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简洁的语言蕴涵了丰富的内容和情感,诗歌的特点决定了诵读是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本文注重抒情,在学习古诗中引导学生探知情由,将其带入情境,品味诗情,让学生被古诗的情感美所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净化心灵,从而达到诗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文学瑰宝,有着强烈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和谐的韵律等丰富的审美内涵。诗歌教学不应停留在表面,应重视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中,意境再现的教学方法就是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多种途径再现诗歌意境,从而领悟诗歌中的意境美,真正得到曲径通幽、渐入佳境的妙趣。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歌音韵优美、含蓄隽永,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其语言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及感染力.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活动中,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指导,通过古诗鉴赏活动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相似文献   

4.
徐晖 《教学月刊》2005,(8):10-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姚继芳 《甘肃教育》2014,(23):45-45
正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其朗朗上口,字字珠玑,意境优美,思想深刻,不仅能使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为了让学生正确地理解古诗的意义,学得更透彻,在古诗教学时,教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语言与情感,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境中浸润心灵,提高素养。一、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诗歌蕴味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素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与“古诗本”对话呢?  相似文献   

7.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8.
陈辉 《成才之路》2013,(29):28-28
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简练,富有情感,具有篇幅短小而含义丰富的特点。如果把汉语比作皇冠的话,古代诗歌就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古诗所用的语言高度凝练,部分语句与现代语含义大相径庭,学生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9.
杨莹 《成才之路》2012,(7):16-16
正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三方面要求也正与诗歌的三大特点相对应。教学中,如何针对特点采取相应策略,使儿童诗的教学达到目标中提出的要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把握了诗歌的意象、形象、情感、意境等特点,指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握意象,理解形象,体验诗人情感,领悟诗歌意境,从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享受,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能力。古诗教学在高中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均有涉及。但从课堂表现实际看,诗歌鉴赏课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或沉默无言,或词不达意,很少表现出学习的兴趣。从考试情况来看,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不高,且提高困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古诗的特点是通过意象构筑画面营造意境氛围,从而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叠加的意象、含蓄的语言,在阅读时需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解读,这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2.
古诗,大多文质兼美,如清泉般流淌在人们的心头,富有欣赏价值。多读古诗,感受诗歌中的美,是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语言,升华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他们学好古诗,感受诗的美,积累  相似文献   

13.
<正>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好古诗,必须做好读、想、悟三方面的工作。一、读——古诗教学的基础反复朗读是古诗教学的主要方法,在朗读中才能充分发挥诗歌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学生才能体味诗的语言,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1,(A3):31-33
在古诗教学中,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只有让学生充分地感悟诗歌的主题情感,学生才能实现对整首诗的内涵与意蕴的深刻认识。因此,文章结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分布的古诗,详细阐述诗人情感的表现形式,结合本人在古诗课堂教学中案例总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李惠燕 《辅导员》2013,(24):42-42
<正>别林斯基说:"在诗歌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在初中经典诗歌教学中,教师的巧"留白",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在诵读中带动思维的转动,强化和延长对诗歌情感的体验,引导学生去感受古诗中的画面美,大胆想象诗中所呈现的意象,实现学生、文本、诗人三者间的对话,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悟诗中情感,更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语文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古诗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名篇佳作美不胜收。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包含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诗篇。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录了不少精彩的中国古代诗歌.它们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感染着学生的情趣,启发着学生的心智。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努力品出美味。  相似文献   

17.
读诗:设置情境。淘通学生视听.初步感知诗歌。如何引导学生感知作为审美客体的古诗,这是古诗教学的第一环节.在对古诗的整个审美感受中,视觉、听觉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根据所教诗歌的内容和特点,利用各种媒介.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读诗.初步感知诗歌。具体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8.
诗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蕴含了丰富民族文化,通过具体的形象,含蓄的语言,营造出了唯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可以学会欣赏诗歌,融入到诗歌的情境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进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文化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知识面狭窄,情感体验浅薄,往往对诗中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风土人情、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理解不到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多媒体以视频、动画、音乐、文字、图片等各种教学手段达到了穿越时空的效果,让学生聆听诗人的声音,感受诗人的情思,与诗人进行对话,从而走进古诗意境,触摸古诗脉搏,感悟古诗语言,领略古诗神  相似文献   

20.
蒋先菊 《考试周刊》2009,(25):82-82
儿童诗歌,是低年级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情感丰富等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