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李素红 《湖南教育》2002,(10):32-3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兴趣。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是教学技巧之所在,即如何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景。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2.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合为一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才能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一、以趣激情,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好奇心的调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好奇,就不会去注意;没有好奇,也就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没有注意就不会去发现、去探索。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应成为学习的奴隶。与其强迫学生苦涩地学习,跟在教师的后面死记硬背,不如教师大胆创新,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4.
覃淑熙 《广西教育》2012,(26):74-75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他们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5.
韩琨 《现代语文》2009,(6):91-91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关键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因为形象而生动的课堂情景设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静态的知识被学生动态化地吸收。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应如何创设教学的“情景”呢?笔者认为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陈斌 《考试周刊》2012,(6):74-7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泊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去积极地探索。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二十多年来,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某章节学生们有了兴趣,就容易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从而轻松地获得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8.
李锦杰 《教师》2015,(2):66-6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言。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我们职高数学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更加负责,身为人师的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主动地、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笔者从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知识情境、游戏情境、竞争情境等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从而提升职高数学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只有激发了兴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去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0.
情境是使人的心理状态高度兴奋的重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也是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触发因素。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展示个性的情境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学生好学、乐学呢?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兴趣需要以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去激发,教师应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师应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如课…  相似文献   

11.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法,着眼于诱导,着力于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障”布“疑”,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兴趣是学生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积极倾向。古今中外,许多学者对兴趣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巨大动力。对于理论性强、抽象概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不妨试一试这样几种方式:一、创设情境式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良好的情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爱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讲“热爱祖国”时,我先放了一段录音:“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们…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认为,情境教学能协调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成为愉快教育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徐涛 《考试周刊》2012,(89):47-48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教育家提出:教学要有趣,要用趣味性的问题来促进学生乐学。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曾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而我们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潜在的因素,设置一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巧妙地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谈谈自己的相关做法。一、用心去把握教材  相似文献   

15.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指出:“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这就是说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去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获取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数学兴趣,指的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选择反应.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不仅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且会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地去阅读,求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兴趣是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因此,在知识严谨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养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曹学敏 《学周刊C版》2011,(3):137-137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有利于提高教学素质.创设情境教学可以从创设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操作情境;创设变式练习情境;创设悬念情境这几个方面入手.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善于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觉的追求.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