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任风 《成才之路》2010,(33):I0002-I0002
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个充裕的物质世界,更需要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追求和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精神作为人类灵魂的家园和人类心灵的港湾,对社会和历史具有能动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西方绘画艺术形式的演变轨迹作简略描述,以期说明造型艺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之一,其造型要素即艺术形式如何决定了它对人类社会及精神把握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知识总量的激增和其更新周期的缩短,使人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知识的占有量转向了知识的创新。尤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更需要创新人才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艺术有三个重要命题相互关联密不可分。艺术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又是精神生产。它必然由生产、产品、消费构成系统,以物化形式来体现,受到整个社会生产的制约;而对世界的掌握也要经自身的系统来完成。作为意识形态,艺术生产又必然与时代和阶级的命运相联系,其产品并非一般产品,而是表达人类共同意愿和情趣的完整的个性化世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是艺术真实地掌握世界和艺术生产得以繁荣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数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呢?下面简单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在培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并将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作为“四有”新人成长的基点,这一提法极为引人注目。建国50多年来,已进行七次课程改革,这次课改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首次将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文素养纳入培养目标,无疑向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战略任务,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类全部优秀文化培育下所形成的道德品质、文化品味和精神品格,是一个人掌握和运用人文科学知识水准的具体体现,是一个人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人文科学是认识世界、发行世界、完善人类…  相似文献   

7.
曾杰 《成才之路》2013,(12):I0005-I0005
根据思维活动所对应和指向的不同实践领域与具体对象,可以把社会思维分为科学思维、哲学思维、道德思维、艺术思维和审美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等若干具体的思维类型。社会思维的具体类型也就是人类思维掌握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曾把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即理论的掌握方式、艺术的掌握方式、宗教的掌握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一、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的活动中所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大学从其诞生之初就和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在现代社会,作为精神文化看护人的大学,尽管有着自身的内在困境和现实资源需求,但其蜒绵不绝的独特人文精神气质使它充当了具有人类精神圣殿意义的现代教会。理解大学作为现代教会的真正意义,才能在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现代尘世保留一块精神皈依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写作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生产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具,对人类社会与个人发展具有非常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写作的价值日益彰显。本文从写作对人类社会发展、人才的培养、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对写作的意义与价值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文化乃社会历史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人类创造和保存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社会制度的发展水平、程度和质量的总合整体。文化转型是指文化中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所谓精神文化是人类物质生  相似文献   

11.
对自身的探究与追问是人类的一个永恒课题。从古希腊戴尔斐神庙的箴言“认识你自己”的告诫到后现代思想家对“人之死”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人在探索与改造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从来没有问断过对自身内部世界的关注与探究。教育学是一门“成人”之学,它担负着人的发展与完善的神圣使命。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教育学需要深入地了解人、认识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认识你自己”便是一个永恒而又现实的教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决定哲学发生的原由和存在的根据,从根本上说,哲学是人类为了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而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成果,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界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把哲学的根本问题规定为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既可以在哲学史上得到证明,更是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谈中国古代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玉”在古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由此构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玉文化。对玉文化进行发掘整理,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礼俗及古人的精神建构。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本性     
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方式 ,它以个别存在物为直接对象 ,以存在物的一般存在状态为目标 ,借助科学假设及其验证等方法跨越经验对象和超验目标之间的鸿沟 ,获得对对象的认识。通过对科学认识一般过程和方法的考察证明 ,科学是基于经验而超越经验的 ,是一种经验的超验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维少年便有积极出世之心,又一生参就佛理,遭诸多打击后生出出世之念。后受南宗禅的影响,最终形成了“亦彼亦此、非彼非此”的“引儒入禅、以禅化儒”之思想模式,并以这种模式来解决他入世与出世思想之矛盾,而这种模式真能让王维达到“何往而不适”之境界吗?王维既想有儒家的事功作为,又想“空”物“空”心,保持出世之超脱,这是根本无法办到的。理论上他能做到引儒入禅、以禅化儒,可实践上他却永远不能完全做到“何往而不适”。  相似文献   

16.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女作家。文章通过《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尼亚》两部作品中东西部城镇与乡村的对比、女性与男性的对比以及友情式爱情和激情式爱情的对比来探析凯瑟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平民哲学家王艮,以自然为宗,坚持以身为本,提出了极具启蒙性质的率性思想。王艮认为,率性就要听其自然,顺从人心;率性强调主体精神;率性必须“知止”、“知本”,做到“止于至善”;率性应保持“中”的状态,力求以“中”致“和”。王艮的率性思想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极强的自主精神和超越精神,这也是王良整个思想体系中突出的创新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理解、协调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用以观察和解释世界的哲学模式不一样,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人们对世界的改造和效果就迥然不同。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和谐音符”,马克思主义哲学要着眼于应用,要转化为现实的思想路线,要成为自己时代的“建设哲学”。  相似文献   

19.
周日在柏林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中博尔特跑出了9.58秒的好成绩。牙买加闪电为何能如此之快? 很难说何时那些跑得最快的人才会停止刷新百米短跑的纪录。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并非是一部宣泄性描写的低俗小说,在其丰富的蕴涵中,潜隐着一个不能忽视的主题,即小说表现了人与自身统一的精神生态观、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生态观、人与自然共存的自然生态观。无疑,小说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