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台湾"数学与文化"通识课程概况近年来,台湾高校开设一些关于数学与文化的通识课程.以2010学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台湾一百六十多所高校有60所共开设相关通识课程一百二十门左右.这说明数学与文化通识课程,已经成了台湾高校通识课程的重要成分.台湾的通识教育除了极少数高校规定必修核心课程之外,多数通识课程都是分类自由选修,各校自行规划分类选修的类别(多数是三、四类,也有多达8类),数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探讨大学从文雅教育开始、历经共同科目、而后发展至当前通识教育的演进历程,并说明文雅教育系针对职业教育、共同科目系针对选修科目、通识教育系针对专门教育。文中强调专门教育加上通识教育才是专业教育,析论通识“教育”、通识“课程”、通识“科目”、通识“教学”、通识“评量”之间的逻辑序列及其内涵与相关。其中特别对通识课程的规划和通识教学的理念,提出基础性和补救性、广博性和多元性、进阶性和统整性的层次,以达成清晰明确的表达能力、综合统整的判断能力、多元整合的全人教育为通识教育之目标。最后以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规划、学分比例以及教学评量等印证:要成为一流的卓越大学,必须重视和加强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台湾高校的通识教育及其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梳理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历程,并以台湾"清华大学"和元智大学为例分析了台湾高校通识教育的组织机构与课程,同时,结合大陆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进行了反思,指出台湾高校通识教育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台湾大学院校通识教育现况:对于评鉴报告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在台湾地区进行的两次“先导计划”和“大学校务评鉴”报告,汇整并讨论台湾地区大学通识教育实施现况与相关问题。介绍台湾各大学现行通识教育的现况,并举例说明三种通行的模式: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通识均衡选修模式;核心课程模式。根据评鉴报告,汇整“校务评鉴”与“先导计划”评鉴等关于26所学校的评鉴结果,分类说明从评鉴报告中所看到的不同类组学校的通识教育之优点与缺失,对于缺失,建议实行“核心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现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依托。台湾是为数不多的较早开展通识教育的地区,经历了萌芽、发展、普及与深化4个历史时期,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文章从通识教育课程模式、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施及通识教育课程评鉴4个方面,对台湾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大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台湾大专院校通识教育源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以来蓬勃发展。在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指引下,台湾私立技职院校普遍建立了专门的通识教育机构,积极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其发展经验可以为大陆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台湾中山大学为例,重点探讨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理念与运行模式.通识教育不是专业以外的补充教育,而是建构专业基础的教育;通识课程不是浅化的专业课程,而是具有整合性与贯穿性的课程;通识课程不是在教有趣的东西,而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建构其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确立通识教育在大学基础与核心教育中的地位,统筹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与经营管理,培养基于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跨领域整合能力的人才,将对大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海峡两岸的职业院校在通识课程发展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对通识教育的理解、课程的设置与实施、课程具体内容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异识,通过比较汲取台湾职业院校通识教育的优势,为大陆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当前,大陆高职院校亟需从通识教育理念、校本化研究、职业迁移能力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9.
台湾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特色的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水平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对台湾大学工学院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该校土木工程专业共144学分,所设课程涵盖校定共同必修科目、通识课程以及专业必修课和与专业方向有关的群组课,课程设置比较灵活,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合,在工程教育课程教学中实现了系统化思维和服务学习的理念,对高校制定、实施和完善土木工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通识教育课程的两种最常见模式——分布必修型、核心课程型出现的背景、理论依据及其优缺点,并以美国通识教育课程为例,总结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规律,探讨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模式。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学科性质、教学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决定了它是一门易于承担通识教育的课程,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介绍通识教育理念和通识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英语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改革是如何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进而提出未来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12.
高校通识教育重点在"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具有普及性、综合型的知识与价值。通过对中德两所综合型大学生物学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中德两国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以及开发方面的共性与个性。德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注重思维方式,以能力塑造为重点,课程体系衔接有序,同时将深入互动引入课程创新过程中。中国大学为学生提供基础理论扎实、集体意识强烈、阶段划分明确、科目设置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通识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立足于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发展现状,吸收德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内核,从通识教育课程育人理念出发,以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为方向,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促进通识教育课程深入创新,应成为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卓越计划"试点工作必须依据通用标准,立足行业标准,明晰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地方工科院校要坚持以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育为主线,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消弭学科专业界限、通识与专业教育统一和培育通识课程特色。要综合"核心课程型"和"分布必修型"课程优势,通过"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形式,重点完善"公共核心课程"、建设"工程基础课程"和开发"跨专业综合课程",以满足"卓越计划"对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要求,体现地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江净帆 《成人教育》2011,31(5):80-81
台湾地区高校的通识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台湾很多高校设有通识教育的实俸性机构,井采取措施吸纳各方面师资以解决其教学内容所需的多学科背景、教学方法所需的多量师资问题;在教学目标上,台湾通识教育有清晰的理念追求并建立了相应的通识课程体系;此外,台湾高校在引进西方通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也保留了对中华传统文明的认同。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经验对文化上一脉相承的大陆高校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台湾国民中学是台湾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计除了共同必修科目外,还设置了两种选修科目:一是继续升学科目,二是职业选修科目.后一种选修科目的目标有三:进行职业陶冶与职业辅导;实施技艺教育;开展就业辅导.因此,考察和研究台湾国民中学的初等职业教育,对于我国目前的中学课程改革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普林斯顿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分类必修领域、写作和外语.基于“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真正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分别为文学学士和工程学士设置个性化的通识课程.通识教育采用分类必修模式,超越专业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施严格的考核制度,建立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之比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从通识教育理念、通识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要求、课程教学与管理等方面对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高等学校的通识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指出了大陆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与九年一贯课程发展相衔接,我国台湾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于2001年5月成立了“普通高级中学课程发展委员会”,积极开展对原高中课程标准的研修工作。历经3年的努力,于2004年8月正式发布了包括语文课程纲要在内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课程纲要”取代原“课程标准”,并从2006学年开始实施。其中语文课程纲要包括1门必修科目和4门选修科目。本文首先概要介绍我国台湾高中语文课程《纲要》的基本内容,进而探求台湾《纲要》对大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台湾教育改革打破了分科设置课程的传统,依据培养国民十大能力的要求将所有科目划分为七大学习领域,其中社会学习领域包括地理、历史、公民与社会。台湾《普通高级中学课程纲要》中单独列出高中社会学习领域的必修科目——地理学科《课程纲要》,其中有关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要求为把握课程目标、分析教材、开展教学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两岸许多高校尝试通过书院教育来解决当前通识教育的困境。文章介绍了现代书院教育兴起的背景和台湾地区高校书院教育的发展现况,并对台湾几所书院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大学的招生对象、招生方式、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两岸高校书院教育发展的若干启示。文章认为,无论各高校是否推行书院教育,都应回归博雅教育精神,结合正式课程的知识陶冶与非正式课程的环境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