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校新生信息技术水平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是根据Prensky的数字土著理论,在对2010年某高校超过六百新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使用某些技术工具的情况和技术应用于学习的偏好程度。本文分析了技术使用情况与其偏好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学习的影响,指出在当前环境下,盲目修订课程以适应所谓的数字土著难以实施,同时,要让鲜活的技术适应教育技术,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不断变化和特征各异的学生,对现有的技术如何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学和学习方法起到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疫情防控期间,全球教育工作者借助互联网、数字协作环境开展了积极的教育探索和创新。互联网及底层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基本的在线学习保障,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但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学习分析和自适应技术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教师适应新环境下的教学提供了现实依据,还为学习者提供了契合自身学习需求的良好体验。  相似文献   

3.
第十届数字时代的认知与探究学习国际会议(CELDA)于2013年10月22—24日在美国沃斯堡成功举办。笔者从泛在学习分析、数字时代的认知与教育、学习范式的新发展、教学设计的新进展、教师培训的新方法、技术应用的创新研究等六方面对这次会议进行述评。会议反映出数字时代的认知与探究学习的研究具有如下特征和趋势:1)对新技术应用的探索始终是推动教育技术发展的原动力;2)技术支持下的各种学习环境能有效地支持即时学习与按需学习,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3)教学设计在不断地适应学习的发展,"为学习、作为学习、在学习中展开教学和评价"成为数字时代教与学关系的新表征;4)如何从教育大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并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指导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泛在学习分析方法为教育大数据的挖掘提供了理论指导;5)教师培训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应用技术手段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EDA实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新器件、新EDA软件、新技术学习的需要,因而研制出Altera公司MAXII器件系列EPM240T为核心,QuartusII9.0为软件环境的EDA技术实验箱,并将其应用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中。EDA技术实验箱满足了EDA技术教学中数字系统设计的要求,同时也为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提供了仿真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般而言,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是一种与学习环境达成和谐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技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者身心健康等四方面的内容。现有的一些资料和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者存在如下一些不适应状况:一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形式的不适应;二是对现有支持服务状况和现有多媒体教材的不适应;三是对学习集体缺失和网上协作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四是对网络教育技术和理念的不适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给学习者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包括学习支持),在网络课程中引入多种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和任务驱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团队协作学习理念应用于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数字媒体技术教学过程,目的是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数字媒体技术学习者改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7.
元宇宙代表数字技术的集成模式,其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探究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元宇宙体育教学的概念特征,指出具身体验性、深度沉浸性、交互开放性、自由创造性是其主要特征;随后,文章进行了元宇宙体育教学的功能透视,认为依托物联网、AI、VR、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元宇宙体育教学能够实现对在线体育教学环境、资源、模式、评价等的重塑与升级;最后,文章以适应体育为例,介绍了元宇宙体育教学的场景应用情况及其应用效果,认为其在强化残疾人身份认同、破解残疾人教育障碍、加深残疾人学习体验方面具有优势。文章的研究可为元宇宙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并有利于推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校体育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本研究团队对《实验针灸学》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进行开发,以适应大学生所处的互联网时代,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文章对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在《实验针灸学》中的教学与应用进行探索,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将自适应学习平台作为发展学生数字能力的辅助工具,结合国内现有自适应学习平台在教学与学习领域的运用,探索其对学生数字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旦  侯浩翔 《江苏教育》2024,(2):12-14+28
教师教学评价对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评价环境的复杂化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数字技术在评价过程中的应用。受传统教学评价的惯性影响,当前教学评价的形式、方法以及标准都存在一定缺陷,未充分实现教师教学效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多样化数字技术的支撑下,教育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支持教师开展个性化评价,智能技术助推智慧教学环境的综合评价,教育元宇宙优化教师教学过程评价。为进一步彰显教育数字技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支持效应,提出应用智适应学习系统开展针对性教学评估,整合多样化智能技术工具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利用教育元宇宙变革教学实践过程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无监督环境中,保持学生持续而有效的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难点。翻转课堂无监督学习环境是人机情境。从人杌交互角度,学生沉浸在持续学习中,达到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状态,也称“人机认知耦合态”。认知耦合态是学生认知结构、个性、能力和教师设计的学习内容、情境、轨道匹配的状态,是学生和机器相互依赖,形成高效学习体。人机耦合态设计理念上需理解学生心理规律及过程,让计算机成为“教助理”引导学生学习;设计形式上需采集人机交互数据、观测学习过程、创意耦合情境、调制认知过程。翻转课堂中人机认知耦合设计重点是教学资源结构、认知思维过程、在线导学互动、学习成像形式、认知大数据处理技术、实证教学实施方法。基于人机认知耦合态的翻转课堂是教育数字化、实证化思想的实践,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教育的规模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然而它并未突破传统教育知识传授模式的局限,未来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当从"机器教人"向"人机共生"的知识创造性发展。"人机学习共生体"这一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的学习形态,是在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和学习者角色演变的基础上,以经验之塔理论和知识创造螺旋理论为基础提出的。后人工智能教育时代人机共生的学习形态,即在学习者的客体观、主体观、主体间、共生观和他者观等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连续统样态的人工智能教育模式。人机学习共生体围绕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形成了学习者与智能体的共生关系,通过共同化、表出化、联结化和内在化等知识转化过程,持继促进知识创造。人机共生学习是学习者、智能体和教师所构成的以知识共生为核心的学习过程。未来人机学习共生体的实现,需要解决智能体的主体性技术、学习绩效支持以及学习模式创设等挑战。  相似文献   

