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天纯 《高中生》2010,(28):50-51
还记得北京奥运会上空29个璀璨的足印吗?还记得"世界杯"上的高科技球衣、"飞火流星"足球吗?还记得世博会上的机器人清道夫、球幕4D电影吗?这些令人啧啧称奇的事物,就是科技散发的魅力。绚丽的科技之光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科技竞赛的时代。一个又一个科技精英将他们的梦想,编织成一个个车轮,推着世界轰隆隆地前进,世界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科技成为一种力量,改造世界、振兴民族的力量;科技也成为一种精神,凝聚思想、促进和谐的精神。我们只有掌握了它,才可能把握世界,引领未来。  相似文献   

2.
五分钟的信息课与德育效应马鞍山二中李会春当今世界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的时代.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世界。到下个世纪中叶.中国将在信息公路带来的多媒体时代振兴民族经济。这告诉我们·如何培养21世纪的人才’!使中华民族在未来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由科技和文化来推动,科技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而科技和文化又是由人来推动的,人是推动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否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坚实基础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世界公民。全球化时代下的世界公民就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充满创新的智慧。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及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很大程度上由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  相似文献   

4.
李小云 《考试周刊》2010,(31):61-6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人才的民族,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正在兴起,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空前活跃,民族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决定着民族的兴衰与国家的存亡。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盛会,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跨越性作用。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提高社会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对科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发人深思。人的素质、道德文化的力量决定着社会的进步,也牵系着国家的危亡。而面对我国农业大国的具体国情,  相似文献   

8.
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古代,工程科技创造的许多成果至今仍存在着,见证着人类文明编年史;近代,工程科技更直接地把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时至今日,人类生活各个方面无不打上了工程科技的印记,工程科技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空前便利。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现代化推进,英国如同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认识到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和未来,良师才能兴邦。因而从80年代开始,英国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文件、政策和法规,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与...  相似文献   

10.
<正> 当今世界乃开放之世界,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开放,使宇宙变小,竞争加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社会逐步走向文明与进步.世界各国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诸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在国际社会竞争中兴旺、发达,决定于在科技高速发展中谁能走在前列,能否在科技领域竞争中稳操胜券.目前,席卷全球的高科技、高速度推动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也强烈地震撼着我国的教育,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诊断,已经成为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这无疑向我国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出了严正的挑战.教育与科技协调发展就成为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小平同志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变革作用。可以说,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根本保证。随着世界的深刻变革,我们的国家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临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的成败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科技、商业和政治是社会的三种强大驱动力。三者的博弈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地考察三者的关系将会发现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政治力量一直主导着社会的发展;商业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扮演不同的角色,是政治力量的有益补充;科技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崭露头角,并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科技、商业和政治的博弈决定着未来社会的领导权。未来社会中,纯粹的政治家将不复存在;科学家群体将成为社会的领导者;科学家将与商业领袖结为联盟共同引导社会发展;社会的转变将主要取决于科技文明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13.
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美术课程作为好多师生眼中的"副科",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其实,艺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体会,简述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如今的世界已经不再是以前那样发动一场战争就能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世界了.赢得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特别是一个国家的科技与教育实力.而教育又决定着科技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实力是关键的关键.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中国的家庭教育也与美国有所不同.两者的对比,或许可以给中国的家庭教育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资源是财富的财富。在当代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资源受到了世界性的普遍重视。我国艺术生产的民族文化资源的优先性所指,既不是单纯的地方民族文化资源,也不是那种宽泛的华夏民族文化资源,而是"中华文化"资源。这是一个历史悠久,形质丰实,伴随国家走向和平崛起的宏大的文化资源库。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向来看,将民族文化资源置于优先地位,是其应有之义,因而也是民族化的艺术生产的内在欲求;从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看,我国的艺术生产应该努力开发"中华文化"资源。当代文化的世界格局有两种声音:一是以美国为中心的文化霸权主义声音,它以超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操持着文化生产与传播的媒介力量,凌驾于他国文化之上,向其他民族国家传播渗透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业已对某些弱势民族国家构成严重的文化伤害;另一种声音是来自世界绝大多数民族国家的呼吁文化多元化的声音,这是一种阻止文化霸权的声音。在这样的世界文化格局中,艺术生产作为民族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翼,在操作层面上最终取决于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上。谁忽略了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谁就会失去文化建设和艺术生产的主体性、自主性。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在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正如媒体所指,从去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八次在演讲、会议或调研考察中谈到"科技",强调科技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此番讲话更是语重心长、振聋发聩。他分析说,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那么,我们的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  相似文献   

17.
由于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发展科技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关键。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一系列战略思想,为我们发展科技事业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科技,我们的科技人负在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的困难条件下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建立起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工业,使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基本摆脱了经济落后状况。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依靠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作为承载着伦理精神发育与生长的伦理实体,民族精神既蕴含着对精神本质的追求,又外化出活的伦理世界,同时表现为各种价值合理性的规律存在:它不仅决定着国家与民族的生存,是形成价值共识的原动力;而且还是世界精神的诞生地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节日是一种寓意深刻的民俗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节日之多,难以计数。除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重大的传统节日外,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习俗。四季之始,万物复苏,在明媚的春光里,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民族节日相继上演,各族人民在灿烂优秀的民族节日文化中充实着现实生活,也充盈着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0.
文化动力观在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的文化动力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动力的认识。其主要内容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种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的推动力量;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知识分子是实现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民族精神是整合各种积极因素的主要力量;科教兴国是实现经济腾飞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