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时代的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对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赋能学习者数字能力提升、培养富有创新性和批判性的数字公民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成分要素和评价标准。通过梳理国内外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将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分为专业素养域、教学素养域和促进学习者域,并下设二级指标:将专业素养域分为数字软件使用、与他人合作交流、数据分析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将教学素养域分为数字资源选用与创造能力、数字教学设计能力、数字教学组织和数字教学评估能力;将促进学习者域分为学习者数字学习能力、数字交流与合作能力、数据安全意识。未来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构建需要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确保框架构建的实时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2.
黄春平 《教育》2024,(10):30-32
<正>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应该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考核学生历史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素养和历史意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讨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通过剖析历史学科的特征,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具体的评价方法。一、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一)即时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又可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核心素养和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措施要利用慕课,形成语言构造教育;利用预设,形成认知发展能力培养;开放学习,形成审美鉴赏教育,全面构建高中语文特色课堂、智慧课堂。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出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智慧课堂的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阅读成绩的性别差异阅读是PISA 2009的主要研究领域。PISA 2009除了构建阅读素养总量表外,还从两个维度构建了阅读素养分量表。一是根据阅读过程中的认知方式,构建了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分量表。访问和检索分量表考查学生查找、选择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整合和解释分量表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在意义的能力;反思和评价分量表考查学生利用文本以外的知识、观点或价值观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阅读、写作能力;交际和表达能力;语言的审美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构建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6.
某种意义上,语文课堂教学呼应着新课标、新方向。在价值导向上,突出立德树人,指向核心素养;在学习能力上,强调培养人的读写素养、独立思考品质与探究创新能力;在教学组织上,倡导师生共同设计,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评价上,树立全评价意识,让评价主体多元化,让评价过程全程化;在学科素养上,突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表达得体、逻辑推断、阅读思辨等关键能力。群文教学如何构建?学习"议题"怎样产生?以"群文教学:走近苏东坡"探讨构建阅读学习共同体,在于培养学习能力,更本质意义在于让生活更容易。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沟通素养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目前对于沟通素养的内涵及结构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基于相关文献的分析,本研究提出,沟通素养是一个包含了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的复合型素养,包含深度理解、有效表达和同理心三个要素。其中,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是沟通的两个重要过程,需要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共同参与,而同理心则是促进有效沟通最为重要的一种社会情感能力。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沟通素养的重要阶段,本研究构建的沟通素养结构模型有助于构建中小学生沟通素养的培养体系,为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助力。  相似文献   

8.
构建职业能力为核心、基本素养为灵魂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是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结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实际,探索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新模式。公共英语英语教学必须服务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突出公共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强化就业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以能力为本位,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服务于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坚持“一个平台,多种模块”的教学理念,从思想品德素养、人文精神素养、专业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内驱力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世界观和价值现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构建健全人格;通过唯物辩证法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一切改革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构建,培养具备优秀品格、价值理想和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文章对STEM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解析,旨在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提高课程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河池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为例,探讨其专业化建设路径,主要是构建学习组织,夯实教师专业知识;创新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倡导行动研究,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提倡终身学习,催生教师专业自觉;强化实践反思,促进教师成长发展;完善评价制度,生成教师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结构与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北京市5255名教师的问卷调查,本研究考察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构与现状特点。结果表明:(1)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因素,即专业精神、专业理念、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自主反思与发展意识,能够比较好地解释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结构;(2)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素质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11-15年教龄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达到最高。(3)不同教龄、城郊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表现出差异性。更新与提升郊县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理念与专业能力应是北京市教师教育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3.
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对实践中的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提出鲜明的价值导向和具体的评价标准。然而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中所包含的教师能力体系并未完整准确地概括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部领域,较为明显地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根据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专业发展基本要求,重新厘定教师专业能力内涵,构建全面科学的教师专业能力框架体系,探讨其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Because of the evolution towards inclusiv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vision becomes a central skill, which is teachers’ ability to notice and reason about classroom situations. Two aspects are quintessential for maximal learning outcomes among diverse learners: positiv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s (PTSI) and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DI).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validates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eachers’ reasoning with regard to PTSI and DI using explorative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A total of 991 teachers and 3011 pre-service teachers indicated how crucial PTSI- and DI-arguments were in their comparative judgement of videoclip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tent construct of PTSI consist of three subdimensions: individual needs, safe & structured environment, and student involvement. The latent construct of DI consists of four subdimensions: active learning, instructional clarity, adaptive teaching, and flexible grouping. The robustness of these findings across contexts demonstrates the centrality of these dimensions in teachers’ reasoning about inclusive classrooms.  相似文献   

15.
蒋亦华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33-36,32
研究教师标准问题的认识基点是:我国应构建教师标准;教师标准存在且适用于所有教师;我国目前尚无教师标准。教师标准构建应把握四个原则,即: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和执政党意志;必须具有普遍适用性;必须符合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教师自身多层面的认同;必须允许不同主体在认同教师标准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诠释。当代中国教师标准的内涵表现为特定语境下的专业者、学习者、研究者和服务者。  相似文献   

16.
韩愈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不仅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瑰宝,而且对当今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教育目的、教师职责、教学方法和师生关系这四点入手探究韩愈的教育思想,进而从专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四个方面揭示其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确立以体验为核心的教学逻辑,对于教育学的教学具有规约与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体验能够促进他者知识的转化,有助于高师学生属性的复归,并成为学生专业成长的支点。为此,教育学教师必须在深刻领会教育学内涵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构建教育学的教学逻辑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对J师范大学四个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志向、学习兴趣、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高师教师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过程中,发现师范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专业理想不明,职业规划欠妥;专业情意匮乏,教育人格缺失;课程结构失衡,专业技能欠缺;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效果不佳。要促进师范生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必须重视专业信念教育,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加强专业情意涵养,重视教育人格培养;优化教育课程结构,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创新多元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性教学指导,从根本上促进师范生教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教师根据岗位职责的不同分为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三类,不同类型的高校教师胜任力指标应有所不同。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教学技巧、教学态度、人格特质、职业价值观五个方面;高等学校教师科研胜任力指标包括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努力程度、个人目标四个方面。高校教师与学生对教师胜任力行为特征的理解差异较大。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关注程度,而教师更关注科研胜任力指标。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是教学反思的两个方面,在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中,这两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就要求从教师个体和组织机构两个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反思质量,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个体方面:要重构教育教学及反思观念,提升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丰富日常教学反思内容,重视教学反思中的情感体验,积极交流教学反思成果。在组织机构方面:要革新教研组功能,营造教研组反思氛围;建设学习型组织,将学校打造为支持教师反思的最佳场所;转变教育行政部门职能,结合实际为教师反思提供支持;创新高等师范院校培养模式,构建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