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女子摔跤运动项目,目前在世界二十几个国家都是一项较有实力、发展的运动项目,由于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因此,她们的技术动作往往比男运动员漂亮。文章从女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技术、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对今后我省女子摔跤运动员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动作是摔跤技术动作里非常重要的一门技术,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技术手段,训练连贯技术始终是自由式摔跤训练的重点。而且自由式摔跤由于摔法较古典式摔跤更为广泛并口灵活多边,在比赛中连贯技术的使用有效程度对于比赛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应在乎平时的训练中强化连贯技术的训练,并且通过对抗练习和比赛来积累经验,强化比赛技术使用连贯性的重要性,以保证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出色发挥和取得满意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3.
摔跤是两人徒手,按一定规则,在直接对抗中以各种技术、技巧和战术将对手摔倒的一种运动,它是一项历史悠久的项目,早在原始时代就有了摔跤运动。现代奥运会摔跤也是正式项目。摔跤运动在我国开展的比较晚,和国外还有一定的距离,当代国际式摔跤的基本思想是向“积极主动,快速连贯,勇猛顽强”方向发展,而训练手段和方法也要相应发展,不仅仅是提高运动员各种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还应发展心理素质。为了提高西藏摔跤运动员战术意识的临场运用水平,本人做出了具体分析,归纳并总结,来帮助运动员了解并认识战术意识及临场运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摔跤要求运动员要有“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的摔跤风格。为能使运动员具备这种风格,达到较高的运动训练水平,必须从小、从初学开始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基础协调准确能力、技战术能力和综合摔跤比赛的能力,进行系统的合理化训练,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年限及成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现代摔跤运动发展到今天,运动技术水平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培养一名优秀的摔跤运动员,需要八、九年的时间,甚至还要更多的时间。要培养一名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只有在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打好身体机能、素质及技术基本功,才能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绍鹏 《精武》2012,(7):25-26
摔跤是最古老的格斗技术之一,也是人们最钟爱的一种力量运动,其主要分为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两种,本文主要来分析一下影响自由式摔跤的重要技术,增强在现代竞争中的取胜几率,作为自语式摔跤的关键技术——连贯技术的方法对提升运动员的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自由式摔跤的基本形式要求要求开始,对其训练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促进自由式摔跤运动员技艺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随着摔跤技术的发展和规则的不断修改,现代摔跤更加趋向紧张激烈,摔跤比赛是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进攻的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站立状态还是跪撑状态下,攻防转换速度的加快使得连贯技术的运用才能增加比赛时取胜的效率。反抱大腿连贯技术已经成为自由式摔跤比赛重要的得分方法之一,从自由式摔跤的动作特点出发,对反抱大腿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阐述。以便为广大摔跤教练员和运动员如何更好地进行训练并掌握这一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遗传因素与摔跤运动员选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摔跤运动的特点和高水平摔跤运动员所具备的能力特征,对遗传因素与摔跤运动员选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摔跤运动员选材的指标应参照遗传度大的相关遗传因素,并从身体素质、心理因素、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等方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摔跤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其特点是两人在直接的徒手接触中进行搏斗,并以技、战术为基础,以对抗为表现形成的项目,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要求也很高。摔跤比赛是对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的全面较量。因此,要培养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就必须采用科学手段,从少年时期抓好选材,为其成材,打好基础。在少年摔跤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要全面抓好身体形态、运动素  相似文献   

10.
自由式摔跤连贯技术训练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国际摔联提出的“快速主动、勇猛顽强、全面连贯”十二字方针是现代国际式摔跤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原则。这三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其中的“全面连贯”则是现代摔跤比赛可观赏性和激烈程度提高的必然趋势,也是技术训练实施的重要指导思想。在自由式摔跤中,由于运动员动作把位的相对增加和运动形式、动作技术轨迹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  相似文献   

