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小公主"、"小皇帝",过多的溺爱与纵容使他们变得目中无人,但他们并非不肯付出,只是不知如何付出罢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培养学生的爱心,首先,师爱是对学生爱心教育的示范.其次培养学生人集体观念,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再次还通过体验生活,培养爱心.  相似文献   

2.
宋鸿沄 《家长》2022,(3):9-10
立法看立德 教育是国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国家教育的首要问题. "立德树人"是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前后相继、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国家教育根本任...  相似文献   

3.
曾经在一所学校采访,一位教师的话让我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校长把教师当牛,我们就要拼命争取做人的权利;如果校长把教师当人,我们就会死心塌地地做牛。可见,不同的管理理念产生的管理效应是迥然不同的。"师本管理"的着眼点在人,在这一管理理念下,教师不是学校这盘棋上被随意摆布的"棋子",而是主动实现学校管理战略、充满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活生生的人,因此,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关爱人、激励人、成全人,唤醒人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达成学校发展目标。进行"师本管理",有的校长始终把教师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举措来凸显这一理念,让每一位教师切实感觉到"我很重要",并产生心理认同;有的校长和教师一起酝酿、构建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以此凝聚教师,形成团队合力;有的校长将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让教师在自我提升、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获得对教育的良好体验……进行"师本管理",要让教师各得其所、人尽其才,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舞台;要打破学校"壁垒",构建"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教师管理机制,促进教师流动,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吸纳多元学校文化,扩大教育视野,从更高、更广的层面去认识教育,进而改良教育。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在"大语文"中培养"大写的人 "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才.学生以"学而优则仕"、"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目标.可见传统教育首先注重"修身"、"立德",进而"立功"、"立言"为政治服务.传统教育在统治者"暴力"与"愚民"专制统治下,只能培养出一邦"极容易做奴隶,而且做了奴隶之后,还十分的喜欢"的愚弱的国民来.于是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中慨叹"三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历史不外乎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先儒"(孟子)的所谓"一乱一治"的怪圈中翻滚.鲁迅先生在苦闷、彷徨、求索、呐喊与战斗的一生中,"立人"乃是其思想的核心,要救治国民,首先要救治他的灵魂!深谙教育之道的鲁迅先生正告我们:教育要培养"大写的人"!何谓"大写的人"?时至今日,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换言之,要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现实反思并探索中外写作教育差异得到的启示是:当代写作教育务必立足于人的发展。为此,要树立"人"的观念,培养有个性与创造性的人;要追求"心灵化",培养人的情感与思想;要具有"多样性",找到适合人发展的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构建的"心灵绿洲"指的是一个环境和谐典雅、氛围宽松融洽、师生善教乐学的精神文化家园,它意味着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理想.其显著特征是"和谐",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要构筑"心灵绿洲",首先必须强化"和谐"意识,即把和谐的观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人文心理和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育",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什么培养人.所以说,教育既包含知识层面的"教",还包含做人方面的"育".在育人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做到用"心"育人,给学生以爱心、耐心、诚心.  相似文献   

8.
综观十多年课改实践,从改革之初关注行动、关注新理念、关注专家的"定位",到改革之后关注思想、关注文化土壤与现实条件、关注自己的感觉,这些都将成为永不回头的观念革命.从这场革命中我们寻找到教学转向的力量,那就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无法撼动的哲学命题,即人的发展.落实到德育教学中,就是"品德培养应回归儿童生活",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即生活教育.  相似文献   

9.
南丽  刘东秀 《中国德育》2013,(11):42-46
善为本,和为贵;积小善,成大德。这既是"和合承德"城市文化品牌的一种解读,又是承德教育人信奉的一种价值观念。承德市教育局局长丁然履职以来,不断强调更新育人观念。他认为,倘若没有观念上的更新,就谈不上探索和创新。因此,他大力倡导"以学生为本",坚持"文化立校、文化兴教",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承担起"传承文明、塑造心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的主体性品质、创造性精神、适应性能力,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幼儿园开发"园本课程",实施"园本教育"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手段.高质量的园本课程需要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的指导和与之相适应的开发模式,这也正是当前园本课程开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教育的实践探索,对此做出了回答.在"培养什么人"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到改革开放后的"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到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怎样培养人"上,始终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为谁培养人"上,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的"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到改革开放后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教育的"四为服务".不同历史阶段,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着时代的差异性,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与立场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12.
从为什么要培养师范生"人"的观念?师范生"人"的观念是什么?如何培养师范生"人"的观念?三个角度阐述师范生"人"的观念养成问题.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读经"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却是不好的传统.薛涌称蒋庆的儿童读经理论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年轻学者刘海渡等人则为蒋庆辩护.刘海波崇信至今流传在他家乡的传统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并宣称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习惯是灌输甚至惩戒的结果,以此为"儿童读经"辩护.刘海波虽然被称为"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学者",但事实上他的教育观念是与哈耶克的思想完全相悖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造儿童教育的传统观念,建设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他将财富尺度分阶段界定为劳动时间、科学技术和自由时间,并认为"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将人类对于财富观念的认识从"以物为本"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新阶段,前所未有深刻地揭示了财富创造与自由时间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关于"财富尺度"的论述对于指导高校开展闲暇教育、关注教师发展、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以及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按照新的发展性教育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不懈努力,我们探索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和教育发展需求的"三为本"发展性教育办学模式.即:以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本",以教师"三品"形象发展为"本",以学校特色发展为"本",初步形成一个"三本"一体,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新的办学模式,使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园和求知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三个根本任务,如何做到系统的理论培养和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注意并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三个任务"和"两个系统",必须从专业和课程两个层面共同解决.专业层面要科学设置课程,保证课程体系的系统性;课程层面要做到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吴正 《甘肃教育》2014,(14):38-38
正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班主任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决定着所培养人的性格标准、综合素质。班主任工作是复杂、多侧面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着重谈谈班主任工作中的"耐心"与"示范"。一、班主任工作要有耐心1.耐心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意识,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意识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且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大学生创业教育"3+X"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大学生的创业知识、观念、经验和技能问题,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实施这一模式,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支持;二要有一支能进行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三要建立创业人才校企共同培养机制;四要有一套指导大学生创业的指导书或手册.  相似文献   

20.
所谓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在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的人才。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贯穿"创新"精神,如何有效开展"创新教育",便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一、小学数学教育观念的"创新"行动受思想的指导,创新教育必须要有创新理念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