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正式启动,这是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体现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贯穿着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音乐课程的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统继承价值等一系列新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它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特征要求,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作出的必然选择,要求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保证素质教育取得切实进展,这就要求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确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价值观、人才观,实现六个转变,从而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对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我认为分为以下几种比较恰当: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价值观教育、生理素质教育、进取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劳动技能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此我想就思想品德课堂如何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想法.相传,孔子讲坛环植以杏,誉为杏坛,古代学子吟诗伴以琴瑟,称为弦歌.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对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我们把鲁迅精神与大学生的价值观联系起来思考,即从鲁迅的思想中抽绎出富有现代生命力的文化精神来,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获得与现代化相适应的价值理想与新生活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就其本质是实践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是一种在素质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对理想教育的追求。课堂是教与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过程中能不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教师与学生能否有一个对教育目标明确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是素质教育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精神能不能得到真正贯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广泛深入的探讨,产生于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形势下,它是正在发展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反映。这种新的教育价值观的核心,就是“以素质为本位”。其含义是教育要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国民的各种素质为目的,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手段和方法以及教育评价等的教育活动必须围绕如何科学、高效、有序地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各种素质这个中心而运转。人才价值取向是“学会学习”、“德识能学”结合发展,要求达到个人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对于中专教…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竭力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体现了不同以往的时代特征。全球化给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文化霸权主义对大学生影响也是非常深刻的。因此,高校德育工作应确立以信仰教育为核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价值观教育,加强素质教育,以此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追问全球化与本土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浪潮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它不仅给我们带来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经验和教育技术,也带来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因此我们要有一种文化的自觉,坚持中国的文化立场,在全球化中坚持教育的本土化。我国教育要有开放的意识和敏锐的文化感受力,培养具有全球性人格的公民,为此我们又需守护传统的文化精华,警惕西方的文化霸权,开发我国教育资源,实现我国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 创新教育无论与传统教育、现存教育、应试教育比较,还是与素质教育比较,它都具有鲜明的特征: (一)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 从价值观取向上审视,传统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价值的‘昨天’教育价值观”。创新教育坚持的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即是摒弃了传统教育机械的、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了“超越论”。它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而是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后二十年,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经济起飞。社会转型要求创新人格,人格转型呼唤教育转型。素质教育是暂新的教育模式,它旨在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素质教育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教师要不辱历史史命。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流价值文化是指在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对其他非主流价值文化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的文化。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就是社会主义价值文化,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化。我国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在我国的文化结构中属于亚文化中的组织文化。教育考试机构文化是自觉构建的完整的系统的个体性文化体系,它直接体现主流价值观和贯彻国家意志的主流性文化,同时它也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考试为终极追求的公益性文化。在党和政府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今天,各级教育考试机构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范导下加强教育考试机构文化建设,使教育考试机构成为具有凝聚力、竞争力、公信力、感召力和个性文化特色的现代专业化教育考试机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跨文化视角探索中国整体上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创新人才的原因。价值观属于一种文化观念,它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正是某些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束缚了我们的创新思维,禁锢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创建以新的价值观为导向的创新文化,才是一个民族决胜创新时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在现代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变迁趋势,而文化的变迁必然呼唤着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就教育而言,为促进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应如何建构呢?在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应如何确立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在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中,对文化变迁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理性追寻与选择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表征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创世纪。……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历…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期望达到的教育境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期在教育学生成长的同时,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全新的文明时代,知识的作用、意义和本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与此相适应,教育的价值也日益重要。在这里,知识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知识,广义地说它还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而教育也不仅仅理解为科学技术教育,还应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因此重视德育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今天的中小学生将在21世纪初成长,成为新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进入21世纪以后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辉煌文明的国家,历史上的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资料,也是今天实施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学校教育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和弘扬我国5000年的传统美德和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使之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从而形成新的价值观,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农村中小学由于经济、文化、师资、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难度较大,但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建设步伐,建立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依法治教,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就能找到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价值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对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进行深刻理解。一、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被动的弊端而提出的使学生德、智…  相似文献   

19.
毛韵  陈德强 《文教资料》2006,(34):71-72
素质教育,就本质而言,它以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素质教育也是根据社会发展形势,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和利益观,它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发展学生个性及其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并且把人们从由于对科技物质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为我国价值教育带来了新的矛盾与问题,如何化解深层次的文化危机和价值困惑,选择一条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尤其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价值教育路径,是当前我国价值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多元文化的价值冲突为背景,提出了当前我国价值教育的基本路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价值导向,兼顾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加强国家认同与国际理解教育,重视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培育当代科学与人文精神,将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融入价值观教育之中,从而赋予价值教育新的内涵,建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