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新闻时代新闻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服务于社会各层面的人才,并使其成为积极的社会活动者和舆论领袖。在社区媒体DCTV的启发下,本文建议打造一个"公民新闻"的实践教育平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何李新 《东南传播》2012,(2):122-124
对于当代新闻专业建设中人文向度的强调,不仅仅是重新平衡新闻与人文的关系比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人文教育的深入开拓,才能培养底蕴醇厚的高素质传媒人才。在宏观层面上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重新思考新闻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协调处理好新闻专业的"专"和人文教育的"广"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而调整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在微观层面上,探索将新闻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培养模式。这意味着需要把人文理念贯穿到教学实践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师生互动、评价系统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地为新闻教育注入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教育作为新闻传播业和教育业的交汇点,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层面来看,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都成为理解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一个重要基点,并对新闻传播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学习理念和学习评价方式产生深远影响。新闻传播教育需要增强对学习者系统思维、协作思维、创造思维和情感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媒介融合包含三个层面:物质层面的融合、操作层面的融合与理念层面的融合。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社会对媒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不断更新传统新闻传播理论和教育观念,加强跨媒体新闻传播教育,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并加强与传媒业界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钟新  周树华 《新闻窗》2006,(4):107-107
本科教育:一个目标与三个重点。以人文素质教育与实务人才培养为目标是国外大多数新闻传播院系的本科教育理念。本科教育的三个重点层面为:1、人文素质教育。这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新闻传播学院课程占三分之一、院外人文科学课程占三分之二早已成为美国国内公认的本科课程设置框架。2、专业技能训练。实务需要动手练习才能具体应用各种理念早已成为新闻传播教育界的共识。3、思想思维培养。“新闻传播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思维训练而不是技巧训练”成为一些学院的重要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新闻领域所面临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在这一背景下,新闻教育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此,针对媒介融合的本质展开探究,发现新闻教育在此背景下面临着技术创新、个性化能力培养、多元知识结构等全新趋势,为了更好地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提升人才综合能力表现,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以及革新教育内容等建议,以期为新闻教育的新时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论述了行走新闻实践在新闻教育中的作用,阐明了开展行走新闻实践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认为行走新闻实践是培养优秀记者最为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课程总体设计应该突出通识教育 新闻学的课程体系设计是为新闻教育服务的,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新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目前,世界各国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新闻报道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新闻的内容和形式在保证对教育界起到鼓舞警醒等作用的同时,还要能够不忽略其社会大层面上的影响力,脚踏实际地做到教育新闻立足教育,关注社会。但是,目前中国的一些教育电视台却未能真正做到这几个字,结果导致教育新闻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甚至是无人问津,所以在新时期,加强教育新闻的社会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教育在民国时期发生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邵飘萍、谢六逸、成舍我、顾执中等一批杰出的新闻教育家,他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对中国新闻教育做出贡献:一方面他们强调新闻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理论与实践并举、强调通才教育、记者素养教育的新闻教育观念;另一方面创办新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编撰教学讲义教材、开展新闻学研究。这些教育贡献背后是教育家们对中国报业的忧虑,也源于他们自身的新闻从业经验和留学西方的教育经历。也正是由于这些新闻教育家的贡献,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使得我国的新闻教育得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适应多元媒介交叉融合的新形势,确立融合教育理念,准确定位新闻传播教育的立场,合理规划新闻传播教育体系,精准改革新闻传播教育教学方案,形成新闻传播教育的新特色,培养高质量的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2.
刘淼 《青年记者》2008,(14):82-83
有别于普通新闻报道,教育新闻更像一首"四季歌":开学,放假、中考、高考……许多教育事件都是在既定时间既定人群发生,缺少理论层面上的新闻要素.如何能够历炼出一股超越平凡的力量,让教育报道出新?  相似文献   

13.
关于跨世纪新闻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1世纪迫近之际,笔者就面向新世纪的新闻教育的基本宗旨、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新闻教育的模式等略陈管见。一、新闻教育的基本宗旨1.培养有责任感的各类新闻专业人才。本世纪初,当普利策建议在哥伦比亚大学内成立一所新闻学院时,他宣称学院的宗旨是帮助新闻工作者在采集和报道新闻过程中变得更有责任感。普利策指出:"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在将近一个世纪后,回眸新闻教育,无论…  相似文献   

14.
民办高校新闻教育特色化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新闻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新闻教育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办学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原因,目前民办高校新闻教育面临各种发展困难。本文提出民办高校新闻教育应当立足自身实际,面向基层和新媒体,坚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培养目标市场化,新闻人才专业化,培养模式职业化,培养"一专多能"的新闻人才,方能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王胜  王鼎 《新闻采编》2003,(4):17-18
在大众新闻和大众教育俱已实现的时代 ,讨论新闻的教育价值便有了现实基础。信息时代 ,教育面向大众 ,面向世界 ,以培养个性和文化创新为己任 ,就需要经常引入新闻传播的内容 ;新闻作为世界文明交往的渠道 ,充分关注人类的命运 ,关注人类文明健康发展 ,所以非常重视教育的因素。新闻工作者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任务 ,所以要树立自觉的教育意识 ,让自己的新闻作品具有更丰富的教育价值。新闻的教育价值主要实现在阅读新闻的青少年身上。第一种实现形式是青少年主动性的新闻接受。大众传媒的普及为青少年自发地收听收看新闻提供了方…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办学热潮面前,新闻实践教育机制的保障,是新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新闻专业实践教育在国际上尽管有很多成功案例,但记者的培养首先是为本国服务的,"拿来主义"也要符合我国国情。因此,新闻专业实践教育要在吸取西方记者培养的优点上,结合中国特色加以改善,在新闻理论、政策路线、新闻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勤于实践,勤于动手,勤于操作,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又有国际化眼光的中国新闻人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深新闻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白净 《新闻记者》2015,(7):79-84
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新闻学院,被公认为是美国新闻教育,同时也是世界新闻教育的开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新闻传播教育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做出调整,由早期的新闻教育向更广泛的传播教育扩张,主张跨学科交叉和精细化培养,与传播技术结合更加紧密,甚至提出"去新闻化"理念,更强调视觉表达和内容创新,包括广告和公关在内的策略传播教育近年发展较快。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时代。面对全球传播市场的形成和全球化的挑战,新闻教育也要走向国际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闻教育应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以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和国际视野的新闻人才为目标,将国际化的维度和全球化的观念融入到现代新闻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新闻教育正面临三大困局:千系一面的同质化困局,媒介融合与高校新闻教育分割的困局,传播方式多元化与新闻专业学生去向的困局。高校新闻教育必须转型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重新规划教育目标。国内研究者围绕新闻教育目标转型进行的诸多探索首先,国内有代表性的专著中提出的主张华中科技大学张昆教授在其《新闻教育改革论》中创造性地把新闻传播学定位在"文科中的工科";提出"新闻院系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业务技能,还要  相似文献   

20.
郭冲 《编辑之友》2024,(4):103-112
自1921年湖南自修大学拟设新闻科起,中国共产党即开始进行新闻教育的构想与实践。考察发现,在新中国成立前近三十年间,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新建教育基础、重构教育形式、再造教育内容等举措,逐步实践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新闻教育的无产阶级新闻教育新范式。这一实践既是无产阶级新闻人才的培养机制,也是无产阶级新闻学得以生成的重要场域。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新范式修正了自由主义新闻教育长期以来的本土不适,为新中国新闻教育的展开提供了前驱探索与经验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