11.
摔跤运动员要想达到较高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关键是看青少年时期选材和今后的科学训练。摔跤运动是两人直接角斗的一项竞技运动,技术性较强,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采取各种不同手段,运用各种技术取得比赛胜利,因此运动员应以积极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为指导思想,以积极刻苦训练的态度,全面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摔跤技术动作连接不好的原因探析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摔跤队孙淑玲“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是现代摔跤的三大要素,其中“全面连贯”是对技术上的要求,是三大要素的核心;运动员连贯技术的好与坏,掌握的多与少,在比赛中将直接影响到战机的捕捉,有效分数的...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的迅猛发展,各项运动成绩的提高,与选材和训练的科学化有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选材问题作为能否攀登世界体育运动高峰的先决条件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多年从事摔跤训练的经验,对摔跤运动员的选材和指导思想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摔跤运动员选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它包括遗传因素、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五个方面。概括以上几个方面,科学的选择是符合摔跤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要想科学的安排摔跤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摔跤运动员专项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和心理训练水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在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下进行。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因此在摔跤运动员训练中应针对基本功、身体素质、心理三大方面,结合摔跤运动的发展规律与个人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  相似文献   

14.
摔跤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其特点是两人在直接的徒手接触中进行搏斗,并以技、战术为基础,以对抗为表现形成的项目,技术性很强,对运动素质要求也很高。摔跤比赛是对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和心理的全面较量。因此,要培养优秀的摔跤运动员,就必须采用科学手段,从少年时期抓好选材,为其成材,打好基础。在少年摔跤运动员科学选材中,要全面抓好身体形态、  相似文献   

15.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青少年阶段的训练主要目标是完善专项技术、提高生理机能,同时培养运动员运动智能水平。运动员青少年时期是运动智能培养的重要阶段,直接影响其运动生涯的发展能力。因此,如何充分认识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运动智能培养的意义,如何培养青少年古典式摔跤运动员的运动智能能力,是广大青少年运动员和教练员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快速主动、全面连贯、勇猛顽强”是现代摔跤运动的特点。其中“全面连贯”是摔跤技术发展的趋势。纵观各种比赛,我国的摔跤水平与世界水平有一定差距,技术连贯性不好,是主要原因。本就连接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训练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摔跤是竞技双方运动员身体上进行直接对抗的重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运动员掌握技术、提高成绩的基础。力量训练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结果,所以摔跤运动的力量训练对运动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摔跤的技术、战术训练的同时必须密切结合摔跤的力量训练;对于摔跤的力量训练并不只是的增大力量,而应在训练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同时训练力量的爆发性与速度性;力量训练的方法对于运动员力量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好的训练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训练成果,为提高运动员的专项成绩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古典式摔跤是运动员身体直接接触,并在双方对抗中比技术、比意志的力量性项目。它要求运动员具备极大的力量,在双方搏斗、控制与反控制以及技术动作运用过程中,需要克服来自对手的各种抗力。任何一个摔跤技术动作都是建筑在相应的力量基础之上的。可以说,没有力量就不能摔跤。我们的前辈们曾把摔跤运动称之为角力,角力就是力量的较量,力的体现,可见他们早已把摔跤与力量等同起来。所以力量在摔跤运动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19.
现代摔跤比赛对抗日益激烈,无论是在站立状态还是跪撑状态下,攻防转换速度的加快使得连贯技术已经成为自由式摔跤比赛重要的得分方法之一,从自由式摔跤的动作特点出发,对自由式连贯技术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广大摔跤教练员和运动员如何更好地进行训练并掌握这一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第二次进攻技术问题的提出与分析,分析在摔跤运动中第二次进攻的重要性,并在不同等级的摔跤比赛里,以第一次进攻技术、防守反攻技术、第二次进攻技术进行比较分析,由此表明要提高摔跤运动员的水平,必须抓住第二次进攻这一关键环节。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第二次进攻技术的分析,说明了摔跤运动员不仅需要强健的身体,稳定的心理,还需要把一切合理的技术、正确的战术指导思想紧密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以这些为出发点进行训练,并运用到实践和比赛中去。使训练更加合理完善,使运动员水平尽快提高,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