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参与学校管理是调整学校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策略,也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路径之一。公民参与路径的学校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参与学校管理的组织形态、制度规范,为公民行使参与公共教育管理的权利提供条件和制度保障。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变迁,只有正确识别制约公民参与的制度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选择适宜的制度变迁策略,才能有序推进公民参与路径的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多元主体参与共同治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美国学校公民教育强调学生公民作为主体参与社群事务,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养成公民资质。本文对美国学校公民资质教育理论、实践以及相关文献展开研究,对学校公民参与社群管理相关案例进行了梳理,对参与探讨地方公共议题、参与关注特殊群体,以及参与社群事务管理等案例进行了阐释。我国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在参与社群中为人民服务,对一系列志愿活动项目进行服务学习式的转化,从而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3.
学校民主决策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机制。家长委员会建设作为教育制度的创新,成为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是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所在。作为一种特殊的公民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具有双重特征: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只有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形成目标一致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从考察学校文化的真实现状出发,发现当前学校文化存在以下问题:考试文化占主导、文化赤贫与混乱、主体空场与缺失、专业文化逊位于科层制管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整体改革和学校文化生态平衡问题,主张以学校内主体的发展程度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以教育理念在师生行为方式中的落实程度作为学校育人风气与氛围建设的路径与方向,以学校内主体的发展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方向,以先进教育理念的共享程度、扁平化学习组织的形成、组织的情感与效能作为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敏 《教育导刊》2011,(10):45-47
优良学校制度是影响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优良学校制度不仅为学生公民精神养成提供制度保障、环境支持及实践机会,而且它本身也是学生公民精神养成的重要资源。从公民培养的角度看,优良学校制度建设应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自由、平等、民主等为价值基础:各教育主体的权利界定为关键环节:各利益主体的民主参与为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的实施必将引起学校教育的全面变革。其中.民主化的学校生活是公民教育得以开展并取得效果的重要前提保证。学校生活在民主化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学生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和程序正义原则。在具体路径选择上,应以学生自治作为当前学校生活民主化建设的重要出路,处理好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学生集体与学生个体、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课程统整是个含义丰富的概念,综合课程的设计是其在中小学落地的重要路径,它们共同服务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组织结构、学校组织制度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却是与分科课程、学科课程相适应的,欲让课程统整理念在中小学真正实现,需要激发教师的课程创造力,建设扁平、联通、分布、创新的学校组织结构,形成制度与文化相得益彰的学校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公民治理理论的兴起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缺陷的弥补,开辟了公共行政改革的新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的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提升了公民意识、培育了公民资格、拓展了公民参与,是对集中控制的专业主义行政模式弊端的部分消解。用公民治理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行政发展,克服效率悖论、信任缺失、公民参与形式化等公共行政困境,必须建构公民参与法律制度、完善公民与政府合作机制、培育积极而主动的公民参与意识、健全公民资格和参与路径,建立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形态和社会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杨海华 《职教通讯》2018,(23):42-48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区别于传统、蕴含现代性价值追求的学校制度,对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对SZ市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现状进行调研。研究发现,部分职业学校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陷入了依法治校缺乏制度规范、自主管理权力有限、民主管理缺乏组织架构、社会参与形式单一的困境。改变职业学校办学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与问题,需要发挥政府治理职能,落实职业学校主体地位,完善相关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永 《全球教育展望》2021,50(3):106-117
家长与社区组织成员等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是调整学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要策略,也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路径之一.家校社合作的层次理论着重于研究外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治理的深度与限度等一系列问题.美国教育研究界提出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家校社合作的层次理论,即三层次论与四层次论.前者以家庭和社区组织成员参与学校教...  相似文献   

11.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是现代学校变革的重要内容,但目前在我国存在着诸如家长参与存在表面性、受动性、权利边缘性、认识偏差及支持系统缺乏等困境。这主要受社会背景与文化观念背景、教育管理体系的惯性、学校和家长群体的局限性等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界定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领域、完善和创新组织体系.改革和健全支持平台三个方面探索了家长有效参与学校管理的路径,以期为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教师制度化参与是指教师在既有法律法规和制度框架内,以合法和理性的方式,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有序参与学校管理,影响学校决策和权力运行的行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学校实行民主管理,教师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和方式参与学校管理,可以规范和约束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行为,保障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培养教师民主参与的意识和习惯,激发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民主管理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民主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学习成长。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现实中,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面临着主体缺位与越位、个体性与公共性分离、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不能兼顾等现实困境。解决当前中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困境的出路在于:巩固学校主导地位,重申学校教育功能;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加强公民社会建设,形成志愿者活动的常规化等。  相似文献   

14.
学校生命化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对生命体的尊重、关心教师的全面发展、保障教师民主参与管理权利、引领教师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主要做法体现在管理民主化、制度人性化、人际和谐化、闲暇时尚化。学校旨在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校园建设,让教师工作着、幸福着,提升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近期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新兴领域。所谓现代学校制能度,是指“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和新型政校关系为基础,举办者产权与学校日常管理权基本分离,学校依法自主管理,由教育管理行家负责学校日常管理,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学校与社区中的各种组织  相似文献   

16.
旰飞 《学科教育》2013,(6):52-57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还存在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问题。对此,提出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内涵、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全力推进中小学"四大核心制度"建设、发挥督导作用促进全省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代会是教育民主化在我国发展的实践产物,是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其合法权益的组织形式与保障机构.以"民主理论"为分析工具,对我国教代会制度的核心理论基础、产生历史背景与现实依据、组织性质及其组织愿景、组织运行的外部条件等作全面的理论诠释,为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教育民主化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一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19.
叶飞 《教育科学》2014,(1):7-12
"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实践方式,在当前获得了人们愈来愈多的重视。"治理"理念倡导教师和学生对学校治理权利的共享,引导教师与学生通过协商、对话、合作以及公民伙伴关系等方式积极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管理,从而扩大和提升学校的公共利益,培育学生的更为健全的公民品质。因此,学校"治理"与公民教育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有机联结的关系,学校组织的治理型建构可以为公民教育提供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制度保障,而公民教育则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治理意识,提升他们的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治理的发展。基于"治理"理念而建构起来的公民教育,不再是灌输式、概念式的公民教育,而是一种主体性、实践性的公民教育,它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使学生成长为治理型的公民。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持续发展需要制度创新、组织变革和员工参与,尤其应以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为目标,加强学科建设、优化课堂、提升教育效能等教学执行力建设,践行专业发展、课堂优化、文化引领的办学路径,提高学校文化张力,使之内化到广大师生的血液与灵魂中,继而逐步演化形成学校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