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们首先来看企业文化和企业教育的组成结构:1、企业文化的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四部分。 2、企业教育的结构可分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化内涵的研究,或突出网络的技术变革和特点,或强调文化的属性转型和特性。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冯天瑜等人提出的文化四层次说,从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层次对网络文化内涵进行思索,力图从新的视角对网络文化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助力人们更好地驾驭网络。  相似文献   

3.
文化分为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观念是隐蔽文化层中的主要埋藏物,而观念的核心是价值系统;文化教学应当把揭示隐蔽文化层作为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揭示隐蔽文化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文明法治环境是指人们的法治观念、法治行为和法制制度等法治因素的总和。文明法治环境由文明法治的思想观念体系、行为模式体系和制度结构体系构成。创建文明法治环境,就是要在我国公民中焕发公民意识,完善和宣传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开展小区文化建设,去掉不良的法律观念;就是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切实制约公共权力,尊重私人自治,坚持司法独立;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我国的立法制度、司法制度,要在执政权、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建立起科学的协调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内涵真正重心是"教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校园文化正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同化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体。从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地分析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以文化立校,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创建汉滨高中品牌的理念,并对此理念进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传统龙文化可以分为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文化的不同层次又有侧重地承担着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等实践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龙文化的层次及其承载的实践功能也在不断发生流变。只有对传统龙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治理,延续有生命力的文化实践功能,淘汰过时的文化功能,才能真正把握传统文化的内在发展规律,在传统龙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羌族武术文化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合力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从历史学和文化学范畴对羌族武术文化进行深入挖掘。通过分析和研究文物史料、文化符号、肢体形态,在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和心态文化层四个方面展现羌族武术文化原貌,并诠释羌族武术文化精神内涵,挖掘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法治文化建设是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由于受传统文化、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治文化仍不尽人意。必须加强法治文化的研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建构法治文化的社会基础,营造法治文化发展环境,促进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崔巍  李岩 《天中学刊》2002,17(4):114-115
一、要重视为创新教育创设最优化的环境和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优化育人环境。育人环境是指围绕着育人工作而展开的对育人有着重要影响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制度文化是育人环境中严格的制度保证;精神文化属于较高层次,是校园建设实质性和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取向。育人环境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育人环境的整体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创新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10.
壮族歌圩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媒介建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化媒介理论对壮族歌圩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构想之媒介建构进行探讨,可以从物态层、社会文化层及心理意识等层面,通过建立并完善历史文化信息数据库、文化场所建设、文化参与、大众媒介倡导、文化自觉意识的提升等途径,对壮族歌圩文化生态进行整体保护,营造良好的文化遗产传承环境,提升壮族歌圩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1.
和谐文化引领与支撑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法治文化与伦理文化是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弘扬法治精神与培育法治文化理念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必然选择;自由、公平、正义等法治精神引领着伦理文化的创新与进步,而伦理文化则以其丰富的资源与深刻的内涵支撑着法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立法的伦理形式、司法的伦理适用与守法的伦理机制是法治文化的主要伦理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由于西方法治文化使当今世界面临着生态危机、区际危机、社会危机等多重危机的威胁。因此,必须重新认识法治文化并进行法治文化的重建。唯如此,才能保证法治建设的正确轨道。而法治文化的重建,需要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价值指引,秉持法治文化的多元立场,更新法治观念,形成超越民族界限的、生态化的法治认识。  相似文献   

13.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制度性法治文化和精神性法治文化两种。校园法治文化既是以法治为取向建构校园文化的结果,又是法治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区域独特的表达形式,因此具有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双重特征。鉴于校园法治文化的自身特点,校园法治文化的培植应当以现有学校类型及文化...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法文化"是法治建设过程中在法学研究领域出现的一个新课题,关注法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法律文化的基本型态与现实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化研究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人治与法治的二元分析模式并不能准确阐释当代中国西部法律化的复杂特性;当代中国西部法律化明显具有多元混合、交织并存的特点,其基本型态可概括为臣民人治型法律化、草民自治型法律化、牧民神治型法律化和公民法治型法律化四种。阐释西部多元法律化互动的现状及其未来变迁的趋势,进而为西部乃至整个中国的法治建设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晚清修律是通过参照域外先进法律文化来完成的.在输入域外法律文化时,清政府优先输入公法文化,再逐步引入私法文化.晚清政府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既是为了尽快收回领事裁判权,也是考虑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公法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是法律发展后进国家实现由传统法治向近代法治转型过程中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权力道德的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儒家德治思想首先是要求权力阶层的道德资质,在权力道德的法律化方面,中国古代传统法律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将义务性的道德规范法律化,使权力道德要求融于法律的规范形式,是“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雷晓  张根勇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26-27,32
“法治”观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体验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教训决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塑造“法治”经济。经济发展的规律,个人自由、权利的保障同时也呼唤着政治民主,进而产生对“法治行政”,对建立“法治国家”的“需求”。此外,自然法思想的确立、文化大众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理念的提出也都为法治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思想。他根据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将建设法治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完善法制,推进从进行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在文化建设和创新中促进法治化的进程,创造法治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