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李瑶 《小学生》2023,(5):37-39
语文是小学教育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展开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实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高效语文学习。毋庸讳言,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散点化、分散化、碎片化的不足,以至于学生难以从多篇文本阅读中获得系统性学习与全面发展。因此,对于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而言,加强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课内外系统化群文阅读教学探索,是一项极具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教学举措。  相似文献   

2.
郑素清 《陕西教育》2004,(11):25-25
如何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和语文教育双赢的局面呢?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探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 一、走进e网,拓展课程资源的新天地。 《课程标准》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利用互联网信息丰富、资源多样、传播快捷等优点,搜集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必须追求的。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我结合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看法。1.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课堂学习只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必须由课堂扩大到社会。"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善于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  相似文献   

4.
基于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问题分析。首先分析出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其次分析出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创新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外生活三种途径。最后分析出大数据时代的小学教育语文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尤其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始终是所有小学语文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将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搞好,让两种阅读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够将阅读进行到底,扩大语文词汇量,为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逐渐形成"大语文"的教育观念,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沟通交际能力,形成文化教学与人格培养的共同教育,而阅读教学是开展"大语文"教育的关键。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状况进行探讨,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以通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大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手段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应试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使小学语文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创新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需要和小学语文自身的特点两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改革小课堂,拓展中课堂,开辟大课堂。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语文教育的至关重要构成成分,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对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心智水平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本市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水平不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还存有很多不足,所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加大本市教育投入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培养重点,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内外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提高阅读能力,增强阅读积累。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校教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特性为基础开展针对性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研究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不集中识字是两岸三地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这种教学方法跟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教材与语言脱节,不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施行"集中识字"、"识字教育与书法教育分途"、"语文教学与诗歌教学紧密配合"等改革创新。同时,语文教育应吸收传统蒙学的优点。最终,希望中国的语文教育,使学生们经过小学与中学的十二年教育,无论是阅读或写作,都能纯熟地运用文言与白话两种文体,充分了解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见。这样,"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语文教学总目标才不致流于口头,才能落实生根。  相似文献   

12.
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纵向整体—分段连接"的训练体系,是在"大语文教育"观和"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背景下产生的,是对以往诸如"横向整体—学科渗透"训练体系的补充。其内涵是:注重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却又具有小学、初中、高中的阶段特征,将师范生语文教师专业技能训练中的这三个阶段全面贯通、整体融合。培养既能承担小学语文教学,又能承担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的高素质语文教学师资。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很有必要。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生命意识教育的重任。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有效情境,回归人文理念,拓展教学资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生命意识教育的有效做法。  相似文献   

14.
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和中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联系和区别中重新界定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这个概念的特定含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这个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也不等同于现实社会应时而生、应时而灭的社会传媒语言。它是按照学生精神发展和语言能力提高的过程相对有序地组织起来的一个民族语言的系统,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它的经典性和有序性,而不是将其等同于口头生活语言和现实社会的传媒语言。  相似文献   

15.
学习策略研究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心理学对人类自身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也从"教"转向了"学",从以往侧重研究教学方法转移到研究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策略,以及这些特征和策略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语言学习策略是当前教育领域和应用语言学领域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即对外汉语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系统探讨语言学习策略,可以全面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行,使中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师范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文教学论课程必须创新改革,加速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创新改革的核心是:突出实践,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加强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为重心;革新观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步共进。  相似文献   

17.
语言生态圈是一个动态且宏观的概念,讨论中小学英语衔接环境问题离不开这个广袤的领域。作者从纵向和横向语言生态圈环境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创设中小学英语衔接的过渡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丹 《教育科学》2020,36(1):91-96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在幼小衔接期间,语言教育关系儿童综合素养的培养,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成效。因此,应构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家庭生态系统,发挥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方面的优势,承担起家庭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应有的责任。在家庭语言教育中,应着眼于:帮助儿童建立课题意识,在语言学习和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言学习中渗透科技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辅助家庭语言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引导和情景创设,帮助儿童形成创造性思维;不局限于家庭小课堂,深入到大自然中锻炼儿童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e two decades from 1950 to 1970 were a crucial period of educational reorganization in Malaysia that stemmed from the decolonization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is educational reorganization sought to address the perennial issue of nation building via educational language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was under severe threat as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opted for a national school system that used English and Malay as the media of instruction in place of the segregated vernacular school system that had existed during the colonial period. Much to the relief of the Chinese, the national school system failed to materialize due to the lack of financial resources to reorganize the entire educational system. But the Chinese were unable to maintain the Chinese school system within the ambi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system advocated by the postcolonial Alliance government. The Alliance government had only allowed the Chinese to undergo Chinese education at the primary level.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t opted for a monolingual system of education based on Malay as the main medium of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foster national integration through a common language. The Chinese had to switch to this medium of instruction if they wanted to remain in mainstream education. Such a system of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was aimed at incorporating the Chinese into the nation build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20.
针对应试教育下初中语文知识观的误区,本文研究了新课标的理念,对初中语文知识观进行了新的界定和价值评估,明确了语文知识是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整合,是语文素养的有机构成部分,初中语文知识教学要由传授学生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能力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