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韦鸿发 《高教论坛》2011,(11):126-129
职业英语课程的发展需要建立专门的测试体系,目的在于评价学生在特定岗位中运用英语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能力,而现有的通用英语的测试模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澳大利亚ISLPR语言能力量表及其测试是基于交际能力理论基础上的测试体系,并为语言能力测试提供了专门用途模式,它所具备的真实性和职业性符合职业英语能力测试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ISLPR的设计原理和具体的测试设计,为构建适合职业英语课程的测试模式提供可行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英语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保证评价目的的最终实现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英语语言评价的“真实性”入手。  相似文献   

3.
李秀臣 《考试周刊》2010,(21):13-14
英语考试的主要目的不管是在基础教育还是在高校都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测试目的的最终实现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英语语言测试的“真实性”入手。  相似文献   

4.
《职教通讯》2019,(6):F0002-F0002
评价始终是撬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牛鼻子”,有什么样的评价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方健华(博士、研究员,副所长、省职业教育深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和省中职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硕导)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成果,四十万字的专著《从能力本位到素质本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理论与实践》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部从理念到行动“为了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思想力作。  相似文献   

5.
实施基于职业行动能力的学业评价是职业院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三教”改革的重要推手。通过对职业教育学业评价能力观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职业行动能力内涵特征的探析,明确了传统职业教育学业评价方法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封闭、评价方法机械等问题,难以满足职业行动能力评价要求。以德国IHK结业考试制度本土化为抓手,提出“两段五元”职业行动能力评价模式,通过三轮实践,证明职业行动能力评价与传统学业评价相比,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信效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教学启示,通过重构学习领域课程内容,重塑行动导向教学范式,重建学习工厂实践基地等途径推动职业行动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全过程纵向评价、全要素横向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通过研究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存在的多元能力指标和职业核心能力指标缺失的问题,提出以学生的成长引领和就业导向作为构建原则,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指标体系、评价流程、个人色彩评价量表的构建路径,为职业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全过程全要素评价体系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韦鸿发 《广西教育》2011,(24):22-23
从职业英语能力评估的要求出发,在语言行为测试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如何构建职业英语能力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学生为本,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和真实性评价观为指导和依据,分析和介绍了开放的中职英语口语评价体系的构建理念和杭州中等职业学校近几年的口语测试评价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语言教学特点和职业教育特点的分析,结合刘仲林的微观课程整合概念和多元智能理论,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以英语学科为中心,开放性地吸纳和整合多学科知识开展多元智能教学活动,构建出多元整合的"通用英语+"型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语言技能、文化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多元培养。  相似文献   

10.
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培育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素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结合CIPP的背景、输入、过程、结果四维度评价模式,探究高职学生主体的方法、社会、个人维度的职业行动能力增值发展,展开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的多元学习评价,构建高职学生职业行动能力增值评价体系,为教育理念更新提供理论依据,为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困难局面,笔者从交际主义教学法、能力本位理论体系、情境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真实性评价理论出发,提出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地点、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重构高职外语教学,希望出现五大转变,即以“应试”为中心转变为以“交际”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从单一的“教室”扩展到“情境”,从“被动训练”转变为“主动生成”,从“纸笔测验”走向“真实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教育界从不同立场出发,围绕"我国高职教育是属于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还是属于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这个问题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止,争论的实质是我国高职教育应该如何改革和发展,即高职教育发展观问题。文章从国家发展战略和学生利益角度对这一论争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3.
真实性评价迎合了当代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真实性评价中的"真实",是要求在课程学习成果评价的任务、能力、产出、标准四个要素上同时体现真实性,是对高职能力本位教学实践的补充与衔接.通过与职场现实工作情境及评价操作的参照比对,构建高职课程真实性评价设计模型,按照评价设计过程分为六个环节:能力要求、评价任务、任务条件、学生成果、评分规则、评分情境,并在真实性评价体系设计中融入对评价信度和效度的考量,以期促进真实性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从高职英语课堂话语中的情景建构入手,对师生的话语交流实况进行调查研究。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结合高职学生的社会需求等特点,按“实用为度,管用为主”的指导思想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创设接近真实的职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技能的训练。运用统计方法,对以国家精品课程教学视频材料为基础建立的高职英语课堂会话语料库进行分析,主要关注情景创设话语中呈现的名词与动词的使用情况,发现高职英语课堂情景话语与普通高校英语课堂的话语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采用“实用为主,管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ESP教学思想和高职教育所倡导的实用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学徒制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强调在真实或类似于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与高职教育教学中"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相符。将认知学徒制应用于高职教学,其主要步骤包括:教师构建心智模型、实施指导和提供帮助,学生清晰表达、进行反思和独立探究,并接受企业培训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得到迅速发展,但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就业导向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对学生进行职业前途的导向教育,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行动教学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课堂氛围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根据高职学生的独特性,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借鉴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和理论,来探究不同的路径。此外,对如何创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积极课堂氛围的评价机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述,引入从学生的主观体验和知觉的角度对课堂气氛进行评价的新机制,提出合理可行的积极课堂氛围实现路径,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培养符合国家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供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双证书”大学生培养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双证书”大学生等要素,这些要素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培养高质量的“双证书”大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应当构建以政府政策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高职院校为主体、大学生为关键的四位一体的培养机制,进一步推动高职“双证书”大学生的培养工作。  相似文献   

20.
真实性课程评价是近十几年来国际流行的课程评价方式,其能力本位的评价特点,决定其可以在高职大学英语能力培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实施高职大学英语真实性评价,需要根据高职各专业的英语能力需求,在英语课程评价各个环节进行真实性的设计,其中文化演练部分的评价设计是真实性评价设计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