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我评价既包括对现在自我的评价,也包括对过去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为了维护和提升现在的自尊,人们积极评价主观近的过去自我,消极评价远的过去自我,特别是在重要的特征上;并将积极的过去自我知觉为近的,消极的知觉为远的。主观近的过去自我直接影响现在的自我评价,远的对现在的自我评价的影响很小或有一种对比效应。对将来自我的评价,也是为了提升现在的自尊,将来自我的积极事件和消极事件的主观时间距离知觉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该领域的研究可向密切关系、特殊群体的时间自我评价模式拓展,验证时间自我评价理论跨文化的普适性,并深入探讨其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可以从时间维度上分为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时间自我评价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的认知和评价。时间自我评价不仅仅有保持自我认同和觉知变化的重要功能,而且会对个体的动机和行为产生影响。它受到经验的影响,并且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健康。时间自我评价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差异性。时间自我评价的脑机制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尚需探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在理论构建、方法拓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当记忆材料与自身经验相联系时,记忆效果明显优于其它编码方式,这种现象就叫做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参照效应对记忆的影响,对于大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和意义,它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记忆特性,并依照自我参照效应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我觉知的参与,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与记忆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一用修改后的WAI技法,对大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概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二通过行为实验,让被试对一些人格形容词是否符合过去、现在、未来的自己的特点做出判断。结果表明大学生时间自我的内容以个人属性尤其是精神自我为主,重视自我实现以及个人和家庭需要的满足。大学生的时间自我总体上是积极的,较少中性的自我表征,对过去、现在、未来的自我评价表现出一种由低到高的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自我参照效应相关研究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个体、群体、本体自我三个层面的自我参照效应,包括自我参照效应的概念、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等.进而从对立统一规律的视角归纳出自我参照效应的相对性,指出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中的不足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6.
社会比较与"大鱼小池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比较会对个体的自我评价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时比效应和同化效应.研究表明,大鱼小池塘效应是二者互相平衡后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较强的对比效益和较弱的同化效应,因此最终还是表现出了消极的结果,即能力相同的学生在进入平均能力等级较高的学校或班级后,其学业自我概念降低.  相似文献   

7.
姬慧 《华章》2010,(16)
在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个体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心理素质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就需要不断的心理成长,在这种心理成长过程中,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包括对自我需要与动机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对情绪情感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对辅导员角色的自我觉知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好的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可能自我是个体对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对可能自我的理解存在过宽或过窄两种偏向。现有理论将可能自我划分为6个维度,可能自我具有正、负效价,对个体行为具有动机作用,其发挥与行为策略、社会认同及平衡可能自我有关。可能自我源自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又借助归因参与对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的重构。可能自我与个体的自我图式、社会资本及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对可能自我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Q分类法、访谈法及参与性生活故事法。已知可能自我对个体的学业、体态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我倾注是个体对内部产生的、与自我相联系信息的觉知。通过对自我倾注的研究,有助于探索自我倾注与人格变量的关系,以及其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几类主要的测量与评估自我倾注的方法,分别是(1)语句编码法;(2)自我报告法,包括情境性自我觉知量表、自我意识量表、自我倾注量表、深思-反思量表等;(3)内隐评估方法,包括代词选择任务、自我倾注的Stroop任务、单词识别任务等。总结了自我倾注测评方法的分类。最后,指出未来研究应该提升自我报告量表的信效度,在跨文化研究中检验诸工具的适用性,以及探索新的内隐评估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有关自我觉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我觉知与自我标准差异、对归因的影响、与情绪及心理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自我觉知作为个体对自己有所认识或有所意识的主观状态,可以使个体意识到自身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而对个体情绪产生影响。适度的自我觉知是有利于心理健康的,但过度的自我觉知却是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将来用脑科学的方法对自我觉知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生理机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在样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样例的知识内容进行自我解释,会导致样例学习成绩提高,这就是自我解释效应。