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内蒙古各级公共图书馆创建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不仅可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蒙古文读者对图书馆蒙古文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需求,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基层读者足不出户地获取蒙古文文献信息,而且有效地宣传了丰厚的蒙古文文献资源,推动了蒙古文文献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介绍"微信公众平台链接蒙古包与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建设方案,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蒙古文阅读推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郎元智 《兰台世界》2010,(12):60-61
本文从促进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角度入手,结合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阐释这些政策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意义和影响,从中离析出锡良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改革的主导思想,以期为锡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促进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角度入手,结合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阐释这些政策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的意义和影响,从中离析出锡良对于东蒙古地区近代化改革的主导思想,以期为锡良研究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清朝统治者以武力加怀柔的政策统一了蒙古各部落,采用同样的政策巩固了北方边疆二百多年的统治政权。怀柔的方法之一是“和亲”,以使蒙古民族更能忠顺于清朝统治者。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有关文献记载,清皇家与科尔沁蒙古族从入关初至清末,双方联姻不断,这种长时间的连续互相嫁娶,为其他蒙古部落的联姻所不能比拟。其中科尔沁左翼中旗(以下简称:科左中旗),在这一点上居内扎萨克二十四部之首位。也是满族皇家与蒙古民族通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盟誓贯穿清入关前满洲与蒙古政治外交生活,是双方政治、军事关系之主线。盟誓在蒙古归附、满洲入关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盟誓贯穿清入关前满洲与蒙古政治外交生活,是双方政治、军事关系之主线。盟誓在蒙古归附、满洲入关这些重要历史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中期,一些东蒙古部落纷纷进据西海,使明朝"塞外四卫"残破,甘肃边镇不断告急,明王朝被迫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防卫和控制。一时,西海蒙古与明王朝的矛盾斗争成为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9.
李晓标  解程姬 《兰台世界》2016,(19):149-151
19世纪40年代,法国遣使会士古伯察游历了蒙古地区,并留下游记即《鞑靼西藏旅行纪》。古伯察眼中的蒙古形象在西方影响巨大,是近代西方了解蒙古地区、蒙古人群的重要来源。他尽量以客观镜像的方式,呈现出蒙古男人、女人的性别形象,蒙古贵族、平民的社会阶层形象,使同一时期西方社会对边疆中国的蒙古地区有所了解。他不仅要达到简单呈现镜像的目的,而且要通过重现蒙古人群各色形象来进行分析判断,以证明映衬西方宗教、文明的进步、合理性。依据古伯察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蒙古人群形象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0.
西方人对蒙古地区的发现及认识开始于蒙元时期。明代由于东西方隔绝,西方人对蒙古地区仅有间接的听闻。西方耶稣会士对蒙古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研究,为西方对蒙古地区及蒙古民族的关注及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蒙古民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即今内蒙古各部,漠北喀尔喀蒙古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于我国新疆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地区.  相似文献   

12.
王福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5):56-61
[目的/意义]国内尚未见全面应用的蒙古文资源共享系统,也未见任何机构实质性地组织、实施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更未见某数据商开发、生产、发布和共享蒙古文资源。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遇到了严重的瓶颈制约,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突破束缚,以新的视角研究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方法/过程]以政府(包括文化机构)、图书情报机构和蒙古文研究机构(包括研究者)3个维度组成复杂网络,探讨3个维度在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结果/结论]通过对现有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建设路径的改造,优化蒙古文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给出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法,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实践提供切实的参考和可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  康健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39-43
[目的/意义] 由于蒙古文书写特性、阅读习惯、文字排版等方面的特殊要求,蒙古文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为了满足专家学者对蒙古文研究的热衷和用户对蒙古文资源利用的需求,从多维度对制约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方法/过程] 借鉴中外文资源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和“数字资源聚合”模式的资源组织方式,在多种语言组织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从多个维度探讨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建设,并从信息资源环境视角改造现有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建设路径。[结果/结论] 在对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改造,提出蒙古文资源共建共享保障体系路径,并对路径进行优化,为蒙古文资源数字化建设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迄今,流传下来的清代回纥蒙古文历史文献有10余部,成书时间为清初至晚清。这些蒙古文文献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反映了历代蒙古社会变迁与清朝统一蒙古各部及统治蒙古地区的历史,具有其他文献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迄今,流传下来的清代回纥蒙古文历史文献有10余部,成书时间为清初至晚清。这些蒙古文文献从不同角度和各个层面反映了历代蒙古社会变迁与清朝统一蒙古各部及统治蒙古地区的历史,具有其他文献史料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一、西海蒙古源流明朝建立后,北退的蒙古基本上演变成东西两个权力中心:东蒙古(即蒙古东部,又称鞑靼)游牧于漠南和漠北,其首领为元室后裔,被视为黄金家族的正统派;西蒙古(明称瓦刺,清称卫拉特或厄鲁特,原为翰赤喇部)游牧于漠西,与东蒙古有联姻关系。此外尚有一支活跃在明和东西蒙古之间的兀哈良部,  相似文献   

17.
李莎 《大观周刊》2011,(51):12-12,9
《蒙古秘史》是我国蒙古族文学史上由文人创作的历史文学专著,一它不仅开创了运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等文学表现手段加以记述历史事实,更以散体著称,韵散结合,历史与文学相互辉映。成为了我国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 完美的结合。本文就以《蒙古秘史》为例,来深刻地探讨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草原文化的重要特性及民族特色名。  相似文献   

18.
乌日娜 《兰台世界》2012,(21):77-78
清朝《蒙古律例》作为一部成文法,不仅为清朝治理蒙古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后人研究清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史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蒙古律例》的制定过程,并且对《蒙古律例》的整理出版情况作了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19.
那仁居格 《传媒》2019,(3):34-36
《花的柴达木》创刊于1980年1月,由海西州委宣传部主管,海西州文联主办,至今仍是青海省唯一的一份蒙古语文学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立足海西,面向全省和国内外,重视刊物的时代、民族、高原三特色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重视对本土文学新人的发现和培养,在作品面前人人平等,择优发表。《花的柴达木》肩负着扶持与培养本土蒙古族母语作家、推动海西及全省蒙古族文学发展的重任,对开阔蒙古文读者的视野、激发蒙古文作家的创作热情、推动蒙古语文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壮大蒙古族文学作者队伍、发展蒙古族文学事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30多年来不断推出精品力作,一批又一批文学人才由此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0.
正1578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会见西藏格鲁派(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黄教)领袖索朗嘉措,互赠封号。格鲁派由此在漠南蒙古地区迅速传播,并借助于蒙古势力,在西藏的教派斗争中渐处上风。1616年,漠西蒙古卫拉特各部正式接受藏传佛教格鲁派。1634年,蒙古末代大汗察哈尔林丹汗败亡。1644年,崛起于东北的满洲入关,占据中原。17世纪中后期,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