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学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世纪70年代末,正当我致力于语文教学改革亟需先进语文教育思想导引之际,《中学语文》发表了叶老圣陶先生的题词。叶老教导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叶老的话,如同一盏指路明灯,使我看清了教改的方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过认真的探索,我于80年代初提出了"变讲堂为学堂"(具体为"变全盘授与为拈精摘要"、"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变默默聆受为研讨求索"等三变)的主张,实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着力于解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现代课堂的转型也在力求向着叶老所提出的"不需要教"的教育愿景努力着。如何才能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之境呢?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达到"不需要教"之境,必须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理想。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而且在学生个体有限的生命历程中,就具备了不断创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在此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正>叙事文的剧本化教学,即选取语文课本中合适的叙事文素材,以"创作剧本""演绎剧本"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将"听、说、读、写、演"高效地结合起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语用"水平,以达到"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叶圣陶语)叙事文剧本化教学的优势正在于,随着"创作剧本""演绎剧本"的不断推进,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  相似文献   

19.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作用,学习迁移的实质是原有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的应用.两种学习之间的作用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就称为正迁移,如方程的学习有助于不等式的学习;凡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就称为负迁移,如日常生活中的垂直概念对几何中的垂直概念往往会产生负迁移.从数学教育的目的看,应该追求的是正迁移.即通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达到"闻一知十"的境界,塑造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这就是知识的迁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对影响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几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迁移理论和化学学科特点,归结出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方法,以求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