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是人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和谐统一的新健康观。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认识到"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体育教学目标正向"健康第一"作质的飞跃。学生在了解一些比较具体、严格、科学、健康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褚夫建 《体育教学》2014,(11):58-60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遵循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安排上,紧密关注学生的学练情趣,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3.
江苏高校开展游泳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高校的游泳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有针对地提出了一些改革构想,以求促进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改革,使游泳教学能从真正意义上符合大学体育课关于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学会双人前滚翻与后滚翻的基本方法,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学生身体的柔韧、灵敏和协调等素质,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及平衡器官的功能,提高控制身体重心移动的平衡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5.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学生参加"翻龙泉"活动训练前后身体成分的变化,来进一步确认该项目具有增进体质健康的体育的本质属性。结果表明:"翻龙泉"活动对学生的身体形态、骨骼肌量(SMM)、身体脂肪(BF)、基础代谢率(BMR)等各项指标在训练前后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参加该活动训练能改善学生身体形态,促进骨骼肌生长,有效减少体脂肪和肥胖程度,使身体质量指数(BMI)更趋合理,能提高学生的基础代谢率和健康评估水平,因而从运动生理学方面确认了"翻龙泉"活动的民族传统体育属性。  相似文献   

6.
顾渊彦 《体育教学》2011,31(4):16-17,2
各门学科都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体育学科当然也是如此。但是体育课向学生传授的主要是"身体练习",身体练习也属于知识的范畴,因此体育课虽然也会向学生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但反映其学科特征的,更为重要的认知领域并不是理论,而是称之谓"身体练习"的实践,或者把它直接称为身体认知。它的实质性内容即是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7.
艺术体操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女子竞技体操项目,对学生运动器官的调节和控制能力以及身体姿态的准确性要求较高。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比喻法"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妙用,其目的在于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高职教育技术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体育应具有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服务于学生职业身体能力的双重任务。因此,提出"社会人"和"职业人"的"两段式"体育课程整体设置,在强调"健康第一"思想基础上,根据学生身体需求、个体兴趣和专业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体现高职体育的高职特色,实现高职体育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一、平衡动作在教学中的价值在教学中的平衡是身体在特定空间环境下保持稳定姿态的一种能力。如,篮球变向运球突破是力量与速度支配下、身体重心快速移动下平衡与控制身体变化的能力,运球起跳投篮需要空中滞空时身体控制平衡的能力,足球传球或射门都是单脚支撑下身体瞬间平衡控制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通过多种练习手段建立学生身体与技术动作之间的平衡是为学生技  相似文献   

10.
1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前提"人的生命是以物质(身体)的存在为前提,身体的存在为人的生命赋予了现实价值和意义。"对于处在生长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身体运动的条件刺激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本能需求。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以"生命化教育"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形成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自主""三拓展""四互动"的"三三四"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理工学院本部2010级331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0级中全面实行"三三四"体育教学改革。经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不同幅度的变化,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三三四"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身体机能及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是体育教学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程传福 《体育教学》2013,(10):45-46
设计思路: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突出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理念,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让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其身心健康为目的。根据小学生性格特点把水平三的前滚翻与后滚翻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积极参与,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使学生能掌握前滚翻交叉转体180°接后滚翻起立的运动技能。  相似文献   

13.
何佳宏 《精武》2012,(11):95-96
小学体育课教师通过动作技能、技术的传授,教授给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方式,培养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组织教学,采用各种方法、方式,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识,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秀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和勇于挑战等诸多非专业知识性素质的有用人才,小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为了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韩雪峰 《体育教学》2011,(11):63-64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的教学突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实际出发,将趣味、娱乐、竞争、实践寓于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技术的同时达到身体的全面发展,并能自我调节控制身心的负荷充分发挥自我锻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以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一、二年级拉丁舞兴趣班学生35人为实验对象,以"身体自尊量表(PSPP)"、"一般自尊量表""一般生活满意感量表"为测量工具,研究拉丁舞练习对大学生自我概念(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丁舞练习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生活满意感相对比较稳定,通过锻炼不易改变;横向比较,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不存在性别差异;纵向比较,女生在提高"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吸引"以及"整体自尊"上具有显著性,男生只在"整体自尊"的提高上具有显著性;身体自尊、整体自尊与生活满意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相似文献   

16.
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才的重要基础,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理念。本文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法对上海市高一学生参加东方绿舟国防教育活动中的户外运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户外运动有趣、有收获、对缓解学业压力有益。"身体练习与户外运动技能相结合"、"身体练习与军事技能学习相结合"与"内容的新奇性"是最大特点,学生最希望增加的内容是"野外生存训练"。超过70%的学生认为对增强体质和健康有益,在耐力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对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很有帮助。提高最多的是运动能力、合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60%的学生对教育组织方面总体满意,认为存在问题最多的是"很多项目只能看,不能玩,很失望"。  相似文献   

18.
在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中,单双杠是主要的器械体操项目,更是体育专业骨干课程内容之一,其内容丰富、动作变化多样。通过单双杠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增强学生上肢肩带及躯干肌肉群的力量,而且还提高整个身体全面协调性以及前庭分析器官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永宏 《精武》2012,(28):51-52
回顾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其间存在很多问题:教材选编过于"主义化"的牵绊;技能教学的过度废退;"以人为本"泛化为"学生中心"的异解;高校体育课内安全问题的过度忧虑等。将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与匡正,提出解决方案:教材选编要明晰标准;三基教学审慎地回归高校体育课堂;正本清源"以人为本"的高校体育;以"度"的考量平衡高校体育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一木 《体育教学》2014,(12):67-68
"小蜗牛"学习评价是我校针对低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而制定的,该评价主要通过设计评价表,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用奖"小星星"换"小蜗牛"贴图等方式激励学生,通过评价表的分析,对他们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