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荣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影片作为一部反映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艺术电影,改编于同名小说,展现了以西北黄土高原文化为代表的乡村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演员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借助诗化的电影语言,传递了以匠人、匠心、匠魂为内核,以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为红线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艺术情怀。  相似文献   

2.
点点虫虫飞     
正毛毛虫丑丑池塘边有一丛苎麻,毛毛虫丑丑住在一片翠绿的苎麻叶子上。早晨,当阳光照亮苎麻叶子的时候,也将毛毛虫丑丑唤醒了。"嗨,早上好!我是毛毛虫丑丑!"当一只大眼睛的红蜻蜒飞过来的时候,毛毛虫丑丑热情地打招呼,"我这片叶子很大,你要是飞累了,可以到我的叶子上  相似文献   

3.
在对少数民族电影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近二十年来学界从思想主题、影像风格与人物形象、叙事模式、导演、地域拍摄风格、少数民族电影与人类学关系、少数民族电影发展路向等角度对少数民族电影展开了宏观、微观、综观研究。对"少数民族电影"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爬梳、对成果进行评价、对发展走向进行探讨,有利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单眼皮     
我是一个单眼皮女生,不漂亮、丑丑的,好像一部没有配音的电影。我在暑假里最后一个晴朗得让人幸福,幸福得让人伤感的日子里记叙你——我的单眼皮。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曾有过辉煌的"十七年",在整个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然而,该类电影现状与曾经的"辉煌"形成了强烈反差,如今的少数民族电影市场十分低迷,票房状况堪忧,它已经风光不再。纵观"十七年"时期几部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不难看出,获得成功的少数民族电影都注重情节性叙事,而其他偏重异质性文化与少数民族风光的弱故事类影片,均没有留下喜人的成绩。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要走向大众,加强情节性叙事,讲好故事是其创作关键。  相似文献   

6.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内容题材、思想主题、叙事技巧都显现出依附于文学的倾向;而作为时代文化主流的电影也使文学的思想观念和表意策略得到深刻的转变.与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并轨",成为了新时期中国电影从荒芜走向繁荣的主要动因.而文学、电影二者在"寻根"上的契合则展现了新时期的中国文艺追寻民族特性、反映民族时代特征的探索轨迹,并预示着中国民族文艺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8.
"蔓萝花"是一个流传在黔东南苗族民间的古老传说,它在20世纪50年代被收集整理为民间故事并被改编为京剧、舞剧和电影等艺术形式,从民间的口头的"说唱"成为红遍大江南北,千家喻晓的"银幕故事",由"边缘"走向"主流"。从"蔓萝花"的电影改编,可探析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形成。少数民族文学话语的形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构建,一是对民族民间文学资源的开掘;二是把少数民族的文化资源与新型电影媒介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阳光的味道     
丑丑是个丑女孩。班里美女如云,个个靓丽如花。于是,丑丑成了完美瓷器上的显眼裂痕。丑丑不爱说话,偶尔从嘴里发出  相似文献   

10.
我发现在最苦最难的日子里,她都没忘记给她丑丑的宝贝丫头鼓励。我承认,我没老爸有眼光,她真的很美。丑得像只沙皮狗从小到大,被她叫丑丑,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开始恨她,是因为苏大浅造的一个句子:因为丑丑长得像只沙皮狗,所以她妈妈才叫她丑丑。班里的同学并不知道这个叫纪元的女孩就叫丑丑,他们哈哈大笑:像沙皮  相似文献   

11.
丑丑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一定会感到很好奇,丑丑,丑丑是谁?是小弟弟,还是小妹妹?告诉你们吧,丑丑是一只奇丑无比的小狗。丑丑可不像一般的小狗长得那样漂亮可爱。它的皮毛虽然很光滑,但却不是那种纯色的黑。  相似文献   

12.
反思中国与制造中国——论第五代的民俗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琛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2):98-101
1980年以来,民俗电影一直是第五代重要的创作题材。从《黄土地》、《红高粱》到《霸王别姬》,第五代电影大都体现为民俗奇观包装的民族寓言。第五代的民俗电影显示了一种别样的现代性景观,是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和体验的文化镜像,反映了在本土与全球、己域与群域、传统与现代等二元对立范畴间交叉辉映所形成的、具有时空特定性——后革命中国的现代性想象.  相似文献   

13.
王伟峰 《教师》2014,(26):128-128
旅游景观名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特点,极难翻译。本文对景观名称作了分类,对其英译流程进行了探讨,并尝试归纳出一套景观名称英译的流程与方法,从而使译者翻译景观名称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校园植物景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昆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8):125-128
提出了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命题,通过对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基础——园林文化、生态文化、民族植物文化、纪念性文化的研究,归纳出按诗格、画理、生态文化、民族植物文化、纪念性文化的"意匠"来进行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方法,提出了高校植物景观文化建设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为高校文化建设之植物景观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校的民族观教育应该融思想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为一体、政治立场和人文关怀并重。"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干课程。应针对当代各民族大学生群体青春、朝气、好动、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思考等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借助电影艺术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杨爱红 《考试周刊》2013,(35):18-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小说家和电影的关系较之80年代有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急于介入电影行业、成功踏稳影视和小说的两条船、试图抽身而出的小说家构成了电影改编领域的时代景观。以往研究者多关注作家"触电"所引发的小说家和电影创作的联姻,实际上,导演对当代知名小说家的疏离、小说家与电影的精神对立已经成为90年代以来重要的文化现象。分析这一文化现象,对于反思有着悠久文学传统的中国电影和当代小说、小说家之间存在怎样的共生与抵牾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是朱洁副教授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扩充而成的专著,该书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全书共八章,第一章:"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第二章:"主旋律电影":世纪之交的变奏与交响。第三章:商业电影:引领本土电影时尚潮流。第四章:艺术电影(上):别开生面的个人电影。第五章:艺术电影(中):新主流电影的独特景观。第六章:艺术电影(下):新生代电影创作举隅。第七章:不老的神话:张艺谋的电影创作。第八章: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当代民居建筑景观中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现象。原因主要是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妄自菲薄,以及对西方外来文化的顶礼膜拜。当代中国民居建筑景观应体现本土性与民族性,在满足现代居住功能的基础上体现民族特色、地域文化和建筑文脉。  相似文献   

19.
《小火炬》2008,(4):1-1
温文尔雅的银龙鱼正在水族箱里散步。洁白而闪亮的鳞片覆盖着它修长的身体,长长的背鳍和腹鳍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咚",一只灰头灰脑、连眼睛都看不到的"丑丑鱼"闯进它  相似文献   

20.
外婆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名叫丑丑。丑丑是一只长毛狮子狗,它全身雪白,像一匹白缎子,圆圆的脑袋上嵌着一双乌黑的眼睛,四只雪白的小爪子像四朵梅花,细细的小尾巴总是晃来晃去的。每次我去外婆家,丑丑总会摇着尾巴来迎接我,好像在说:欢迎!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