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京明 《传媒》2014,(9):26-27
正在网络信息泛滥、新媒体"把关人"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报刊在主流文化传播和舆论导向中的重要作用,就显得格外紧迫。其中,报刊"把关人"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领域的先驱卢因在其《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这一理论后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又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婕 《编辑之友》2011,(4):64-65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要原理,又称"守门人"理论。然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换代,媒体及传播渠道的日益多元化,使得占主导地位的传统媒介受到冲击。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频繁使用,传统媒介的受众群有了一定的分散。传统媒介把关人理论面对新的挑战,在新的媒介与传统媒介相互交融又相互竞争的环境下,如何对传统把关人角色进行重新审视,是新媒体时代带给传统媒体的新问题。一传统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  相似文献   

4.
王瑜 《青年记者》2017,(12):57-5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把关人理论,指出了群体传播范畴下信息的单向流动特性,把关人以群体规范或其价值标准为依据,筛选进入传播渠道的信息.随着媒体技术及媒体种类的发展,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后,把关人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塑造.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其丰富与交互特性对处于信息决策地位的把关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周以欣 《新闻通讯》2013,(12):20-21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系统论述了“把关”问题。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相似文献   

6.
李柯 《新闻前哨》2013,(12):78-79
"把关人"的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他的《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他们只允许符合其价值标准或群体规范的信息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把关人"概念引入到新闻传播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选择的"把关"模式。"把关人"根据其所属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研究对象 "把关人"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指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了一些个人或集团的控制.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领域,并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由此开启了新闻传播"把关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传播与"把关人"——试论网络新闻编辑的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传媒的时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传统的传播机制体现了一种典型的"漏斗"模式,信息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只有那些经过筛选的部分才能通过"漏口"传播给受众,而政府部门、记者、编辑等人就是处于"信息漏口"的"把关人",整个信息的传播呈现出"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把关理论是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这也是大家的共识。然而,一直以来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把关”作用似乎更多地被理解为把握住新闻的真实性、舆论导向的正确性等等。事实上,在新闻媒介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新闻编辑的把关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把关人“理论最早是由传播学先驱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科特·卢因提出的。1947年科特·卢因发表了《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他在研究家庭主妇如何决定购买食物以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  相似文献   

10.
融媒体大环境下,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不断丰富新闻的传播方式,并对传播学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作为一个切面,深入分析融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对新闻行业现状未来融合趋势的影响,提出"算法把关"等智能化发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闻类短视频在嬗变后的"把关人"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的对策,以促进优质新闻信息的及时高效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11.
高校档案馆作为口述校史的组织者,具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也肩负着口述校史"把关人"的任务。"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中媒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信息都要主动或被动地经过个体或群体的"把关"向大众传播。文章拟从活动组织者、访谈引导者、信息鉴定者、叙事构建者、反馈连接者五个方面对高校档案馆所担负的"把关人"角色进行分析,以明确其定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艳 《新闻窗》2009,(6):75-76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业务中常见的词语,也是我国学者最早试图结合新闻传播实际加以运用的一个理论。胡正荣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把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把关人”泛指采集、制作信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上有一个为人所熟知的概念“守门人”,有人也称之为“把关人”,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在信息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层层把关的行为,只有那些符合群体规范或者“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后来,美国传播学者怀特和麦克内利对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试图用模式图来说明这一问题,这倒不是他们最大的贡献,更重要的在于这二人将这一概念引入了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自此,“把关人”的研究开始受到众多传播学者的重视,诸多媒体从业人员也开始有意识地思考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学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间,在西方首先兴起的一门多缘新兴学科。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始对它进行研究。有些同志认为,党报是传播真理的舆论工具,不能变成传播信息的“信息公司”,担心大众传播学的引入,会使我们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对党报的性质、任务、作用观念淡薄。我对传播学中“把关人”的理论作了初步研究,觉得并非如此。现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关于“把关人”传播学理论告诉我们,新闻信息,经过  相似文献   

15.
袁玖根  邢若南 《传媒》2014,(7):50-52
正维客(wiki)的一夜成名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把关人"在传播学上又称为"守门人",它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卢因首先提出来的,是指采集、制作信息的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我们通常将"把关人"的权力分为两部分:一是传播信息,二是修改甚至删除信息。对广大受众  相似文献   

16.
把关人     
是传播学的常用概念之一。它常被用来说明报纸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94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来文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类的群体生活中存在不同的渠道。在每一条渠道上,都有一个“关”。每个关口,都有“把关人”。消息、观念和理论,哪些应通过这个渠道传出去,哪些应留下不传。全由把关人决定,把关人地位重要,权力大。他们的知识、意见和态度,对受传者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始终是受一些个人或集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界的重点课题.网络传播环境下,网络“把关人”依然存在, “把关人”变为了“引路人”;网络传播仍需要“议程设置”,议程设置呈多元化;网络传播的“培养”作用依然存在;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网络传播迅猛发展的今天却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消解.  相似文献   

19.
任何传播都存在着控制的因素。关于传播控制的理论主要是"把关人"理论。对传播的控制包括来自外部的各种软硬控制,还有五种自热的"控制"。本文讨论了把关人概念的提出以及把关人理论发展的过程,并重点讨论传播中自然发生和不可避免的五种控制的情形。  相似文献   

20.
编辑把关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关"(Gatekeeping)一词,作为传播学领域的术语,主要与信息传输过程中的选择行为有关.自1949年怀特对卢因的"渠道和把关人理论"进行实证研究以来,对信息"把关"现象的研究就成了大众传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从编辑把关角度切入,着重探讨编辑应该如何把关、怎样把关才能最大限度地生成意义和创造价值.笔者认为,编辑把关可以分成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