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作为教育学领域内的“外来者”,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能否适应专业学习环境,建立专业认同,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对13位跨学科考入教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建构了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专业声誉、专业学习效能感、专业培养环境是影响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专业认同对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习投入与专业归属感有显著影响。建议重视专业声誉的学科激励作用,加强积极的心理认知能力培养,营造良好的专业培养环境以提升跨学科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水平。  相似文献   

2.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Ph.D、Ed.L.D项目后发现:跨学科授予学位、跨学科设置专业方向、跨学科配置师资、跨学科设置和修读课程等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路径;培养具有跨学科素质、能解决复杂教育问题的卓越的学术领袖,促成学科之间正式的合作关系,促进新的协同效应和资源的产生,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根本宗旨;问题导向性是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基本特征.美国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路径及其特征对于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尚处于“探寻期”的我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是科学突破的生长点,这种学科之间的融合要求跨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还存在着跨学科的观念障碍、课程体系、导师队伍、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平台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对如何提高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要采取积极措施,积极树立大学科意识、完善跨学科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进行多学科多导师联合培养、举办跨学科学术交流、优化跨学科的组织结构等.  相似文献   

5.
爱丁堡大学早在1983年就开展了人工智能理学硕士培养,是英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研究生教育的大学.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理学硕士的主要特征为:强大的科研实力,较长的培养历史,强调跨学科培养,强调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人工智能学科.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启示为:加大跨学科、跨学院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力度,大学与政府、企业等机构一起联合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不断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增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发展水平的标志.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方方面面,职教研究者们的观点也各有侧重.目前,关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专业型学位和学术型学位的选择和定位问题大家非常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张,研究生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知识无用论产生。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和市场人才需求的分析,得出二者的矛盾实为知识本位与技能本位的矛盾,提出研究生教育应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的基础上,增设跨学科课程,适当补充功能性知识;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应重视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应重视员工培训,加强与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合作,使研究生培养进入良性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学存在三重危机:经典学科的学科情结和学科取向,使得学界日益丧失学科自信;规训学科新人的制度安排和教育实践的缺失,使得学科建构具有明显的跛足特征;社会建制的泛化和观念建制的滞后,使得学科合法性日益受到质疑。认为要突破研究生教育学的三重危机,首先应基于现代学科理念,开展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建构;其次在大学中探索建立研究生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并将其纳入到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再次要强化研究生教育学的内外建制,以推动学科组织的合法性再建构。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意识突出,教育政策法规及时跟进,广泛实行弹性学制;英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自由多样的授课模式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重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借鉴英美两国的研究生教育经验,我国高校应牢固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教育法律法规,切实推行并推广弹性学制;可尝试推进培养模式和授课模式的灵活多样化,整合跨学科、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课程。另外,我国香港地区的研究生教育也有以下经验值得大陆借鉴:一是树立国际化的培养思想与教育理念;二是提升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水准;三是推行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与学科创新;四是设立与国际接轨的配套设施以及研究生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实证分析了当前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培养现状,及其与学术界、劳动力市场以及学生个人需求之间的匹配程度与差距.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成就水平整体偏低,且以通用能力尤甚,而专业能力中又以跨学科能力和具有实践导向的专业能力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1.
罗生全  杨柳 《教育研究》2021,42(7):48-59
中国教师教育学的建设历程是在时空转换、群体交互、实践经历之中曲折而来,具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典型特征,其本质是中国教师教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范畴中不断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建设属己的教师教育学,是教育学科拓展研究边界的理性自觉,也是彰显教师教育学之于中国教育现代化从而中国教育学科现代化建设独有的价值贡献.中国教师教育学的系统建构,要在主动辨明教师教育学学科属性和学科范畴的基础上,以现代性和科学化的思维对教师教育学属己的理论体系、学科制度、学科专业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并以中国教师教育学建构的特有致思方式和行动方案,向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2.
面对学科间交叉融合日益密切的时代特征,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分析了特色行业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意义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行业特色大学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举措:以优势学科为主体,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促进形成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与行业结合紧密和特色学科的优...  相似文献   

13.
罗生全  杨柳 《教育研究》2021,42(7):48-59
中国教师教育学的建设历程是在时空转换、群体交互、实践经历之中曲折而来,具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典型特征,其本质是中国教师教育学在哲学社会科学诸多学科范畴中不断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建设属己的教师教育学,是教育学科拓展研究边界的理性自觉,也是彰显教师教育学之于中国教育现代化从而中国教育学科现代化建设独有的价值贡献.中国教师教育学的系统建构,要在主动辨明教师教育学学科属性和学科范畴的基础上,以现代性和科学化的思维对教师教育学属己的理论体系、学科制度、学科专业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进行持续和深入研究,并以中国教师教育学建构的特有致思方式和行动方案,向世界教师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4.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统知识生产模式Ⅰ向新知识生产模式Ⅱ转型,博士研究生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顺应知识生产模式Ⅱ伴生的跨学科、复合性、应用性、社会反思性等新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跨学科性”特征日益凸显。在把握知识生产模式变化及其对博士生培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国外一流大学积极开展跨学科联合博士项目,借鉴其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表现出的开放灵活的招生选拔、卓越拔尖的培养目标、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合作贯通的导师指导、严格规范的培养质量保障等经验,面向未来提出我国变革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中国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三、中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架初探和中国研究生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学科性质与学科对象的性质,尤其是与学科自身的任务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大体蕴含了学科体系的基本结构。推进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要建立、发展和完普研究生教育学,不能不对研究生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做判别。 1.研究生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边缘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发展对专业跨学科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于高端外语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基于跨学科理论阐述外语跨学科的内涵,分析外国语言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两个角度分析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言教育学学科架构,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阐明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18.
鼓励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文章通过对研究型大学研究生跨学科研究兴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究生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兴趣处于中上等水平,跨专业学生、博士生和持有内部动机的研究生具有更高的跨学科研究兴趣。研究生个体主动性、外部资源支持对研究生跨学科研究兴趣具有显著影响。未来研究生培养应优化生源的学科结构,重视研究生学术兴趣的考察与培养;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创造多学科学术交流机会;尊重学生研究兴趣,强化导师跨学科资源支持;发挥学校作用,加强跨学科学术资源投入。  相似文献   

19.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符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其培养质量受生源状况、导师培养能力、教育观念、培养方案设置及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从交叉科研平台建设、跨学科学位点整合、规范化培养管理、生源质量保障、学科文化融合等方面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人才,利用硕士点所在院校学科优势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优化研究生培养新思路.通过分析总结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点的培养状况,文章认为应该在利用院校学科特色以及超前培养后备生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