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期,国家颁布了《旅游法》,于是“导游”与“导购”角色串位问题就全面暴露出来了.反思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的角色是“导游”还是“导购”呢?开学不久,学校开展了“同课异构,精彩共生”的教研活动.高年级要求执教的是《最后的姿势》和《轮椅上的霍金》的第二课时.四位教师的授课各有千秋,细细咀嚼,大有看点.  相似文献   

2.
吴晓丽 《广西教育》2014,(28):50-50
正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两位来自柳南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分别执教一节复习课: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多边形面积的整理》。第一位教师开课直奔主题,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整理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平面图形,主要由"说图形""描周长和涂面积""说周长和面积公式"几个教学环节构成;第二步,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师在"生说师板书"的几个平面图形上标出数字,让学生自行计算。这种教法,应是我们多数教师上复习课的惯用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回顾"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第二位教师走上讲台,提笔在黑板上绘出了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然后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说课就是教师借助PPT表述所授课程某一章节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就我执教的《人体解剖学》中"上肢骨及其连接"部分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0月17日,南京市江宁区举办"特级教师培养对象"教学研究展示活动。活动中,我执教了《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屈指算来,这已是我一年中第3次执教这一内容了。2017年10月,我校的一位年轻教师参加区里的小学数学赛课,课题就是《用字母表示数》,我参与指导备课,其后该教师获得区一等奖;2017年12月6日,在市教学带头人展示活动中,我也上了这节课,我结合学情和个人执教风格将之前的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然而课上下来,  相似文献   

5.
廖道文 《广西教育》2014,(48):42-45
2012年11月,"广西(首届)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式课堂教学展示暨英语活动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桂林市举行,来自桂林、北海的两支教研团队分别执教了一组研究课。北海教研团队由5位教师进行教学示范,执教的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Unit 10"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其中1位教师"说课"(说本单元5个课时的教学思路),3位教师"上课"(现场分别执教本单元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课时),最后1位教师作课后反思。尽管由不同的教师说课、执教、反思,但她们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任务"主线,紧扣单元话题进行单元整体式教学设计,顺利实现了现场执教时课时与课时之间的顺畅衔接,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单元教学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听一位年轻的同事执教《金子》一课,我认为该教师并没有引领学生探寻到"真金。"故将以下几方面和该教师商榷:文本中"真金"的内涵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的一次大型赛课,采用临时抽签、封闭式备课形式。一位教师执教《桥》一课,课前交流时,教师不时的一句你太有才了的调侃,让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但教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许多学校都会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所谓"同课异构",是指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分别执教,或由一位教师先后两次以上执教(本文探讨的多为前者)。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给执教教师提供了展示和成长的舞台,给观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那么,如何认识并处理同课异构中的"同"与"异"呢?笔者谈几点思考。一、"同解"教学文本说起同课异构,不少教师认为,就是要对同一教学内容解读出不一样的"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9.
芮芳 《班主任》2012,(2):63-63
下面是两位教师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夹竹桃》一课中关于多音字“差”的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0.
【案例1】在校内教研课上,一位老师执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苏教版小语教材第十册)一课。教师在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清了脉络之后,以课后的一个大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请联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总领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1.
前些日子,听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的习作指导课《谈谈爸爸妈妈的爱》。他在指导学生写作思路时给出这样一个表格:  相似文献   

12.
<正>读写结合课是"语文主题学习"提倡的典型课型之一。在2019年春季举行的广东省中山市东升镇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上,一位教师执教的《刷子李》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品读有关动作描写的精彩语句,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听了三位教师同时执教的教学比武课《惊弓之鸟》。其中有位教师的教学,整个课堂,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亢奋状态,学习效率特高。让我们看看这位教师完成"创编故事,明白事理"教学目标课堂实录。师:现在我们来共同编个故事,我来开头,但是结尾必须是大雁没有被射下来。"有一天,魏王累了,想去打猎。于是  相似文献   

14.
曾经听过一堂耐人寻味的课。那是一堂由学校组织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有10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学生则是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教授文章是光未然的《黄河颂》。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市举行了小学科学分片教研活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执教了《解释》一课,整个课堂学生表现积极。思维踊跃,实验精彩,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算是一节不错的研讨课。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话应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一时间,对话充溢了我们的阅读课堂。然而,审视某些课堂,我们会发现,整节课都在对话,但几乎都是"伪对话"。第九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中,一位教师执教的《父母的心》一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例子。该课的基本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参加了一个主题为"卓越课堂"的专题研讨会,其中有一节人教版六上《位置》一课的研讨课。课后有一个互动环节,有一位老师提问:"用数对确定位置为什么要‘先列后行'呢?"执教者没回答上来,教科院的研究员也没回答出来,最后得出了一个"约定俗成"的答案来。用数对确定位置要"先列后行"真的是"约定俗成"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它的上位数学知识是中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市举行了小学科学分片教研活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执教了《解释》一课,整个课堂学生表现积极,思维踊跃,实验精彩,教师的基本素质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算是一节不错的研讨课。  相似文献   

19.
最近,应邀担任全市小学数学评优课的评委工作。在参赛教师中,有4位教师同时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一课。在指导“利用工具画圆”这一环节时,4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采用了“三步走”的方式:第一步,借助圆形实物描圆;第二步,运用圆规画圆;第三步,利用钉绳画圆。特别是第三步“钉绳画圆”,都是“师生用钉绳画圆比赛”,方式惊人的相似(大概是“集体备课”而成)。然而,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两位教师共同执教《比尾巴》一课。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设计。两位教师展示了不同的风格。通过比较,也带给笔者些许思考.咀嚼出了不同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