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建华 《江苏教育》2006,(1A):18-19
在苏州发展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崇文尚教、政府弘文励教。教育不仅是苏州文化的内涵特征,更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环境支持和政策保障历来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教育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率教育发展之先、率深化改革之先、率教育服务之先、率全面育人之先不放松,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在苏州,教育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崇文尚教、政府弘文励教。教育不仅是苏州文化的内涵特征,更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环境支持和政策保障历来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教育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率教育发展之先、率深化改革之先、率教育服务之先、率全面育人之先不放松,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体现地域文化与历史,苏式教育应运而生,体现了叶圣陶教育思想、苏州教育人的价值追求、苏州地区课堂教学优秀经验。苏式教育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是为了再学",提倡学生渴望学习、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引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随着苏州教育的不断发展,繁衍出的一代代特色鲜明的苏式教师,深受苏州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为人师的观念上,他们讲奉献、肯进取、有仁爱、会合作、懂自律;在治教的方略中,他们秉持"教是为了不教"的信念,尊重学生、尊重规律、充满智慧。他们在苏式学校这片沃土中,惬意而自觉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苏州东郊,梦里水乡、中国优秀文化历史名镇——用直,有一所新型的现代化小学,她的名字叫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她始建于1905年。近几十年来,学校一直践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受用的教育精神.教师“善教善导”,追求“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名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张洪鸣校长的率领下,全校师生高举叶圣陶教育思想大旗,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苏式教学"是在苏州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是苏州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样式,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苏州的集中体现,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在教学领域的最大亮点。"苏式教学"是未来苏州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有研究者认为,"苏式教学"可以理解为是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符合苏州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7.
任国平  朱哲 《人民教育》2012,(18):18-28
姑苏古城,崇文尚教传统源远流长。公元1035年,宋代范仲淹在江苏苏州举办府学,首开东南兴学之风,也奠定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此后,古城文风昌隆,文人雅士辈出。仅近代以来,苏州便涌现出来了100多位院士以及叶圣陶、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化名流,足可管窥这座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再看近30多年来苏州教育的发展历程。1982年苏州率先在全国基本普及小学教育,1992年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6年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过去的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足以让苏州教育人引以为豪。  相似文献   

8.
吴文化是苏州创意产业的基础与灵魂,创意产业也推动久藏深闺的吴文化广泛传播.苏州创意产业发展要立足吴文化,吸收吴文化中的创新品质、崇文重教精神与闲逸品性.具体来说,要平衡四大关系,即新与旧、重点与一般、保护与开发、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在尊重吴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创新开发吴文化产品,打造吴文化品牌,走和谐发展的苏州创意产业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苏州是一座精致的小城,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桥、苏州的水、苏州的昆曲……都透着一股精致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叶圣陶在《苏州园林》里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苏州的园林的精致绮丽,说了个透彻。苏州在全国颇有名气,虽然经济较发达,却不骄奢,是一个很平民化的城市,也因此让很多人爱上苏州,并融入苏州。一座城市的风貌,会影响这座城市的文化形成,也必将会影响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教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也有长足的进步,基础教育尤为明显。苏州已于1962年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如今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初步现代化。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和地区的种种因素,苏州的基础教育不但在全国处领先地位,而且也带有显著的地方特征。这些特征表明了苏州基础教育的优势所在。研究这些特征,对于贯彻执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叫,所提出的“鼓励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八十年代末的教育水平”,是有借鉴作用的。 苏州基础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已经形成了以下一些主要特征。 一、深厚的重教传统;二、稳步增长的发展势头;三、城、乡一体化的合理格局;四、走向良性循环的有利态势;五、大面积、低重心的质量结构;六、稳定、整齐而又可靠的教师队伍;七、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现代化前景。这,七个方而是互相关联的,下面再来分别剖析一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秉持“正谊明道”校训,继承、践行和发展叶圣陶教育思想,并以“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德育思想、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为教学思想、以“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为教师发展的思想,着力破解难题,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即教育"是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思想。每个幼儿都生长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之中,他们的发展无时无刻不深受着周围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我园地处苏州,深受吴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在园所吴文化特色品牌建设基础上,根据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的理念,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依托生活化教育理论将吴文化的内涵生活化、具体化、践行化,让生活化的吴文化内容根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积极优化育人环境,让幼儿在潜移  相似文献   

13.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方言就是吴文化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现在的苏州有许多的外来人口,人们也只是了解现在的苏州,就连苏州人对以前的苏州也知之甚少,对于生活在苏州的幼儿来说,向他们进行本土教育,初步了解苏州民间童谣是必要的。在我园,吴文化的神韵也深入幼儿心,我们通过精心挖掘吴地童谣,从而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语言魅力,再次也开展了一系列以童谣为主题的活动,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最后我们也将童谣与环境创设相结合,充实现代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感受童谣魅力,领略吴地神韵。  相似文献   

14.
常红 《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52-254
高职教育未来发展中要深化“产教融合”,而实现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则是“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一环。专业文化建设对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将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建设,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深厚的人文底蕴,真正将高职专业建设成为高品质、有特色的专业,更符合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是当下我国职业教育界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化产教融合是主线。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层壁垒实质是文化的冲突,表现为两种文化的属性对立、目标追求差异和范式冲突。破解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困境,促进文化自主转型、打造文化创新平台、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是其路径选择。提升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更是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促使高职教育由对接产业走向引领产业,营造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16.
在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将先进产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实现文化育人合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应从建立产教深度合作新模式、开辟产业文化融入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科研纽带作用、营造校园产业文化环境等方面促进产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从而实现产业文化在高职教育中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处在经济社会发展前沿的苏州,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苏州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并不满足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而是能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其中,有机融合。通过把握舆论主导权,教育和示范相结合,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品牌工程建设等系列举措,苏州夺得了文化生活和文明素质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18.
《江苏教育研究》2012,(4):F0002-F0002
一、办学环境 苏州学府实验学校成立于2008年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坐落于苏州国际教育园北区。学校东临石湖运河,南望上方山,西眺七子山,自然环境幽静怡人。四周高等学府众多,文化气息浓厚。学校所在横塘,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历史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19.
<正>"苏式教育"是在苏州文化传统基础上形成的本土化教育教学理念。虽然它们的实践是各自分散的,但有着共同的教学形态和课堂样式,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苏式特色。它是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在苏州的集中体现,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在教学领域的最大亮点。作为一名信息教师,一方面感受着苏州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承担着传承发扬苏州文化的责任。研究"苏式课堂",践行"苏式教学",总结课堂教学规律,提炼苏式  相似文献   

20.
写在前面     
在热烈庆祝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之际,我们将这份菲薄的礼物——《苏州文化教育研究专辑》、奉献给广大读者。《苏州文化教育研究专辑》的编辑出版,旨在发扬地方特色,推动对古城苏州文化教育事业及其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并使之恢宏光大,为建设新苏州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这本专辑开辟了《姑苏学林》、《园林丛话》等专栏,发表了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古城苏州文化教育事业成就的二十多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