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比喻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功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审美诉求,即在选用喻体时,突出喻体的时代生活特征、遵循喻体与喻旨的远距异质原则、注重喻体的主观感觉色彩、追求喻体的风趣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2.
传统修辞学视倒喻为一种本体和喻体次序颠倒的修辞格。本文梳理前人有关倒喻的(reverse metaphor)研究,结合镜像修辞理论,认为人们对倒喻中本体与喻体关系的认知类似于镜像理论中的"他者"对"自我"的影响。倒喻的"倒"不在于本体和喻体位置之颠倒,而在于语言形式与人们观念及心理上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认知角度对倒喻的语用效果进行理解与阐释,可以丰富倒喻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英语明喻习语通常由一个喻体构建,汉语明喻成语可以通过两个喻体识解本体。双喻体成语的主要结构类型为"喻词—喻体1—喻词—喻体2"。多数喻体语义相似,少数相关或相反,明喻提取喻体的相互联系对本体进行识解。典型的喻体整合类型是兼具照映网络性质的双畴网络整合。整合方式按喻体的语义关系及结构特征构成"糅合—截搭"连续体,更多的成语处于两者的中间地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发掘双喻体成语喻体整合的认知机制,对于从汉语出发探寻习语构建及认知的普遍规律与民族差异,提升对明喻与隐喻、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比喻"其实就是让语言形象化,让事理好懂。但是这里大呱呱鸟要提醒小呱呱鸟们注意两点哦!首先,喻体要常见、易懂,如果喻体大家都不熟悉,那么就达不到比喻的目的;其次,比喻要贴切,必须对喻体和本体的共同点认真分析概括。如果忽视了这些,嘿嘿,就容易在比喻中闹笑话啦。好了,赶快一起来看看小呱呱鸟那些关于"比喻"的搞笑事儿吧!  相似文献   

5.
对于比喻,同学们一般都比较熟悉,现就你们不太注意的几种变式加以例析。一、倒喻,就是本体和喻体颠倒次序的比喻。倒喻与一般比喻"本体像(是)喻体"的格式相反,是喻体在前,本体在后,构成"喻体像(是)本体"的形式,这又有两种格式。甲式为"喻体像(是)本体"。如: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Verschueren在1999年提出的顺应论,对隐喻喻体的选择进行顺应性的阐释。借助顺应论对语境相关因素的分析维度,主要考虑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三个因素对喻体选择的作用。研究表明,喻体的选择是一个对语境做出顺应的过程,通过对具体的物质、社交和心理世界的顺应,适合语境的隐喻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7.
一、比喻性作文的特点比喻性作文,顾名思义,必然涉及本体和喻体,在作文题中出现的是喻体。命题人要求考生能准确把握喻体所对应的本体,即题目隐含的比喻义。比如以"留下阳光"为题,"阳光"是喻体,本体可以  相似文献   

8.
俗语的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仅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俗语的形象,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信息传递。俗语翻译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因此,如何处理好俗语的翻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但由于中越文化差异的存在,源语符号与译语符号几乎不可能达到形象意义、字面意义、隐含意义等诸多方面的对应统一。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处理俗语中的喻体形象。文章将通过俗语喻体形象的"异化与归化""保留与转化"及"移植、舍弃、增添"等多个层面对越南语俗语汉译的喻体形象处理作出详细的举例分析,从而进一步掌握越语俗语的内涵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江佳慧 《培训与研究》2007,24(6):10-11,27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常常选用充满颓废色彩的比喻来刻画人物。这些比喻往往用喻体生命性的缺失来消解本体的生命性,本体和喻体看似充满矛盾实则与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这些比喻帮助作者成功地揭示了主人公生存状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辨析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首先要抓住它们的外部特征.一般说来,喻体常在外形、色彩、声音、状态、质地、重量、数量、长度、明亮度、姿式、动作、情状等方面与本体有相似点。抓住了喻体的这些外部特征,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画横线的部分为本体,画△为喻体,下同)这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外形相似.例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  相似文献   

11.
谈谈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比喻是选用事物的相似点(喻体)形象生动说明、描述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明显地以喻体说明、描叙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格。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它的表达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间常用...  相似文献   

12.
比喻本质上也是比较。它与一般比较的区别在相似点上。比喻时相似点是喻体事物的类的属性,而比较时喻体要么不是类仅是个体,要么虽是类相似点却不是类的属性。还有些个体事物,由于成了某种典型,代表一类事物,它们也可充当比喻的喻体。相似点还决定了喻体分类的角度。从相似点上看,所谓"同类相比的比喻"都是不同类的,因此,"凡喻必以非类"的原则是不错的。  相似文献   

13.
比喻的喻体,在表现本体,激发关于本体的联想、想象之外,还给听读者提供"富余信息".这富余信息构成了喻体个性.喻体个性有时代、地域、民族、风格、色彩、性别、自评等等不同的类别.认识并研究喻体个性,有助于深化比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性欲是人的本性之一,具体而言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理需求。因此,段子的基本编创原则之一是拿"性"作比。其原理是,努力寻找本体与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或相关点,使人觉得取喻巧妙,其中不能不使人感到民间的集体智慧。它有以"性"为喻体与以其他生活事象为喻体而以"性"为本体两种情形。段子的编创策略之一是捕捉、设置或者制造误会巧合,造成悬念,从而在出人意料之外营构乐观的氛围,以达到引人发笑的喜剧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奇喻、怪喻,自然也是比喻。构成比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体,一是喻体。本体是眼前所见或亲身经历过的,要加以说明的事物;喻体是脑子里所想到的,是用来说明本体的事物。喻体必须是一般人都见过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倒喻"?比喻都是借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前者称为喻体,后者称为本体。通常本体在前,喻体在后,如"美女如花";如果有意颠倒次序,把喻体移置在本体的前面,说成"花似美女",那就是"倒喻"了。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主要由本体和喻体两大要素组成,本体与喻体、喻底有可能同时出现,也可能只出现一部分。要将源语中的隐喻准确、完整、形象地翻译出来,译者必须充分结合上下文灵活应变,并结合中西文化背景差异,灵活运用汉语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18.
《礼记》中的比喻修辞新颖独特,意味深长,喻体选择更是十分用心。比喻的喻体无论是选用自然界的动植物还是和农耕相关的器具,还是El常生活之物都相当得体,设喻者通过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将二者有机地连接起来,共同在表情达意中发挥作用。不但将抽象的礼学道理说解得明白通俗,而且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技巧,增添了文章的人文气息,使篇章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9.
运用认知心理分析和与成人文学作品中比喻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幼儿文学作品中比喻喻体的择语特点、比喻似同点的特点及其认知心理阐释。阐述了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心理特点,幼儿才能理解幼儿文学作品中的比喻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小说喻体选择的语境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以物理世界的同异作为基础 ,其实质是主体思维的结果。因而喻体与本体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等于或取代的关系 ,而是互相表现、转化、引发甚至产生新质的过程。沈从文在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时 ,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对心理的独到剖析以及对世界的独到理解等主观感受通过对喻体的选择与创造表现出了一种大于修辞意的“喻外之意”。其“喻外之意”获得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喻体组合拓展表意空间 ,动态比喻深化意象内涵 ,对比映照凸显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