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信息网站     
《下一代》2007,(1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后的遗照曝光2007年6月6日下午,黄继光的战友、上甘岭战役志愿军45师前线指挥所秘书——现已年届八旬的湖北省作家谢万丁风尘仆仆赶赴北京,亲手将自己保存了55年的一组黄继光遗照孤品无偿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弥补了黄继光无照片传世的缺憾。军  相似文献   

2.
乐翻天     
口吃的监考官某口吃者监考,发现一学生偷看,气急败坏地吼道:“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五个学生站了起来。这就是勇气!有一位哲学系的老师在期中考试时只考了一题,题目是“什么是勇气”。就在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的时候,有个同学交卷了。他不是一个字没写哦!不过他写的只有五个字——“这就是勇气!”结果,老师给了他满分。谁创造万物某宗教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厉声问学生:“你们说,是谁创造了世间万物?”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教师许久听不到回答,更加火冒三丈地说:“我非要你们说不可!谁?”说着,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3.
《黄继光》讲的是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战役中壮烈牺牲的事,表现了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写“黄继光顽强战斗”的重点句子进行教学,以达到剖析人物内心世界,学习黄继光的革命精神的实效。一、找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教师抓住学生爱看“打仗”场面的特点,小黑板  相似文献   

4.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七、八自然段,想一想黄继光是怎样顽强前进的? 生:开始,黄继光和战友冒着浓烟、烈火,匍匐前进。在战友一死一伤的情况下,敌人把火力对准他,他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但他更加顽强地向前爬。 师:谁能把黄继光顽强地向前爬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他用尽全身力气……更近了”)读了这一段话,我  相似文献   

5.
一天,到朋友家作客,正巧遇上朋友在训斥他五岁的儿子:“你又偷偷拿我的钱了,这次我决不饶你——给我跪下!”五岁的孩子面色惊惶地跪在地上。朋友平静下来后,告诉我:孩子已是第三次拿他的钱了。前两次他发现后,都忍住了,没有批评。没想到,这孩子胆子越来越大,今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了  相似文献   

6.
任教多年,经常有家长问我:“为什么我天天给孩子讲故事,有时一次讲2~3个,可我的孩子却听了就忘,一个故事也说不出来。”其实,这些家长走入了一个误区,以为给孩子讲故事讲得越多越好。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后来,我向家长介绍了一个诀窍——五天讲一个故事,收效甚好。 第一天,请幼儿自己看一遍家长事先选择好的新故事图书。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并提问:“这本图书上画了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等幼儿看过一遍后,家长再与他共同认识图书中的重要角色,并帮助他记住故事的名称。 第二天,家长与幼儿共同看书,并声情并茂地讲一遍故事,一边讲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幼儿不易理解的字词的含义,或用容易理解的同义词直接置换,并对故事内容作必要的讲解。最后,与幼儿初步地讨论故事的教育意义,可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  相似文献   

8.
<正>“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课堂中一个学生刚刚慷慨激昂地读完黄继光面对枪林弹雨毫不退缩的句子。另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一脸疑惑地提出了疑问:“老师,课文的上一个自然段中刚写了‘黄继光肩上腿上都负了伤,他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他怎么会突然站起来了?”这个问题刚一出口,刚刚学生还沉浸在对英雄英勇顽强的崇敬之中,  相似文献   

9.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学生送他这双…  相似文献   

10.
戴燕 《天津教育》2005,(12):21-21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贺卡并写上诚挚的祝愿,送给自己最敬爱的人。一个学生把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卡送给教师,教师满脸笑容地说:“你的贺卡做得太好了!我一定珍藏着这份礼物。”可是几天以后,这个学生在垃圾堆里发现了自己送给教师的贺卡。他气愤地对家长说:“我再也不相信这个老师了!”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师用当时最先进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但效果并不如预期所料,律师不是全国最有名的,商人不是最富开创性的,公务员不是全国最优秀的……一天,他带着7个学生外出实习,路过街头的时候,看见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孩子在乞讨。“你要钱干什么?”他问。“买衣服。”“是给你自己穿的吗?”他想问个究竟。“给奶奶穿,她快冻死了,还没有一件过冬的衣服。”“还差多少钱?”“15英镑。”教师二话没说,掏出身上的钱塞在孩子手里:“孩子,天冷,快回家吧。”第二天,孩子和他穿着棉衣的奶奶出现在教室门口。20年后,这7个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有一个白手起家…  相似文献   

