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过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反思我国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研究方面的不足,指出在我国教育理论中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仅提满足"两个需要"是不充分的,教育理论应成为教育目的体系确立的一个依据:不言要依据具体的教育理论,就意味着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对教育目的选择与确立不起实质性作用,而这是与教育事实不符的;满足"两个需要"的教育目的体系确立的三种方式,即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演绎——归纳整合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教育理论应是对教育目的体系进一步筛选的筛子;在教育目的表述上也需教育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可从教育理论的性质入手.教育理论分为科学理论、哲学理论和实践理论.其中,真正让"关系问题"凸显与拖沓的是哲学理论.它属于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因此,应该放入实践理性而非理论理性的视域中审查.在康德的实践理性视域中,"关系问题"体现为价值与事实的断裂.其原因是源自纯粹实践理性的哲学理论由于受到教师情感与欲望影响而无法转化为行动,故而,其解决方案在于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境界.  相似文献   

3.
梁明伟 《中国教师》2009,(15):28-30
<正>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是其自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消极教育"体现了"无为则无不为"的理念和自我教育主张,这种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管理的实践也迫切地需要"以人为本"评价理论的指导:不仅在观念上,而且在具体操作上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是断裂;关于"一线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的质疑、讨论也时常见诸于报刊、杂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想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断裂、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对接三个方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教育实践似乎青睐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生式的"同在"观念,然而,二者间的这种"同在"的现实表征很多时候只是冰山一角,而教育实践冰山下面的巨大的理论支撑的存在却并不为所见,而这种"无"恰恰就是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巨大支撑性的"潜在"。而太多的时候它却被理论者和实践者误读为自在的"不在"。事实上,这恰恰是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发生作用时的一种自为的"潜在"品质,也是教育理论所固有的作为一种"整合中"的存在的常态,它亟需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去正视。  相似文献   

7.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定位对教育研究的成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种认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一种合理的相互脱离关系的观念正在发展,尽管难以否认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在现实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境,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应该分离,成为相互独立的领域。基于教育学学科分化的事实,从基础研究和实用研究的分化、事实研究和价值研究的分化、现实研究和理想研究的分化三个角度对这种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进行的合理化解读是一种误解,澄清这种误解有助于提升教育研究的有效性,并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由于简单化地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联系,忽略丰富的"中间环节",致使它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瓶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推动的四个阶段中,"中间环节"表现为多座"桥梁"以及理论走向实践、实践走向理论两个方向的多种层次内容。要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联系的中间环节,不仅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两个队伍在不同结合点上进行合作,还必须克服当前认识上、队伍上和制度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辨析清楚什么是教育理论,以及教育实践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活动.通过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内涵的深层次辨析,我们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不能够直接指导教育实践的结论,也可以得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理论能够增加教育实践者的理性、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实践有一种批判性功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师》2010,(11):64-64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出台,它对于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纵观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出台都对当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宏观的政策研究领域,更体现在微观的教育实践层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兴起价值教育思潮,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价值教育理论与实践成果。相比之下,当前我国高校价值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成为不争的事实,主要体现在理念"陈旧化"、内容"片面化"、取向"知识化"、载体"非生命化"、方法"简单化"、地位"边缘化"。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课程不容忽视的内容:实践性课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国际比较和我国教师教育需求看,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专业成长不容忽视。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形象互动理论和实践理论对于"时间"的关注等,说明了实践性课程对于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实践性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要教师教育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密切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需要多样化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3.
"再生产理论"是西方新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不平等问题而形成的著名理论范式.研究者在运用的过程中,首先应思考中西教育研究上的差异.研究对象必须锁定在中国环境下产生的教育不平等问题;需要进行理论视角和话语方式的转换,主要采用功能主义的研究取向;研究立场既要有利于教育弱势群体,又要致力于帮助政府从制度和政策上推进教育公平的目标;研究方法要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的片面,采取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秉承事实分析原则.通过比较,以利于转化为中国教育理论的有效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教育市场化的话语误区与教育市场学的学术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教育改革先导的市场化思潮,经受了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责难而陷入困境,教育的市场浪潮却在世界各国愈演愈烈。这种认识与实践的鲜明反差,需要人们对于教育市场化的命题本身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澄清认识的话语误区,从而为教育市场学的发展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5.
论“深度介入”式的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理论发展与学校教育实践变革需要教育理论者实现从"旁观"到"深度介入"研究方式的转向。相较于其他学科研究及已有教育研究方式而言,"深度介入"式教育研究方式在方法论上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强调理论者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的介入与转化及其对实践变革的置入性介入;坚持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及其变革中的全程、持续、深入渗透;发展理论者与实践者基于内在需要的合作关系;以"成事.成人"的相互沟通与转化为合作的核心内容;在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的整体视野下开展学校整体性的转型性变革。  相似文献   

16.
维果茨基与赞科夫"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发展性课堂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人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怎样体现该理论的指导意义,并且如何在课堂上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依然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教育研究分为教育理论研究(教育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教育活动研究)两个向度。教育理论研究是对教育普遍规律和一般性知识的审视和再认识,教育实践研究是对教育问题、教育现象的感知、理解和认识,二者的逻辑起点不同,对象、方法、途径也不相同。教育研究既需要对于教育一般原理、规律进行理论向度的认识,也需要对于教育的特殊问题、具体事件进行实践向度的解释,更需要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即在理论与实践中反思和判断,使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在不同的逻辑起点上,实现一个共同的指向——反思和判断力的提升以及教育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诸多的事实表明,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越是期望努力,越会失望灰心,以致出现"教育理论越丰富教师的智慧越贫乏"这样的可惜现象。为了探寻问题的症结,人们可谓用尽了智慧,有不断挖掘理论和实践之间多种深层关系进而倡导二者结合的,也有给  相似文献   

19.
三、发展创新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叶圣陶教育思想本质上更是一种中国现代教育实践之学、智慧之学。它将其基本原理贯彻和体现在德育、教学、教师教育、语文教育等实践领域,在总结和提炼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教育工作者是教育科学的功能有效施放的最根本的决定力量。教育科学对于教育实践主体的功能集中地体现在对其教育观念的改造上。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过程包括: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主体意图的转化过程;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主体能力的转化过程;教育理论向教育实践主体精神的转化过程。优化教育科学的功能施放现状必须优化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