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酸堆积后肌肉疲劳适应度分解速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个运动后的人员进行乳酸堆积后疲劳适应度分解状态分析,获取上述患者的运动时间、运动种类、运动强度,针对不同运动者进行疲劳适应度分解测试,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在进行不同运动的人群中,血压、性别、年龄、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是影响肌肉疲劳适应度分解速度的最主要因素。结论:在乳酸大量堆积后,人体自身机能是影响肌肉疲劳适应性分解速度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运动形式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不同运动形式的供能特点出发,分析在不同运动形式下,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征。揭示运动性疲劳与运动形式的关系这对于加快疲劳的消除,提高训练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应用访谈法及文献资料法,对乒乓球球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产生的成因、判断的方法、消除心理疲劳的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乒乓球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和克服运动性心理疲劳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疲劳与恢复是运动训练无法回避的问题。正确认识疲劳,不仅有利于机体的恢复,还有利于提高运动训练的收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训练中的疲劳定义、分类与导致原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以期能够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洋  顾莹 《今日科苑》2010,(6):285-285
目的:研究短跑运动员训练后的疲劳特点及相应恢复方法;方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咨询法;结果与结论:短跑运动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能量耗竭、神经疲劳、代谢产物堆积、肌肉的微损伤等几方面,疲劳的恢复手段有:整理活动、按摩、桑那浴、睡眠、营养、药物、心理恢复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庞世华  岳旺 《内江科技》2009,30(6):12-12
运动性疲劳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疲劳问题的研究可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对运动疲劳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运动疲劳机理方面先后提出了:外周疲劳——肌肉疲劳链;收缩和电传导疲劳间关系-突变理论;运动类型与疲劳;运动疲劳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本文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杨建昌 《内江科技》2010,30(1):32-32,91
随着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运动性疲劳也成了普遍现象。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运动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着重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对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作一些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龙岩市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场馆极其匮乏与现有的龙岩市羽毛球运动群体矛盾日益突出。龙岩市羽毛球消费动机呈多样化,其中以活动健身、消除疲劳为参与羽毛球运动的首要动机,说明了以健身为目的的羽毛球消费理念已为龙岩市广大居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科学正确判断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程度以及合理有效消除运动性疲劳,对体育教师合理安排运动训练量和运动强度,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成绩稳固提高和运动潜力发掘。  相似文献   

10.
朱坚 《科教文汇》2009,(4):288-288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加速机体的恢复,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武术运动中长拳属于一种短时激烈运动,其能量供应主要由磷酸原代谢和糖酵解提供。针对磷酸原代谢的训练目的是提高体内磷酸肌酸的含量;针对糖酵解的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肌体的乳酸耐受力。对于磷酸原代谢系统的训练效果评价可用尿肌酐评定法,对于糖酵解代谢系统的训练效果评价可用血乳酸评定法。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和竞赛不可回避的问题。了解运动性废劳产生的机制和特点,判断出疲劳的程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注意延缓疲劳的产生及在训练和比赛后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措施促进疲劳的恢复,对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补充红枸杞对高原训练的中长跑运动员血乳酸的影响效果,探讨高原训练期间补充红枸杞对运动员抗疲劳、耐缺氧、促进恢复以及提升运动能力的作用,进而为运动员在高原期间补充营养补剂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乳酸值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实验组下降幅度为17.1%,对照组下降幅度为7.5%,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高原训练期间补充红枸杞,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混氧代谢耐乳酸能力,对高原习服及促进疲劳恢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竞技体育要求运动员每天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以提高运动能力。但往往是运动员在机体轻度疲劳的情况下接受新的负荷,最终导致运动损伤。本人通过对投掷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这个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疲劳的确定方法和疲劳的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尤锟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1):219-219,13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了解运动后血清中氧自由基代谢水平和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规律,以及按摩对相关指标代谢影响的研究,为按摩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和改善机体免疫能力提供客观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付明  张国钢 《科教文汇》2010,(6):136-137
疲劳是一种主观感受,表现为暂时性人的工作能力的下降,经过休息调整能得以消除。文章主要结合竞技体育训练方面的实践,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在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判断基础上,论述营养补充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作用。营养补充消除法方面的研究能够提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对此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以便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  相似文献   

17.
唐凯  李芬  刘继权 《内江科技》2011,32(1):169+147-169,147
随着当今竞技健美操训练和比赛任务的加重,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越来越频繁。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将会破坏运动训练的系统性、连贯性,从而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成绩,并给运动员带来生理和心理上巨大的痛苦:因此,了解运动性疲劳并给予正确的对待,将会使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掘,为其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根据竞技健美操的能量供应和运动特点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进行了分析,以便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性疲劳有更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平 《内江科技》2009,30(9):39-40
中枢因素对疲劳的影响已经成为运动疲劳研究的重点领域。运动时血液色氨酸和支链氨基酸浓度比值改变,色氨酸转变为5-HT,5-HT浓度升高进而引发倦怠、食欲不振、睡眠紊乱等疲劳症状。本文对中枢神经递质5-HT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这一假说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长跑运动中,由于运动量较大,持续性时间较长,能量消耗巨大,容易导致疲劳,营养消耗过多;因此合理地补充营养,有助于恢复体能,可以有效缓解疲劳。文中就高职学生开展长跑运动项目时,如何减缓疲劳以及补充营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目的在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长跑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运动训练水平日益提高,竞技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越来越大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承受很大压力,有肌体经常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因此,在竞技体育运动中,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