12.
[教例]“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黄继光》课文写黄继光在敌人枪林弹雨中第二次站起时 ,这样写道 :“他张开双臂 ,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训练过程 :1 在万分紧急关头 ,黄继光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从句中圈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2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 ,最感人?3 体会“堵住”的意思 :①查字典理解(堵 :阻塞、挡)。②“堵住”在课文中应取哪种意思?(挡住)4 看图 ,再读句子 ,思考 :①黄继光当时是怎么想的?②从“堵住”一词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精神?5 让学生学做黄继光去堵“…  相似文献   

13.
惟惟分房记     
我与丈夫约定在儿子惟惟五周岁生日过后,就让他独自睡小房间。在这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每个适当的时间都会跟他说,惟惟长大了,再过几天就要独自睡觉了。让他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一天,惟惟告诉我要做作业。所谓作业就是复述老师白天给他们讲过的故事,让家长记下来。惟惟讲的故事是《我长大了》,内容是小猫看到别的小伙伴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便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他把故事内容记录下来后,就问:“惟惟也长大了,可以做什么呢?”他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已经长大了,就自己睡小房间吧!”“那什么时候开始呀?”“那就今天好了。…  相似文献   

14.
我要的幸福     
一天,一个同学问我:“你最希望你的‘白马王子’怎么和你相遇?是青梅竹马,是日久生情,还是一见钟情?”没等她说完,我就选择了青梅竹马,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怎么会选择这个答案,或许是因为他——杨光。杨光可以说是和我青梅竹马长大的了。我记得幼儿园时我们就是同桌,有一次我带了两根香蕉去学校,杨光向我要,我很大方地分给了他一根,还有一根是留给我自己的。他三下五除二就把那根香蕉给解决了,又来问我要,我实在是舍不得给他了,他就来抢,还咬了我一口,我手上那个牙齿印  相似文献   

15.
阳光效应     
“教师发火,撕毁的是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失去的是学生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一位老教师曾这样给我忠告。一天,上课五分钟后,学生们安静地做起了练习。我在教室里巡视了几圈,见没有人提问,便坐在一个垫有报纸的凳子上,研究起《学习与创新》上的习题。  相似文献   

16.
魏楚豫 《红蜻蜓》2023,(15):4-6
<正>黄继光(1931—1952),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石马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在他的家乡展开,黄继光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通信员。1952年,他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挺身而出,要求担负爆破任务,当他掷完全部手雷之后,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正在扫射的机枪射孔,壮烈牺牲。黄继光被部队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相似文献   

17.
击掌     
一天,一个中国学生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散步。一个身材高大的美国白人学生向他走来,说到:“嗨,give me a five。”他这样说了好几遍。中国学生当时非常害怕,以为他是个强盗(在索要五美元)。他生气地告诉这个美国学生自己没有五美元。美国学生看了看中国学生,生气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18.
如何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教材都作了适当的安排,教师要凭借教材,充分利用课文中分段训练的练习设计,扎扎实实地搞好分段训练,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为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加强学生作文的条理性打下基础。下面以《黄继光》一课的分段教学为例,谈几点教学建议。一、凭借教材,明确文体特点教师指导学生读课题《黄继光》,简介黄继光。然后指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是一篇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为理清课文脉络,给课文分段做好准备。二、凭借教材,理清自然段的关系并分段编者在《黄继光》一课课后设计了这样三个阅读思…  相似文献   

19.
“传道授业解惑”是古来就对为师者责任的一个定义。为了胜任“解惑”的工作,有的教师可谓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但在对教师苦口婆心的敬业精神表示崇敬的同时,从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的角度看,对“解惑”就有许多不得不说的话。要解惑,首先得给学生“找”惑,一个“找”字承载了不少教师所有的爱心和责任感。有些老师甚至还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一天中不给学生“找”出点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尽责,就违背了作为教育者的良心!考试分析会常常这样开始:“成绩先不说了,今天着重分析不足……”不懂网络为何物的教师,苦口婆心地告诫学生:“别在…  相似文献   

20.
9月 10日,每一年的这一天,我们尽情地享受阳光、鲜花和掌声。真愿,这是每一年的每一天——尽管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奢望。当掌声落下的时候,当鲜花不再的时候,为什么不为自己唱一支歌呢?我们真的有资格为自己歌唱啊!唱吧,让歌声在逆境中给自己以鼓励,在清苦中给自己以慰藉,在落寞中给自己以欢愉。我们就在这歌声中奉献着,也在这歌声中快乐着。 人们把教师比做“春蚕”,人们把教师喻为“红烛”,可是有谁能够真正体会教师最深沉的爱心和最细腻的感伤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