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动向,红色文化是助推“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驱动力。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生成逻辑,准确把握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独特作用,有效探索红色文化赋能“大思政课”的优化路径,推动红色文化与“大思政课”紧密融合、有机统一、互为补益,使红色文化更多更好更优赋能“大思政课”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2.
“说课”是指对所确定“说课”题目的教学方案设计的表述。“说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位教师的教学功底;“说课”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分类;“说课”的内容的确定根据构成课的基本要素和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来安排;“说课”是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指导,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原则精神。关于“说课”的评价,一般而言,评课标准也应是评“说课”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如何开展深度研课?2014年春天,笔者应邀参加了南京市青年教师“同课异读”说课活动。有四位老师围绕《桃花源记》说课。“同课异读”《桃花源记》中,他们基本上都从“渔人”发现、进入、寻找“桃花源”读起,都希望带领学生共同研究——“桃花源”里有什么。最后都得出“桃花源”是“厌恶官场”的陶渊明所向往的,于是“辞官归隐”云云。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以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课程理论为依据,大胆进行语文课程改革,创设了“教材析读课”“语文知识课”“写作实践课”“学习指导课”“佳作赏析课”“创新学习课”“个性特长课”“社会实践课”等8种相辅相成、极具互动效应的全新课程模式。实验将原有的600余节语文课(以3年制初高中课时计算)压缩为300余课时(含“教材析读课”和“创新学习课”),用其余的课时开设了其他6种课程。课程的设置在形式上突出了“序列性”“全面性”“开放性”,在内容上突出了“智能性”“实践性”“创造性”,在课程教学方法上突出了…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促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深化“三教”改革,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中,通过梳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政策脉络、研究进程、实践效度,对“岗课赛证”四者进行关系理序,分析探究“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行动理路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系统的“系统”意蕴,以系统观念审视“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系统观念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路径的“道”“法”“术”“器”四个层次,用系统观念来认识规律、审视矛盾、明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才能做到有章法、有力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期下来,开发的图片“微课”使用殆尽,可以说是“弹尽粮绝”。假期,便喜欢上网“搜索”图片,以丰富作文“微课”图片资源。高中作文“微课”类型很多,我们课堂上设计与使用最多的是图片“微课”,特别是“点式”图片“微课”。这种“微课”内含一张或两三张图片,配上音乐或者背景文字,用于解决作文单个“点”上的问题或者对某个主题的作文素材作“点”式补充。当我们设计、建构、使用这种“单点式”图片“微课”时,如何增强图片“微课”的课程意义呢?一、从课程层面审视图片 设计、建构图片“微课”可以促进作文课程建设。有了“微课”支持,作文课堂上,图文之间就实现了相互解码,情意之间就实现了相互叠加,言语与精神之间就能够交会整合。但网络空间中图片资源包罗万象,自己拍摄的又技术平平,要遴选出具有语文“微课程”价值的图片并非易事。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微课”图片必须彰显课程价值—充满诗意、启迪哲思、促进认知,又必须富于强烈的刺激、趣味高尚、瞬间难忘。只有这样,进入作文课程的图片,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触发言说,表达心声。因此,一张课程视野内的图片,其教育价值往往超越了图片本身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课堂中,我听了无数次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无数堂新理念下的音乐课,教师和学生的表现一律可用“完满”两个字来概括。激动之余,再走进我们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想到一个问题:每位音乐教师每周有十二至二十节不等的音乐课,每堂课里都有不同的学生,还能做到堂堂课都那么“完满”?如果仅仅只体现在“公开课”、“展示课”、“亮相课”、“评估课”上,  相似文献   

9.
快乐晨会     
许多教师对晨会课认识不够,甚至认为“短短的十分钟可有可无”,把晨会课上成道德说教课,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把晨会课上成“批评课”,批评成绩差、习惯差、作业不完成的学生:把晨会课上成“布置课”,布置今天要准备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上学期末,我们对学校的100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晨会课感兴趣的不足10%,学生畏惧“晨会课”,因为怕“批评”:学生不爱上晨会课,因为讨厌教师婆婆妈妈讲琐事。晨会课究竟该上什么,怎么上,  相似文献   

10.
自教育部提出打造“金课”以来,全国高校积极响应开展“金课”教学模式研究,在此背景下外语学科理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开展“金课”教学模式改革。围绕教育部高教司提出的“金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标准,基于商务外语课程现状,分析现阶段商务外语课程存在问题,提出线上线下混合式商务外语“金课”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1.
有些“变味”的课堂:我喜欢听课,尤其喜欢听真实的随堂课,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落实就是要靠一线老师一节一节真实的课堂来达成。可是,现实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往往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无视《课标》。2,生硬地“套”《课标》。3,“歪曲”《课标》。课堂与课标成了两张皮。在与上课老师的课后交流中我发现:上课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知道”的,有的老师说起《课标》来还头头是道,甚是内行。我把这些现象称为“眼高手低”,把这样的《课标》称为“纸面课标”。也就是说:老师还没能真正领会《课标》的精髓,对《课标》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纸面”,所以一到课堂就变了味道。  相似文献   

12.
赵展 《辽宁教育》2002,(12):46-46
语文“二三三式”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二三三式”中的“二”指的是两种课型,即:导学课和训练课;前一个“三”指的是三种课型,即教读课、自读课和复习课;后一个“三”指的是每种课型的三种教学形式,即教读课的“知能点--以课例引导证明--拓展训练”、自读课的“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复习课的“知能点再现--深化拓展训练--能力再提高”。这种模式的研究,在确立教师、学生双边为主的地位基础上,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运用“二三三式”为主要方式,力争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3.
李湘红 《小学生》2010,(7):58-59
传统的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师不是“流水帐”似的重复“昨天的故事”,就是“炒冷饭”似的重温“往日的功课”,让学生无精打采,兴趣索然,甚至身心俱疲。使得语文复习课黯然无色,枯燥无味,耗时低效。那么,如何让复习课“新”起来?如何让复习课“高效”起来?笔者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度,  相似文献   

14.
“破课”就是从某个角度以某种方式创造性地进入新课。“破课”体现一个“破”,字,就是进入新课时就给学生的思维产生强有力冲击。“破课”的角度不同,采取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自然迥异,富有创新和亮点的“破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极大地唤醒学生的思考,为新知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如何实现有效的破课呢?  相似文献   

15.
设置一个好的“导课”与“断课”,往往为一堂语文课增色不少,而设置一段精彩的“导课”与“断课”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要明确“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总体目标,充实和拓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内容,改进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推进和深化“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证制度”是沟通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是推行“双证制度”的关键。制订“课证融合”式教学计划的原则是融“证”入“课”,以“课”为主,其制订过程包括社会调查、专业研讨、制订教学计划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同作为专业课的人文课相比,作为素质课的人文课在教学上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了解这些特殊性,对于提高人文素质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论述了作用素质课的教学定位应该是:以“领会”为旨归,以强化“问题意识”和“魅力意识”为枢纽,以“宽口径”“深景深”“新视角”为阐释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在教育领域中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不可少的内容,所以,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党的领导”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缺少深度、系统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问题,造成学生认同感和使命感缺失等影响,因此,探究“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文章从“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出发,阐述“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党的领导”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由此探究“融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雄 《中学物理》2023,(4):11-15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与培训的热潮.本文通过对现有培训内容的分析,发现多以专家解读为主,突出新课标的“文本中心”.然而,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基于“课为中心”的培训更易于接受、理解、运用.因此,笔者围绕“课”,深研新课标,精选新视角,尝试通过观课、改课、做课的“三课联动”教师培训实践,寻求新的“待课”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