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对42名学术型博士生及24名博士生导师的扎根理论探索,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初始“五因素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对527名学术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三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研究过程创新、研究结果创新和学术研究品质三个因素,并编制了相应的测评问卷,因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应用研究表明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研究结果创新和过程创新能力,男生、由内部动机驱动读博、学术就业期待、参加学术会议较多、不存在导学矛盾等的博士生自我评价的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研究最后提出了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博士生是从事学术职业的主要后备人才,探明影响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调查发现,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博士生对于学术的兴趣及喜好程度,终生从事学术探索工作的学术志向,导师的影响,对学术环境性质的判断和对学术工作是什么的判断等。持续增强博士生对学术职业的向心力,必须培养博士生对学术职业的持久兴趣,加强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发挥导师队伍的引导力量,规范与优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3.
认为博士生教育是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部分,博士生导师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在博士生教育过程中,导师应加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博士生要求导师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与宽阔的学术视野,并在学风与敬业精神方面发挥榜样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内容,利用1322份学术型博士生样本数据,对导师指导与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生对导师在学术方面的指导比较认可,但在博士生职业发展建议、科研补助等个人关怀与支持方面的评价偏低。研究还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导师在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优化培养条件、注重人文关怀等方面的表现均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科研活动投入时长和科研项目参与数量也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博士招生规模的扩大,博士生教育质量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导师作为博士生培养中最直接且关键的因素,对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影响,但鲜有严谨的实证研究阐明其影响机制。基于2016年首都高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学生选择导师的内生性后,估计了导师对博士生科研发表的影响。研究发现,导师的学术指导显著正向影响博士生科研产出,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作用于博士生科研参与实现,而导师的社会资本对博士生的科研产出存在负向影响。导师学术指导的正向影响更多体现在理工类博士生群体中,导师社会资本的影响更多体现在人文社科类博士生群体中。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博士生与博士生导师之间的关系,并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结合多年的博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分析了博士生培养中存在的博士生导师指导与培养、博士生自我培养与学术氛围营造方面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总结和探讨了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如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健全培养体系;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多样化交流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7.
对35所高校1746名理工科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在科研产出上具有较大优势,导师为长江学者等的博士生还在科研支持、师生关系和学业压力方面表现出优势。来自导师的直接指导对指导效果影响显著,导师学术身份越高,博士生能够得到的直接指导越少。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数量与指导效果关系不大,但博士生感到自己的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过多时会对指导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在遴选导师过程中,除严格坚持学术标准外,还应适当考虑导师的指导能力、指导条件和指导热情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人们对博士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即所持的质量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学术成果导向的质量观、职业导向的质量观、学术训练导向的质量观和效益导向的质量观。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评价博士质量时,受教育者(博士生和毕业博士)与和教育者(博士生导师和研究生教育负责人)普遍高度重视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但对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和学位论文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不同学科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调查显示,导师和博士生对优化学术环境持有强烈的愿望,这是改善博士生学术环境的前提。在博士生的教育生态系统中,导师是“主导因素”,导师应当发挥优化学术环境的主导作用。即导师应该发挥好优化博士生教育学术环境的内在因素的作用,提高指导频率以增强学术环境的活力,激励合作以减小学术行为的“熵”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博士生在科研能力、论文质量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创新能力的现状,据此提出一系列提高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包括培养良好的学术环境、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扩大与外界交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学术论坛是高校开展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在博士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高校学术交流氛围的营造、博士生创新潜力的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博士生学术论坛面临着国际化水平较低、学术交流不充分、论坛主题交叉性与前沿性不足和导师参与度较低等问题,制约了育人作用的发挥。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各高校、院系的对策,分析归纳了四类典型的博士生学术论坛组织模式,以期为优化博士生学术论坛工作、加强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高校博士生延期毕业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博士生能否正常毕业与学习年限的设置、发表学术成果的要求、导师及博士生自身因素具有相关性,提出高校应深入开展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采取合理设置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提高生源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培养过程管理、科学制订学术成果要求、健全博士生教育投入机制等措施,有效解决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经实证调查分析发现,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5个:博士生对于学术的兴趣及喜欢程度、终生从事学术探索工作的学术志向、导师的影响、对学术环境性质的判断、对学术工作是什么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制约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我国博士生教育的学术环境、招生制度、学习年限、课程学习、资格考试、发表论文、学科专业、导师队伍、研究生院等方面,论述了制约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若干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间的关系已成为博士生教育培养不可忽视的关键议题。基于文献梳理,设计了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探究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的现状特征及路径关系。研究发现:在现状特征层面,博士生学术表现及导师情感支持较差,博士生学术成长及导师支持在性别、年龄及年级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在路径关系层面,导师的情感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支持、学术态度及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可直接正向影响学术态度、间接正向影响学术表现,学术支持、学术态度为情感支持、学术表现间的中介变量。为改善导师支持以及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提出相关建议:基于博士生学术成长的群体差异,应分类优化导师支持策略;要营造心理关爱与精神激励共存的培育环境,优化导师情感支持机制;应着重学术规划、个性化指导与资源协助,完善导师学术支持体系;要关注学术毅力、自信及兴趣培育,助力博士生学术态度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7年“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博士生对导师的评价发现:博士生对导师感到满意的原因主要有导师学术水平高,师德师风优良,能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和自主发展支持,博士生对导师感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指导和管控过多;博士生对导师的整体满意度评分较实际情况偏高,尤其与博士生对导师指导的实际满意度偏离较大。为博士生自主发展搭建广泛的支持网络,使他们得到更有效的指导,既要加强导师转换、集体指导等相关制度建设,更要进一步明确导师、院系和学校在博士生培养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9年Nature全球博士生调查数据,对导师指导如何影响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超过六成的博士生的就业取向发生了变化,其中逃离学术职业的比例(38.4%)明显高于回归学术职业的比例(22.9%).第二,导师的人文关怀、获得导师认可度、导师指导频次和科研发表满意度均对博士生回归学术职业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导师人文关怀的影响高于学术指导的影响.第三,按照博士生学习投入时间和对工作时间的满意度,将博士生群体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休闲型和消极型.不同类型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消极型博士生逃离学术职业的比例最高,主动型博士生回归学术职业的比例最高.第四,导师指导内容对不同类型博士生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主动型博士生学术职业取向的变化主要受到导师指导频次的影响,被动型、休闲型和消极型博士生更多受到导师人文关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指出发表论文对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帮助较大;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博士生的质量的重要方面;学科水平、学术氛围和导师指导是对博士质量影响最重要的方面;加强学术交流是博士生培养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博士生的学术经历和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实证研究的支持,不过很少有研究能够综合考察不同方面的学术经历以及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预测作用。基于1286份博士生调查数据进行相关探索,结果发现:(1)博士生的学术志趣对科研能力增长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超过了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的预测作用;(2)导师指导是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正向预测作用最大的变量;(3)与人文社科博士生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学术志趣与科研能力增长具有更强的关联;(4)学术志趣在前沿涉猎、导师指导、课程学习等学术经历与科研能力增长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上述结果支持了学术志趣在博士生学术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导师在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激发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全国32606名全日制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对全日制博士生培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日制博士生培养满意度处于良好水平;学术参与、导师指导、课程与教学、过程考核、管理服务等博士生培养环节与情境的有关因素对全日制博士生培养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