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环境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环境教育的关键 ,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树立新的自然观 ,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在目前环境教育受学科分类限制 ,环境教育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 ,环境教育必须调动学校、媒体、民间组织、政府等社会力量共同进行  相似文献   

2.
加强环境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树立新的自然观,缓和人与自然的矛盾。在目前环境教育受学科分类限制,环境教育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环境教育必须调动学校、媒体、民间组织、政府等社会力量共同进行。  相似文献   

3.
和谐已成为当今的一个主旋律。世界需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要和谐。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和谐的教育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育与受教育心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一个和谐的中职教育环境,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变革的主流之一,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通过"绿色学校"建设,可使大学生深刻理解人口、资源、发展、环境的辩证关系,广泛通晓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提高对环境质量变化的识别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达到尊重自然规律、节约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强化环境教育,加快国民环境意识的形成能够有效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对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和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国正在探索学科教育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语文课注重人文精神教育,而环保意识教育也是人文精神的一部分。语文课包含大量的环境教育因素,这为实施环境教育提供了便利,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还不多,这是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以期给教师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未来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理论.文章在分析自然环境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高校应开展环境教育的观点.高校教育课程的设置直接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和结果,环境教育的开展对提高大学生的绿色道德观念有巨大的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人的保障因素.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净化和美化明天的教育,它是整个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课题。环境道德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生态平衡为目的的生态行为规范,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环境教育实效性的最终落脚点是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杭州中策职高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展环境教育,1997年开设了环保专业,成为全市惟一一所培养中等环保人才的学校。在多年实践活动中注重环境道德水平的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1995年荣膺“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称号,2001年被评为杭州市首…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环节,而高等环境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和提高环境素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学生环境素质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的高等环境教育(特别是公共环境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提高我国环境教育的综合性研究水平,同时切实强化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并普及高等师范学校的公共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0.
环境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生态伦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环境教育可以向学生灌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创设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氛围,培育学生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规范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求生性是人性的基本特征之一。求生指人从自然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以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的过程。人从自然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从而形成了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正确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环境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环境教育是校本课程开发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中开展环境教育拓展了德育内容,对高校德育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环境教育在对大学生三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强化、实现道德内化与知行统一、提升大学生素质、丰富德育手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环境教育主动服从和服务于德育,才能使两者有机结合,发挥出环境教育的功效,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科的重要作用日益体现,它引导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相关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而使经济与环境齐头并进和谐稳定发展。从地理学科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高校环境法律素质教育是我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共生进化理论和替代转换理论为基础,着重分析我国高校环境法律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必须尽快完善环境法律知识教育、突出环境法律意识教育、重视环境法律行为教育等对策,以此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行使环境权利,认真履行环境义务。  相似文献   

15.
郑金国 《考试周刊》2009,(52):179-179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简称EPD)的内涵是:通过对青少年和全体社会成员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使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环境已作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战略任务贯彻在各项工作中.所以环境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环境危机对人类造成的生存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类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重新思考和定位的结果.生态学既是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科学工具,又客观地反映了人类认识环境的成果;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阐述,使它成为现代环境意识的理论基础.因而,生态学知识教育应作为环境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物学的主要环境教育功能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环境破坏对生物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可利用课堂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利用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环境教育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的发展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一是指教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指教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教育环境的发展是前提和条件,教育主体的发展才是核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19.
缪瑞 《高教论坛》2006,(5):51-52,47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推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环境教育是基础。本文以此为基点,简述了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着重探讨了高校环境教育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相似文献   

20.
环境美学思维下高师地理环境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师地理环境教育的拓展为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提供了条件,全面提高高师地理专业学生的环境素养对推动环境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优化高师地理课程设置体系强化了环境教育,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进一步实现环境教育的环境审美高级目标,以环境美学为纽带探讨高师地理环境教育对提高环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