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亭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亭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维护私法秩序说等诸多论说。程序保障下的纠纷和谐解决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事诉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张士诚的出身问题,有“亭民”、“私盐贩”,“渔夫盐贩”诸说,甚至还有“亭民”与“私盐贩”并称的,我以为均不确切。《元史》称张士诚为“白驹场亭民”(卷四十三,顺帝纪;卷一九四,李齐传);晚出的著作有说他“贩盐为业”的;而《元史类编》卷四十一则说:“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民,与弟士义、上德、士信,(?)贩盐为业。”看来,众说纷纭,还是各有所本的。首先应当明确,亭民和私盐贩并不是一回事。《宋史·食货志》说:“环海之湄,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目的是研究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和出发点。正因为如此,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比较重视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并形成了诸如私权保护说、私法秩序维护说、纠纷解决说等诸多学说。笔者结合国内外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提出了应当将程序保障确立为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的观点,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我国证券市场在多年发展中,过分强调融资和为国企解困,而忽视市场规范化建设,导致屡屡发生内幕交易等欺诈侵权行为。作者试图从证券民事责任特征、功能、发展状况与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证券交易民事责任立法等方面入手,围绕民事诉讼程序及民亭侵权补偿等方面做一些研究与分析,作为对完善我国证券法制建设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能因为民事诉讼问题附带于刑事诉讼过程解决就忽视民事诉讼的应有本质,一味坚持“先刑后民”原则可能阻碍被害人的利益保护。检察机关作为原告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难以找到法理依据。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请求赔偿的时效应该从“可以行使请求权之日”起计算。被害人所获赔偿应既包括物质损失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程序正义内涵的法理界定以及对民事诉讼目的主要学说和研究情况的介绍,提出了程序正义的实现即是民事诉讼的目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喜雨亭记     
雨在农耕社会是关乎生计的大事,人们在祈求国泰民安时,往往先要祈求风调雨顺。唐代有杜甫以诗赞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在宋代,苏轼便以亭志喜,并作文为记,情怀与老杜相似。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  相似文献   

8.
在刑附民诉讼中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已渐成共识,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节约诉讼资源价值、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刑附民诉讼过程中应该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之中,赋予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以及适度限制刑附民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都是较为可行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秦汉时期的乡亭制度,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发表了王毓铨先生的《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对乡亭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先生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从设亭目的、建亭背景、户籍制度、书刺(名帖)格式等方面,论证了汉代的“亭”与“乡”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政治机构。一九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王先生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汉代“亭”的性质和它  相似文献   

10.
当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在学理解释和司法实践方面存在问题,精神损害赔偿存在立法缺陷.应当完善民事立法、刑事立法,使刑事、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与民法、民事诉讼舷法的研究协调统一起来,充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民诉讼体制基本特征的综合论述,是关于诉讼主体在诉讼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的基本概括,国家如何处理当事人诉讼权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其核心在于把诉讼的主导权交给当事人还是交给法院,以此为标准,民事诉讼模式的划分可概括为两方面内容,即谁在诉讼程序运行中起主导作用,主要是由谁来确定审理对象,前者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具有量的规定性,后者对民事诉讼模式的分类具有质的规定性,以当事人与法院何者在审理在对象的确定方面中主导地位为标准,将民事诉公模式分为两种基本型-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目的论作为民事诉讼三大基础理论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事诉讼法面临重新修改、民事司法改革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之下,笔者试图在重新梳理各种民事诉讼目的观并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倡导一种新型民事诉讼目的观,树立"民事权利保护与程序保障"二元论。此外,在理论的层面上达成统一之后,必须用民事诉讼目的观去引导具体诉讼制度的设计与运作,这不仅是民事诉讼整个体系保持一致性的需求,也是理论研究"效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喜雨亭记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①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②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相似文献   

14.
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亭诉讼证据中的七种证据形式之一,其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由证人来保证的。证人的主体适格是保证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前提,也是判断证人证言证据力的重要依据。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证人主体适格性的立法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昌市中心城区之一的东湖区,是一块钟灵毓秀之地。这里有南朝佑民寺,唐朝滕王阁、水观音亭,宋朝百花洲以及近代八一起义旧址,这些景观见证了她悠远而辉煌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南昌市东湖区区委、区政府积极倡导"党以重教为先,政以重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全区教育呈现  相似文献   

16.
名人名亭     
范仲淹与范公亭范公亭在山东益都县外阳河畔。宋代范仲淹曾为青州知府(州治即今青州市),居官清廉,遗爱在民,范仲淹建亭醴泉之上,后人称范公亭。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相传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命山僧智仙建亭酿酒,以为游憩之所,欧阳修常登饮酒,“饮少辄醉”,故名醉翁亭。苏东坡与东坡亭东坡亭在广西合浦县廉州镇,相传为苏东坡居住遗址。此处有一集苏东坡诗句的楹联,联曰:“最宜月白风清夜,犹角橙黄橘绿时”,为东坡亭平添雅趣。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目的是整个民事诉讼的门户,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性。它不仅直接决定了民事诉讼的构造,而且指引着立法和法律解释的方向。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尚无定论,各种主张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笔认为,坚持一元论,反对多元论是科学认识民事诉讼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目的理论是指导整个民事诉讼制度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当下,国际上对该理论的研究已十分深入,国内虽然引入了一些国外的先进理论,但我们的自身研究却比较薄弱,本文试图对已有的理论作分析,并提出适合我国当前的民事诉讼目的观。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制度之建构是由其目的的所决定的,我国既存之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定位之单一性缺陷,极大地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过程施行检察监督之应有职能的发挥。本在对中外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目的的考察、比较之基础上,提出应当合理建构我国多元多层次的民事诉讼检察监督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在强调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民事诉讼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过程中虽然成绩显著,但在我区的诉讼实际巾,山于对这一诉讼程序的认识还不深,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仍留有部分漏涧,在实际使用法律过程中,出现了将简易程序和其他程序混淆的问题。本文在对民枣诉讼简易程序价值的钻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就当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适用过程中诉讼双方选择诉讼程序的权力、诉讼程序的完成以及小额诉讼的受理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