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对太极拳的演练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掌握了一些经验与技巧.下面我就广大拳友比较关心的有关太极拳中"蹬脚"动作的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出生在太极拳的发源地河南温县,哥哥从小就在陈家沟学拳,所以我耳濡目染,对太极拳也很感兴趣。我从初中开始正式学习太极拳,而真正感受到太极拳的魅力,是读大学的时候。当我对太极拳的拳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后。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传统太极拳在学校普及的经验、成果,指出了在普及过程中,特别是面对目前太极拳在普及推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影响太极拳发展的一些误区。通过实践,在观念上对太极拳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曾树东 《武当》2023,(10):91-93
太极拳在我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动作、内在的哲学理念和积极的健康效益而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实践,强调的是身体和心灵的和谐统一,动作的流畅和自然。本文探讨了太极拳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方面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太极拳促进身心健康平衡发展,主要涵盖了坚持定期练习、正确的呼吸、选择合适的环境、专业的指导、将太极拳融入生活、个人化的练习、持续的学习和探索等方面,有助于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从而充分发挥其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越来越受到中外人民的青睐,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病、或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更把它作为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选运动项目。中老年人习练太极拳,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学拳的起步时间晚,因此,很多人的拳打得不标准,给外界人的印象只是老头老太太在那"摸鱼",毫无美感可言,因此它的健身效果也大打折扣。那么,中老年人能不能学好太极拳?怎样才能在学会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把拳打出太极味,打得规范、美观,真正使太极拳发挥它的强身健体的作用。我是2004年在我50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太极拳的。七年来,我从一个不懂太极拳的老太太,到2008年参加香港第六届国际武术节成为女子杨式四十式太极拳冠军队的成员。回顾自己七年来学习太极拳的经历,认真加以总结,相信对中老年人学习太极拳会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名家信箱     
《中华武术》2004,(8):56-57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竞赛套路,我每天坚持练习太极拳,身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深深地迷上了太极拳。最近我在练习太极拳竞赛套路的同时,也练习传统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一段时间练完太极拳后,我总感觉膝关节酸胀,浑身疲乏、嗜睡。请问这种现象是练习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后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7.
学习太极拳的目的,在于修心养性益寿延年。最重要的一点是可缓解自身的紧张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如果我们每天能拿出一点时间来练拳健身,就能够承受很多的压力。并且懂得如何积极缓解压力。太极拳的修炼也会给我们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解吸收的能力。太极拳是否以小制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看悟性如何。让我们转换一下想法和出发点。采用悟性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习太极拳的目的,在于修心养性益寿延年。最重要的一点是可缓解自身的紧张生活、工作、学习等压力。如果我们每天能拿出一点时间来练拳健身,就能够承受很多的压力。并且懂得如何积极缓解压力。太极拳的修炼也会给我们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解吸收的能力。太极拳是否以小制大,以弱胜强。以柔克刚,就看悟性如何。让我们转换一下想法和出发点。采用悟性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专业领域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本德 《武当》2007,(4):19-21
一、我是怎样练起太极拳的我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也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从学校毕业,又进学校任教,六十余载没有间断过体育锻炼。不过以前练的都是一些比较激烈的项目,如蓝球、乒乓球、单双杠、长短跑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逐渐衰退,我也逐渐感到那种高强度的体育项目,对自己已不适宜,就希望找一种适合老年人强身健体而又不太激烈的锻炼方式。大约六十多岁的时候,看到有人打太极拳(那时我们这地方打太极拳的人还不多),觉得这项运动缓慢柔和,消耗体力不大而又能活动筋骨,很适合老年人,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开始学练太极拳。没有料到从此迷恋上了太极拳,太极拳也就成为我晚年主要的运动形式,到现在已有十多年了。我开始练拳只是机械地模仿动作。后来在拳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学习钻研,提高了理论认识,明白了动作的要领与含义,动作逐渐比较规范,又加强了柔功与桩功的锻炼,身体的柔韧性明显改善,腰腿也有了一定功力,经过多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找到了太极拳的“感觉”,初步做到了心静体松、立身中正、上领下沉、柔中有刚,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节节贯穿、连贯一气,快慢相间、虚实分明、合开有变、舒展稳定。