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团化办学是赋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易出现教师组织凝聚力不强、专业发展力不足、课堂变革力不够等关键问题。集团化办学教师发展提升机制,包括教师发展文化机制、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课堂教学共振机制、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五大机制全面带动教师发展,促进集团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办学运作和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在教师专业培养上显现出了它独有的优势。从建立激励主动发展的个人修习机制、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教师研修团队、构建规范而又灵活的教师管理机制、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专业引领指导4个方面,探讨了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从而让专业成长成为教师的"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在发展主体、发展内容和发展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组织的现实状况已凸显出与教师专业性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进行变革。从学理层面分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的理想样态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从"成事"到"成人"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型的组织文化。"学术管理"机制提供了一种基于"专业取向"的学校组织变革理论思路。辽宁省实验学校引入学术管理机制,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学校组织变革的路径探索。学校通过增设学术型组织,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给教师领袖增权赋能,实现了校本教研的顶层设计和集团化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辛雅  靳雪娇 《林区教学》2022,(10):121-124
名校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跨边界组织,实现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校结合,使校际间物理边界共融共通、价值观念重组统一、身份意识解构重构,催生出校际间合作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教师获得外部的专业知识开辟途径,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领导者”产生。但是集团内教师专业发展仍然面临边界意识阻碍教师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缺乏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集团组织结构和保障机制等难题。因此集团内要积极创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性组织文化,同时完善“专业取向”的学术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管理人员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相应地其专业发展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既包含个人管理能力的提升过程,也包含各种组织为这一过程所提供的必要的条件支持。从个人发展的维度来看,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包括专业意识、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的提升;从组织发展的维度来看,则包括教育培训制度、专业组织制度和专业资格制度的完善。研究分析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发展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推进高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提升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集团化办学以优质均衡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教师,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集团化办学必须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特点与发展需要的办学道路。三"心"一"议",一"带"一"路",赋"权"增"能",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从组织架构、发展路径与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供了具有乡镇特色的集团化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7.
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转型期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战略选择,也是教师教育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的新型模式。它通过院(园)校合作、产教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培养单位的规模优势和组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整合、重组和共享。资源依赖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价值链理论以及交易费用理论等为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理论基础。从实际运行来看,学前教师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学校、幼儿园、行业和城乡(地域)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积极途径,也为探索特色化办学之路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批准成立的职业教育集团数为444个,参与成员数达到21826个。在大规模发展的情况下,职业教育集团如何实现质的提升?2011年8月23日,在教育部于内蒙古赤峰市召开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座谈会上,鲁昕副部长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背景、目的、目标、定位以及面临的问题。近几年,社会各方面也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给予深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教师作为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力量和重要资源,其专业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集团化办学中存在教师职业发展意愿不足,教师间缺乏良好的协作关系,参与轮岗的积极性不高多方面问题.对此,从文化育人,组建名师工作室,提高教师参与岗位流动的积极性以及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力量几个方面研究,探寻集团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李惠芳 《甘肃教育》2023,(13):44-47
为了加大对薄弱学校、普通学校的扶持力度,各地兴起了集团化办学的热潮。集团化办学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帮扶薄弱学校快速成长,还可以通过集团之间教师的学习交流、互相帮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文章针对兰州市城关区水车园教育集团各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不均衡、教师职业倦怠严重、教师学科配备不均衡的现状,提出从培训、教研、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入手,以集团化办学促进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集团化办学下的企校联合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是提升集团化办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山东汽车工程职教集团为例,针对集团化办学下的企校联合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对运行机制建立、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依据、专业群课程体系开发实效性等进行了分析,以便为集团化办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借鉴和实例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培训不仅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更要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促进教师自身全面、健康的发展。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除了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外,还要从人本的角度思考,坚持培训学员的主体地位,以学员的发展为中心;均衡学员的专业发展,培养学员的探索、创新精神;健全培训服务的机制,为学员提供尽可能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创新,已走过21年的发展历程,但也存在“集而不团”、同质化和依附性等问题。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成员校的“生长性”和“增值性”作为价值取向,以校际合作关系网络增强成员校的相互认同和情感关联,着力提升成员校的发展力,形成基于共同创造的知识驱动模式。就集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来说,知识创生模式体现在师徒型、传授型、科研型和实践型四种专业共同体建设上。知识创生驱动的集团化办学转向是走出合作困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通过构建“沧浪奋斗者”教师文化体系,增强集团教师的文化认同感,以文化唤醒、专业赋能和协同共生等发展路径,强化教师的综合育人意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激发教师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引导教师从外铄走向内生,“澄澈自生”地成长,以此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推动办学品质的提升和集团的发展。江苏省苏州市沧浪教育集团同时抓住集团化办学的契机,打破教师培养的校际壁垒,通过优势互补、研修共进,整合五校资源组建团队,为教师提供便捷多维、多层互动的平台,以此来实现集团内各校成功转型升级,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名校集团化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政府整体推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杭州名校集团化具有典型意义。杭州名校集团数量呈现一定规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与基本模式,其成效显著。但是,名校集团化办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质化现象严重、名校集团缺乏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集团内学校缺乏共同文化等。名校集团化发展要超越发展瓶颈,应该从宏观关注政府责任与政策、中观关注集团制度与管理、微观关注教师与学校文化三个层面入手,形成一体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周霞 《宁夏教育》2022,(12):21-23
集团化办学创新了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学校组织形式,形成了其独特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对于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集团化办学的实践,阐释集团化办学背景下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旨在为中小学校提供可参考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跃芬 《职教通讯》2017,(29):45-48
集团化办学模式规模扩张,内涵提升迫在眉睫。以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为抓手,以校企合作深度展开为契机,构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师资素质提升计划,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集团化办学的教学教育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文超 《职教通讯》2012,(14):68-69
中职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中职语文教师存在着学科素养提升缓慢、职业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教师角度来讲,必须树立职业导向的专业发展理念,主动学习专业技能,成就复合型人才;从学校角度来讲,可以通过组织教师专业培训、下班级、下厂实训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9.
杭州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已历时五年,这项变革带来的效果已开始在实践中初现。但不可否认,名枝集团化从诞生之日起就引发的各界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集团化办学是否会上演“中国当代教育史上的一次圈地运动”?集团化后,名校这杯“牛奶”会不会被稀释?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名枝集团化过程中应各自扮演什么角色?集团化后,学校的组织管理、化内涵、个性发展、质量提升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将如何作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为了对这些质疑作出理性的思辩,为了更好地在行动中总结,促进集团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浙江教育学院科研处和本刊编辑部于2006年3月6日召开了“名校集团化办学”学术研讨会,与会同志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发言登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以飨读。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这个问题的研究,欢迎来稿。[编按]  相似文献   

20.
在集团化办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作为学校落实办学理念、实施教学管理、推动教学改革、控制教学质量、生成教学绩效、培育教师成长的基层单位——教研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与原来的一所学校比,集团化办学呈现了"三多"现象。一是教师多,人气足,有利于教研活动氛围创设与活动开展;二是名师多,有利于教研活动方向把握与质量提升;三是学生多,且分属不同地域,差异性资源丰富,有利于教研活动由特性推向共性。挑战则表现在由"三多"引发的教学理念的统整,新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快速提升,校区间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