Chi等人最初对自我解释效应所进行的研究发现,自我解释效应的影响因素包括先行知识、一般能力和个体差异。对自我解释效应的三种理论解释是:间隙—填充(gap—filling)、图式—结构(schema formation)和相似增强(analogical enhancement)。未来对自我解释效应研究的关注点是:自我解释效应的机制、人为设定自我解释提示能否改进学习效果,以及建构性活动与样例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和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量表,通过整群抽样对432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与过去积极、未来呈显著正相关,与现在宿命、现在冲动呈显著负相关;未来、现在宿命、过去积极维度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未来取向被试的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水平显著高于当下取向。结果提示,未来、过去积极对未来工作自我清晰度的积极作用,有必要针对职业教育特征,面向高职生开展相应的教育与干预。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比较的视角探讨亲社会行为的启动、维持、评价、培养过程。亲社会行为情境的模糊性、助人者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相似性都能引发个体的社会比较,进而启动亲社会行为;社会比较后的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对亲社会行为具有维持作用;亲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又强化了个体积极的自我评价。因而从探讨个体的社会比较倾向,激发个体的社会比较动机,树立个体的社会比较对象,强化个体积极的自我评价等方面,可有效培养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分析和总结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现状,对群体参照效应的概念、研究范式、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个体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自我参照效应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群体参照效应研究的不足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5.
社会身份突显性是指那些特定的社会身份在社会情境中启动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启动的方法证明了人的多重身份能够促进或者阻碍人们的认知表现。关于自我的研究从自我参照效应扩展到了群体参照效应,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的影响也表现得尤为明显。本文分别对自我参照效应和群体参照效应的含义、实验范式、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对照分析,特别是对社会身份对群体参照效应具有的特殊影响进行了阐述。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实验材料、实验范式、因变量指标、被试选取及解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内容上改进,以期丰富和发展这一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16.
学业自我概念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比较会对个体的学业自我概念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对比效应和同化效应。大鱼小池塘效应是二者互相平衡后的纯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较强的对比效应和较弱的同化效应,因此最终还是表现出了消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助长效应于小学科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助长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是指个体在进行活动时,由于有他人在场或者与他人一起参与活动,那么个体的行为效率就会提高,这一现象也称为社会促进。社会助长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他人一起参与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称为共同活动效应;另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称为观众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生活定向测验和画圆测验对584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系统探讨初中生乐观水平和时间自我认知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初中生乐观水平间差异显著,女生的乐观水平显著高于男生;是否独生子女初中生乐观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初中生乐观水平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时间支配类型初中生乐观水平间差异显著,未来支配和时间均衡初中生的乐观水平显著高于过去支配和现在支配初中生;不同时间取向初中生乐观水平间差异显著,未来取向初中生的乐观水平最高,过去取向初中生的乐观水平最低;不同时间关联性初中生乐观水平间无显著差异。从结果可以看出,乐观初中生的时间自我认知主要聚焦于未来自我而非过去自我和现在自我。  相似文献   

19.
群体参照研究领域的出现与“自我”研究视角的转变直接相关,代表了社会心理学从个体层面向群体层面的深化。自Johnson等人2002年发现群体参照效应至今,心理学家们已经在发生群体、发生层面和心理加工的解释机制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并对集体自我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表征给予了肯定。十年来,争议主要集中于群体参照效应的本质、强度、范式以及背后映射的个体自我与集体自我在自我概念中的地位等问题。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应在社会认同理论的指导下寻求建立统一的研究范式,用同一层面的内群-外群比较,并结合一般他人的对比作为研究范式将是较为合理的选择。依照社会认同的研究路径展开探索将会促进该领域不断走向完善和整合。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情绪智力与抑郁、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对55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情绪智力四个成分与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同时探讨理想的情绪智力模式。结果表明,高自我情绪觉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不利,高自我情绪处理对心理适应起积极作用,高人际情绪觉知可预测个体较低的抑郁感、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理想的情绪智力结构应具有中等的自我情绪觉知能力和高的人际情绪觉知能力、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人际情绪处理能力。当个体自我情绪处理能力不高时,高情绪觉知对其心理适应则可能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