近年来,四肢开始发热发胀,有针刺感,这也就是“气感”吧!又配合动作,调整呼吸,用逆式腹呼吸,收吸开呼,随着小腹收放,内气鼓荡,口中不断有津液涌出。打起拳来,心静体轻,身心舒畅,兴致盎然,欲罢不能。从旁观者的反映来看,也觉得动作舒展优雅,赏心悦目,因而经常有人驻足观看。特别是人们看到我虽然年事已高,但身轻体健,精神矍铄,都称羡不已。这样无形中扩大了太极拳的影响,先后有二三十人随我学练,我也尽心尽力去教。能为推广太极拳,促进周围人们健康做出一些贡献,我也由衷地高兴。当然我心里明白,面对博大精深的太极拳,我还只能算一个小学生,仅仅接触到太极拳的皮毛而已。例如与人推手,一搭手,不是转换不灵,就是东倒西歪,破绽百出;心静体松、气贯全身、内外三合还都没有做好,更谈不到实战较技。可见,距离太极拳的真功夫,还很远很远。即使如此,习练太极拳强身健体祛除疾病的效果,在自己身上已有明显成效。确实感到只要习练一分,功力就长一分,健康也就增加一分。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学生对太极拳基本动作掌握和完整的技术动作完成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在太极拳教学中采用念动练习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动作的理解,加深对动作的记忆,缩短学习时间,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名家信箱     
北京房山区刘理根来信: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尤其喜欢古典太极拳论。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对这一句,许多太极拳名家理解各不相同,我们也是莫衷一是。请问崔促三老师,您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探讨高校太极拳的优化教学方法,通过实验研究,提出高校太极拳教学增加讲解的比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和维持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符合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互惠式练习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观察、理解太极拳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山令誉 《武当》2004,(9):20-21
考证正统太极拳,必须有理论根据。因为张三丰创造太极拳,这个考证理论根据必须与张三丰直接挂钩。笔者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杨澄甫1934年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附文中《张三丰太极拳论》和《王宗岳太极拳论》二篇论文,是太极拳的理论经典,也是张三丰创太极拳唯一的理论依据。其他也称太极拳理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初学太极拳的感受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异于寻常的、以身体、四肢为主要运动的自我锻炼。内讲意、气、力合,外讲松整、自然,动作练习过程具有用意不用力、缓慢均匀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运动不同,与一般的随意运动也不同,因此,初学者往往会感到难于掌握。要想又快又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就更困难了。借助太极拳前辈的传承经验,通过多年的太极拳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让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出身体各部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跟着这种感觉走”,会加快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  相似文献   

15.
魏坤梁 《精武》2010,(4):59-65
一、古代和近代的太极拳家都认为太极拳必须不用力 对于太极拳,最难的理解和锻炼的莫过于"不用力"了。我从1965年开始先后正式跟几位武术老师学练武术和太极拳,开始阶段我既弄不清楚太极拳与非太极拳武术究竟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又不理解太极拳的所谓"不用力"是什么意思,觉得凡是动作都是力作用的结果,既然是动作怎么可以不用力呢?  相似文献   

16.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武术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进行研究,研究得出:"阴阳"是太极拳基本的哲理思想,"天人合一"是太极拳典型的思想范式,"贵和持中"是太极拳独特的价值理念,"克己复礼"是太极拳的核心人文精神。通过对太极拳的文化思想的认知,对于理解它的文化特征以及其中的文化精神奥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是珠海市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主席。我们在组织推广太极拳的活动中,有些人批评我们练的是“太极操”。几年来,我们通过学习、研究与摸索,围绕如何缩短从“太极操”到“太极拳”的转化过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可能对碰到同类问题的单位与个人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康戈武 《中华武术》2006,(12):11-14
今天在座的各位都是杨式太极拳传人、专家,在太极拳的实践、研究和推广卜都卓有成绩,做出了可喜可贺的贡献。有机会身临会场,向大家学习,倍感幸运。这要感谢会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感谢洪日镜老师等各位为筹备本次会议作出的奉献,同时感谢你们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习拳二十余载,从简化24拳起步,到各种竞赛套路,以及养生套路,再到传统杨式太极拳,我求师多人,买书买光盘无数,可谓孜孜以求。直至2014年开始接触太极观真体系,认真的向其创建人康伟老师学习太极理论,我感觉对太极拳的认知与理解,真正上了台阶。现在,我把我2019年的习拳感悟写出来,希望能对太极拳爱好者,尤其是已经能用身体打拳的人,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