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和年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按强度和预测程度看依次为:个人及人际关系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  相似文献   

2.
陈瑞 《文教资料》2011,(19):225-227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55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学习倦怠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情绪低落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在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和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取师范院校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院校大学生社会支持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倦怠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年级和性别特征,探索其发展变化规律.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35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发现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低效能感和生理耗竭因子得分偏高;师生疏离因子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师生疏离程度高于女生;初一到高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高二在6个年级中倦怠水平最高;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初一、初二与高中各年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中学生学习倦怠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倦怠水平随年级的增高呈直线上升趋势;学习倦怠的年级差异显著,年级与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网络问卷发放方式试图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数据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与成就感低存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过对生源地、性别、专业、年级四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性别和专业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学习倦怠方面,性别与专业属性在成就感低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严瑜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问卷》和万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了301名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效能感。结果为:大学生专业承诺整体水平不高,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型方面呈显著性差异,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学习效能感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方面差异不显著,在专业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学生专业承诺中的感情承诺、规范承诺、机会承诺、总承诺与学习效能感呈极显著性相关;高承诺组大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水平显著高于低承诺组;感情承诺、机会承诺、规范承诺是其学习效能感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不同水平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广州市白云区三所初中三个年级共1600名学生,以自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社会支持评定表(SSRS)和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问卷(LEC)为研究工具,对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初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接近中等倦怠水平,社会支持、生活压力事件的得分都比较居中;②学习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显著相关,社会支持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及总体上都存在显著差异;③学习倦怠与生活压力事件呈正显著相关,生活压力事件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初中生在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除了低成就感外)及学习倦怠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初中生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事件越多、社会支持越低,其学习倦怠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高职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对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差异显著;在年级比较中,差异主要在新生和中年级学生;在性别比较中,高职大学男生和普通大学男生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四个分量表上都有显著差异;并就两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武汉市高职院校2个年级的大学生共233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的主要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现象较普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和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行为不当得分最低;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专业和年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当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该文采用量表法对626名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和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与自尊、就业压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偏高,在性别、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学习倦怠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与就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和学习倦怠量表对285名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状况及关系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一般,而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有显著负相关;情感承诺是其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可以通过赋予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提高其专业承诺水平,消除其学习倦怠心理。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关量表对200名师范大学生进行了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较低,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消除学习倦怠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陈瑞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6):124-125,134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85名大学生进行了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和考试焦虑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学习倦怠行为和考试焦虑水平相当高,专业承诺水平中等。在性别差异上,男生学习不当行为高于女生,专业承诺水平低于女生。考试焦虑上不存在性别差异。情感承诺是当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最重要的预测变量,考试焦虑是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落的次重要预测变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CTL)"数据,对中国高校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工科本科生主动参与频率显著低于总体。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不同年级工科本科生主动学习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工科生,普通高校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显著高于一流大学高校与一流学科高校,大一、大四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高于大二、大三工科生。在影响因素方面,教师主动教学与教学满意度是制约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的主要因素,教师采用讨论与实地调研等主动教学方法越多,工科生主动学习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学习倦怠问卷和归因方式问卷方法,对287名本科生开展调查研究,考察其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和学习倦怠与归因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倦怠总分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年级和专业差异显著(F=5.001,P<0.01;F=9.385,P<0.01);行为不当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4,P<0.05;r=0.284,P<0.01);情绪低落与归因方式的内外控倾向正相关(r=0.132,P<0.05;r=353,P<0.05);归因方式的外控倾向对学习倦怠的各维度都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归因方式的内控倾向只对学习倦怠的成就感低维度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学习倦怠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对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小范围样本的选取,经过预调查、正式调研、访谈等方式,发现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很普遍。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兴趣薄弱、课程体系不合理、父母期望过高以及就业压力过大等。个体努力,结合学校和教师支持,加强家庭沟通,社会关怀等是缓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倦怠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的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术科学习存在中等程度的倦怠状况,情绪低落一般,低成就感和行为不当比较严重,且学习倦怠总体及其3个维度存在性别、院校、生源及年级差异.针对上述状况分析其主要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编《大学生学习主动性调查问卷》,对1 34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主要由学习情感性、学习自控性、学习互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四因子构成;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处于中等水平,学习自控性处于中上水平,学习情感性处于中等水平,学习自觉性处于中下水平;但在学习互动性因子上,男生、音体美专业、文科以及大一和大三学生处于中等水平,其他学生则处于中下水平;不同性别、专业、学科、年级学生在学习情感性、学习自控性、学习互动性和学习自觉性四因子及总分上均表现出不同的显著性差异。为了解决上述相关问题,研究尝试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