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 生:两只猫,一只大花猫,一只小猫. 生:不是,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嘱咐》是浙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习方法: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了我们什么启发。一、小组合作,理清层次上课伊始,首先让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三个方法,然后结合这一内容出示以下两道小组学习题:1.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2.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那些事例。让学生由四人小组齐读课文,合作解疑。当学生很快找出中心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以及“我跟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略读课文《刷子李》的教学设计,探索如何通过一篇课文学习,带给学生更多的拓展、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课题 16.小马过河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课文3~7自然段.  相似文献   

5.
《赵州桥》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既要突出单元的教学目标,又要体现课文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激趣入课、智能闯关、品读"美观"、迁移学法等途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何建军 《广西教育》2013,(17):44-4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20课(略读课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在品味课文语言精妙的过程中感悟"花的勇气",学习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犤初读课文过程中,黑板上留下了经教师指点、学生讨论理清的课文脉络:响起掌声(第1~4自然段)感谢掌声(第5~6自然段 议论掌声需要掌声身处困境(第7自然段)犦师:请同学们轻声把整篇课文朗读两遍,读后告诉老师:哪一自然段课文所写的情景最使你感动?(生读课文,思考)生:第4自然段。师: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生读课文,略显平淡)生:(忽然站起,大声地)邢平读得不好!(笑声。未征求老师意见,该生便富有感情地朗读起来)师:(笑)这么说,你也同意邢平同学的意见———第4自然段写得最让你感动了?(生点头)师:大家同意他俩的看法吗?生:(齐)同意!师:说说看…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感知语言特点。2.品读课文,体会知音深情。3.拓展阅读,感受知音文化。教学过程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古文——《伯牙绝弦》。(读题)师:课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板书:伯牙子期)  相似文献   

9.
《蓝树叶》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在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找各种借口不愿借的事。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较强的生活气息。课文的重点是2-4自然段,即体会李丽与林园园的四次对话。难点是课文第5自然段,理解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根据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中可通过如下途径,引导学生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时目标1.感悟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形象。2.探究神话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设计理念彰显文体意识,立足神话类课文侧重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 ,画出“她”和“我”分别是谁 ?看一看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 .根据预习提示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二、细读课文 ,探究解疑(一 )学习第一部分 (1~ 4段 )1.课文讲的是阮恒给一个小姑娘输血的事。指名读课文前四段 ,思考为什么要给小姑娘输血呢 ?从哪个词看出情况危急 (迫在眉睫 )哪些句子又写出了迫在眉睫 ?指名读句子。2 .思考为什么要小孩给小姑娘输血 ?(1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 2只有在场的几个孤儿可以给她输血。)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3.用“如果……就…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四册第四组教材共安排了5篇课文,有童话、诗歌、散文、故事等不同体裁,有4篇是新入选的课文。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略读课文的分量,精读课文相对减少;至第九册,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了。请看下面两份数据统计。  相似文献   

14.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是《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难点。为此,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他当时的心情怎样? 2.你们想知道《月光曲》的内容吗?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指名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思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1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读熟生字,读熟课文。2.通过读感受水乡的水,水乡的船,水乡的歌及其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她是我的朋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订教材五年制第七册(2002年秋季使用)第五组的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文编排的新类型。略读课文应如何教学呢?笔者尝试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至第十二册中,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分别为98、111篇,基本是平分秋色。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备受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教师们亟需方法和策略上的引导。近期,我们运用同课异构的形  相似文献   

18.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高峰 《教学与管理》2004,(11):67-68
《鹿和狼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亚里桑那州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课文.  相似文献   

20.
在一次观摩课上,一位教师执教的内容是<小镇的早晨>这篇课文.一名学生在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谈了自己的阅读见解,师生对话和谐地进行着,其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让我至今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