13.
为使学生快速掌握现代飞行器的装配技术和装配技能,解决飞机装配实验对象特殊、资源稀缺、环境匮乏和周期长等问题,采用3D建模、动画、人机交互等技术研发了实验教学项目。将基于飞机数字化的现代装配技术融入实验教学项目,建立机翼结构认知→认知考核→蒙皮热成形工艺→成形质量评价→机翼数字化装配→蒙皮自动钻铆全流程的实验方案,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查的基础上设置能力提升模块,体现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在沉浸式认知、交互式学习、体验式操作、探索式改进中提升装配工艺规划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而构建的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它的应用会促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发生本质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对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大多采用"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模式,不符合我国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整合的"课内整合模式"教育理念。在电子书包示范应用与推进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教科书上线,而应并行推进数字化教材及相关资源标准体系的研制、内容和服务平台的研发,以及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的开发,解决应用数字教科书进行教和学过程的信息双向传输问题。这就需要对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符合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模式。在上海市闵行中学电子书包项目试行中初步证实:电子书包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自主研发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虽然较好地支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和点评情境,但对分析情境与协作情境的支持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探究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主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数字博物馆的在线展览具有跨学科性质,博物馆学、信息技术和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知识是在线展览设计的重要维度。根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在历史教学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自主学习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数字博物馆及其他网络资源,通过对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最终得到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博物馆探究学习的评价体系,具有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过程全程性、评价内容丰富性、评价方式多样性的特征。在西湖文化数字博物馆探究教学的实践中,给我们的反思:一是如果将教学目标停留在技术与资源本身,即便学生信息素养有所提高,但教育目标还是难以实现,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利于学生成长;二是强调利用数字博物馆资料,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但决不能排斥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三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关键在于对教学做出结构性调整,这种整合性课程形态,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时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与应用,变革了资源开发行业技术发展趋势与人才需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急需改变。文章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应用于矿业工程学科的数字场景体验式教学方法,梳理并融合专业知识体系,运用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技术,以真实世界与真实任务为依据,开发数字场景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教学云平台;形成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采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在数字空间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与效果,利于适应当前时代特征的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AI”已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驱动力和思维方式。一种可有效实现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智能互联与交互融合的新技术——数字孪生应运而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可构筑联通现实教学空间与虚拟教学空间的数字孪生讲台,并成为在线教学空间的“数字大动脉”。数字孪生讲台可分为在线学习特征分析技术和虚实教学空间融合分析技术,通过“在线教”与“在线学”间的深度融合、映射与镜像,能为在线沉浸式教学注入新的数字生产力。基于此,从教学、技术两方面,探索数字孪生讲台的在线沉浸式教学流程设计与技术运用,即基于混合式平台的教学数据采集与管理,基于多维分析的教学数据分析与建模,基于精准教学和精准管理的数据应用,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在线沉浸式教学体验,进而设计其教学流程。旨在通过数字孪生讲台的多源数据融合、虚实融合映射、教学服务融合优化,促进数字化、智能化课堂的形成,推动数智融合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性应用,从而形成一种基于大数据的课堂数据互动、映射的新形态,进而革新与重塑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当前5G智能新时代各项技术带来的多维感官体验、人机高效交互等新特性,这既为生物实验教学带来新机遇,也形成一些现实困境,包括教学形式、学习支持、学习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都面临机遇与挑战。针对5G、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新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对5G智能新时代的生物实验教学的数字化新路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具体介绍几种新技术在高校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into factors affecting digital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but the complexity of integration continues to elude understanding. Thus, questions about how digital technologies can be best used to support learning persis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methods designed to address complex systems are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interplay between teaching, learning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Starting with a developing system model of teacher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this study revises the model to include factors of students' experience us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beliefs about learning. The revised model is then used to demonstrate possible effects of student experiences in a technologically integrated group learning task. Analysis draws on data from a large-scale Australian study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N = 7406). Data mining techniques are used to identify patterns of students' technology use and perceptions of group work. Findings inform revision of the model to include factors of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teachers' practice.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design and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are explored.  相似文献   

20.
中央控制在整个系统中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人机操作命令的传递及控制系统其它设备运行。中控系统一方面连接着作为教学信息源的网络与计算机部分,通过网络它们通向教学资源库与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它连接着各种信号的输出部分,也就是教学主体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多媒体教室的各种重要的影音设备。所以它的设计思路和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系统的运行效果,成为了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建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过程中所重点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