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敌敌畏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发作用,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泥鳅红细胞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且微核率及核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t<0.01).  相似文献   

2.
敌敌畏诱发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了敌敌畏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发作用,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泥鳅红细胞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且微核率及核异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t<0.01)。  相似文献   

3.
化学农药对蝌蚪染色体微核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蝌蚪(Tadpole)红细胞微核实验来研究三种农药杀虫剂潜在的诱变活性,实验表明,大灭灵,农哈哈两种农药能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蝌蚪红细胞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浓度垃圾渗滤液对泥鳅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异形细胞影响的研究,以监测垃圾渗滤液中有害物质的诱变性。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能诱导泥鳅红细胞产生微核,异常核和异形细胞。在处理浓度范围内,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增高,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核异常率和异形细胞率均升高,并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用蒸馏水作对照处理,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说明垃圾渗滤液对泥鳅红细胞有很强的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种除草剂微核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应用除草剂新农乐、高盖、骠马对蚕豆根尖细胞进行微核诱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3种除草剂浓度的增加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高;对其进行剂量和时间效应测定,结果表现良好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显示了3种除草剂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变活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测试法,研究除草剂丁草胺在0.1 mg/L、1.0 mg/L、2.5mg/L的水溶液对胡子鲶红细胞的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mg/L、1.0 mg/L丁草胺水溶液染毒2 d4、d、6 d时,胡子鲶红细胞微核率均无明显变化,只在2.5 mg/L的丁草胺水溶液染毒6 d时,其微核率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对核异常的影响,除了0.1 mg/L的丁草胺水溶液染毒2d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天数各浓度组核异常率均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0、0.15,0.20和0.25mg/L HgCl2溶液0、1、2、4、8d对黄鳝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白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暴露时间、不同浓度的Hg^2+不同程度地引起黄鳝红细胞微核率和核异常率等遗传指标的上升,并引起白细胞数量及各类白细胞比例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几乎都达到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在农药普尔泰的正常使用浓度范围内,用不同浓度的普尔泰分别处理蚕豆根尖细胞4h和8h,监测其细胞微核诱变情况。结果表明,普尔泰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变,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自延长,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用蒸馏水作对照处理,经t检验,差异极显著,说明普尔泰对蚕豆根尖细胞有明显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的己烯雌酚饲喂泥鳅,6d后取血制片,显微镜观察,以探讨不同浓度的己烯雌酚对泥鳅红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己烯雌酚能诱导泥鳅红细胞产生异形细胞、异常核和微核;异形细胞率、微核率及异常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己烯雌酚对泥鳅红细胞的形成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泥鳅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酸铜对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的影响。采用鱼类致突变实验方法,以0.15、0.45、1.5mg/kg不同剂量的乙酸铜处理泥鳅,测定泥鳅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结果发现,在乙酸铜浓度低于0.15mg/kg时,对红细胞的微核率影响不明显,当浓度大于0.45mg/kg时,红细胞的微核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铅铜离子对鲫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浓度为1.0,4.0,8.Omg/L的Cu^2+溶液,浓度为1.0,4.0,8.0mg/L的Pb^2+溶液以及Cu^2++Pb^2+的浓度(mg/L)为1.0+1.0,4.0+4.0,8.0+8.0,8.0+1.0,1.0+8.0的混合溶液对鲫鱼进行急性染毒实验,在染毒24,48,72h后,分别取鲫鱼尾部血液制作血涂片,镜检并统计红细胞微核.结果显示,Cu^2+,Pb^2+不论是单一染毒,还是联合染毒,都能诱发鲫鱼红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Cu^2+与Pb^2+的联合染毒对鲫鱼的遗传毒性表现出协同作用,尤其是低浓度的Cu^2+与Pb^2+联合染毒效果最为明显;鲫鱼红细胞对Cu^2+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明显好于Pb^2+.  相似文献   

12.
沱江内江段鲫鱼和鲤鱼体内重金属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从沱江内江市城区段中采集的鲫鱼、鲤鱼,测定其鳃、鳞、骨、卵巢、肾、鳔和肌肉等器官中的Cu,Zn,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重金属Cu在鲫鱼体内的累积为卵巢〉骨〉鳃〉肾〉鳞〉鳔〉肌肉,在鲤鱼体内累积为卵巢〉骨〉鳞〉肾〉鳃〉鳔〉肌肉;重金属Zn在鲫鱼体内累积为鳃〉骨〉鳞〉卵巢〉鳔〉肾〉肌肉,在鲤鱼体内累积为鳃〉骨〉鳔〉卵巢〉鳞〉肾〉肌肉;Zn在鲫鱼和鲤鱼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含量较多;Cu在骨中含量较高.Pb和Cd在鲫鱼和鲤鱼体内分布为骨〉鳞〉鳃〉肾〉肌肉〉鳔〉卵巢.  相似文献   

13.
草甘膦对鲫鱼肝脏内膜系统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鲫鱼肝细胞内膜系统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浓度的增加,肝细胞内膜系统中线粒体肿胀及空泡化、内质网空泡化、异噬型溶酶体增多.不同浓度的草甘膦处理液对泥鳅肝脏中AChE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报导了我国鲤、鲫寄生粘孢子虫的名录,寄生鲤的粘孢子虫有41 种,寄生鲫的粘孢子虫有47 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技术连续三年对遗爱湖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三年来,遗爱湖的鲫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逐年增加,西湖同期鲫鱼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东湖;遗爱湖水质级别指数连续三年GI〉2.0,属于重度污染,呈逐年增加趋势;西湖水质级别指数,每年都高于东湖,污染程度更重于东湖。鱼类外周红细胞微核试验在水环境的遗传毒性监测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饲养水温为28℃、25℃、22℃、19℃、16℃时,水温对金鱼和神仙鱼的呼吸频率的影响均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2.622X+43.911(R=0.853)和Y=5.178X-8.994(R=0.827),水温变化对神仙鱼呼吸频率的影响比金鱼明显。另外,28℃与25℃、25℃与22℃时金鱼和神仙鱼的呼吸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水温22℃与19℃、19℃与16℃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低浓度混合重金属污染物短期内对鲫鱼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选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以煤矸石浸出液作为低浓度混合重金属污染物,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鲫鱼LDH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组LDH活力的平均值(0.995±0.078)显著高于对照组LDH活力的平均值(0.943±0.167),表明短期低浓度混合重金属污染增强了鲫鱼LDH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陕西榆林永济桥污水处理厂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前水样的微核千分率为6.33‰,处理后水样的微核千分率为2.33‰,处理前水样与处理后水样的微核平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表明该污水处理厂对污水的净化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