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媒体对于危机事件的报道与策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风格定位、受众群体和政治立场,本文将通过第一财经网对"邮件门"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探究它在该事件中的立场和媒体所传达的深层次信息。  相似文献   

2.
《信息公开条例》与危机传播的磨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程度上讲,危机管理其实就是信息传播的管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具有"预警功能,协调功能,稳定、反思功能",但这些功能的依赖基础是信息公开.我国危机事件与信息公开之间的关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旧闻、无闻"报道原则,到后来的"统一管理,统一口径",到逐步"开闸放水",再到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和汶川大地震的及时透明报道实例,说明我国在危机传播上逐步迈向了开明与科学.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在这些非常时刻,媒体以前瞻、快速、准确和人性化的报道,为社会和受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情支持.然而,对这些重大危机事件的报道,媒体也有踯躅不前、处置失当之处.预警责任.  相似文献   

4.
朱建宁 《视听界》2010,(2):99-100
近年来,媒体对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重视。虽然媒体在报道时效、报道意图和方式上都做了改进,但与公众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相比,还有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国相继经历了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在这些非常时刻,媒体以前瞻、快速、准确和人性化的报道,为社会和受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情支持。然而,对这些重大危机事件的报道,媒体也有踯躅不前、处置失当之处。经过2008年的洗礼,媒体更应深刻认识在危机事件中自身所应承担的重要预警责任。  相似文献   

6.
吴哲 《青年记者》2012,(20):12-13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增多,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的"小龙虾致病"、2011年"地沟油"事件、2012年"毒胶囊"事件等,公共卫生危机报道均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与"一般危机"相比,公共卫生危机影响范围较大,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有着严重威胁.大众媒体在危机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危机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社会问题与自然灾害频发,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媒体如何报道危机事件,如何定位,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德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于1986年在其著作<风险社会>中首次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呈递增趋势.作为"社会雷达"的媒体,对于风险传播有了更深远的责任和意义.他们所担任的角色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警者、危机发生后的指导者.媒体在应对危机事件时准确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媒体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一度被看作是负面消息或新闻批评.正因为如此,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信息进行了严格控制,媒体对此类事件报道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9.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两次提到建设"健康中国",要在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主流媒体提高健康信息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健康危机,健康信息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传递给大众,传播效果明显。但是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健康信息传递过程中考虑不够全面,与受众存在信息壁垒以及传播信息同质化的问题。如何最大程度发挥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的传播优势勇担使命,对建设健康中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媒体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应坚持什么样的传播策略?2003年春的非典危机使媒体有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信息公开是一柄双刃剑,媒体有了充分自主权的同时,更应该负起对受众、对社会的责任。采取一种更具理性的态度去报道真相。科学地引导舆论,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危机的不断侵扰,"危机"逐渐成为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高频词汇。如何对危机事件进行正确、有效的报道,促进危机事件的顺利解决,成为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受众出发,侧重对有利于受众主动地接受危机传播信息心理因素的分析,并对影响受众接受危机传播信息的心理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危机事件频发的当今社会,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更显迫切;主流媒体基于自身性质及长期的日常建构,具备了良好的公信力,在危机事件发生后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权威选择.本文界定了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所承担的角色,分析了主流媒体在危机报道中面临着信息不足、同质化、对网络舆论监测与治理有待加强的挑战,力图从构建全方位的主流媒体报道体系、加强有效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三个层面为主流媒体的危机报道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贾丽云 《今传媒》2014,(1):54-55
复旦投毒案作为最近发生的热点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新闻界、教育界以及广大受众对于事件本身以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复旦投毒案作为突发的危机事件,它的报道理念、报道的方法和引导舆论的效果将会对今后报道此类新闻事件产生重要参考作用。本文从事件的特点入手,分析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的做法,提出此类事件报道过程中应关注的当事人、受众、大学生的心理,并提出一些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4.
费丹丹 《新闻世界》2011,(12):210-211
危机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向公众提供灾难信息和预警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另一方面,长期的危机报道会引起受众恐慌,甚至潜移默化地腐蚀受众的认知和价值观,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那么危机传播该如何扬长避短?本文从媒体、受众以及政府三个方面,来阐述危机传播和媒介素养的关系,促使危机事件能够得到最大效率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写出别人没有写出的独特观点 追求独家报道,抢发独家新闻,长期以来,一直是新闻媒体追求的目标,希望以此作为制胜的法宝,确立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形象,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但在高度开放的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十分发达,新闻操作日益透明,某一家媒体企图垄断或封锁新闻来源几乎不太可能。各家媒体对发生在本地、本国、以及国际上的重要新闻事件,几乎都能同步作出快速反应。因此,在众多媒体都尽其所能抢发新闻的今天,受众可能很快就从多家媒体上看到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相关报道,这时受众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哪家首发…  相似文献   

16.
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的报道如何应对受众的质疑?受众、媒体和事件怎样才能长期维持"调和"的局面?当突发性事件发生的时候,媒体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报道方式、什么样的报道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各种危机事件频繁发生,这些危机事件会给国家造成显而易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对人们的内心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我国媒体通常以实现主流媒体管控,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主流媒体形象重塑,体现主流媒体人文关怀的传播效果为目的。然而,这些效果的实现无一不需以剖析受众心理为前提。因此,在危机报道中,媒体还应重视对公众心理的引导,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各级主流媒体应加强联动机制,集中优势兵力、优质内容、优化平台,信息公开重精准,事件动态重解读,城乡全线覆盖,抢占传播制高点,敲响舆论"定音鼓"。不但要报道来自各方的信息,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还要拓展服务属性,发挥好甄别谣言信息、协助社会沟通、抚慰公众心理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
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自然灾害与人为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在我国,公众还没有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的意识,所以作为公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媒体就有义务在灾难时期为民众提供心理关照和援助。关注灾难阴影笼罩下的受众心理健康,分析灾难下不同时期的受众心理特点,对准确完成媒体责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研究受众心理、新闻受众群体心理以及总结反省媒体由于缺乏受众心理分析而在报道中出现的误区,例证了在新时期全球背景下,一个有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媒体,面对灾难,在做到传递真实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灾难新闻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20.
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是对媒体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2009年的台湾莫拉克风灾是两岸媒体工作者继“5·12”汶川大地震后.又一次通过“媒介事件”亲身参与的一场“历史的现场直播”。灾难是一幕幕令人扼腕垂泪的悲剧,及时、透明地报道灾难,能够满足受众的知情权,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能够较好地传递情感信息.是媒体收到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