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认为可以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设置完善、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指导几个方面着手来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工作在国家发展中已上升至战略地位,但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瓶颈,大多聚焦于如何从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地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缺乏对服务对象本身(大学生)需求的关注。文章以大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导向自下而上地阐述了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需求内容;以教育本身的基本要素为框架论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基于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的需求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从心理健康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理念、机构建设、课程设置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新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和定位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主体和对象,组建区别于基础课程教育教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团队,注重内容设置和形式设计,动态评价,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当前大学生心理特点与现实需求、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和机构设置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局限在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面,而应当从高校教育的整体来考虑,从培养目标到学校内部教育环境和教育措施的优化等方面着手,消解各种不利的因素,才有可能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教育工作,它在大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促动作用,一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本人的前途生涯.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因心理疾病导致的各种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在高校中设置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已不能在耽搁.要确实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从教育管理、高校自身以及学生本人等几个不同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微信是自媒体的新生力量,人性化的设置使得微信的注册用户数高达6亿,而大学生成为使用微信软件的主要群体。正是因为大学生目前使用微信的现状决定了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尝试论述微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对福建农林大学435名农科类大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有显著变化.由此提出设置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构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需求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帮助大学生成长、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贯通蒙台梭利教育思想,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安排有心理学背景或接受过心理学专业训练的教师讲授,旨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对于课程的开展却没有一致的课程要求.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求"调查表,对重庆市三所高校789名在校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目标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是教育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大学自治”、“放权”及“高校办学自主权”三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高校办学自主权”是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课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发展高度,直接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成败得失和前途命运。但是,如果大学课堂堕落为媚俗和无趣的所在,如果莘莘学子们厌倦、疏离和逃避课堂的话,何谈大学精神和大学理想?为此,有必要以"对话"的形式对当前大学课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描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勾画大学课堂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书院研究延续了近几年来持续攀升的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出版书院类著作21部,发表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4篇、期刊论文344篇、会议论文2篇、报纸文章27篇。其中传统书院如何发挥其当代价值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从社会文化史等多学科视角考察书院的立体实态逐渐成为书院研究的主流趋向;随着现代书院的蓬勃兴起,对其开展持续性研究为当下所需;目前书院研究中选题重复、文章泛滥、良莠不齐的现象值得引起警示。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目前公立高校在资源获取、社会认可等方面都处于垄断和优势地位,民办高校无法与公立高校在同一平台上竞争。进一步的政策选择应在促进公平竞争的导向下,推进政策变革,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increased interest in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 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regarding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 with chronic illnesses such as asthma, diabetes, and cancer. This qualitative study examined 15 college counselors' perceptions of working with first‐year students with chronic illnesses. Four themes emerged from the findings: counseling preparation, interactions,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and needs of students. The author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counseling training and practic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安徽省和上海市高中3年级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升学和就业选择不受大学升学抱负安定性的影响,但是本科和专科选择受升学抱负变化的影响,升学抱负形成越早,越有可能到本科院校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办学指导思想的基本依据入手 ,梳理了办学指导思想的基本内涵 ,提出了办学定位的原则 ,并结合实际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学科、服务面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学院的办学定位的内容 ,最后对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大学生视角归纳与梳理了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心理感知距离感、职责边界模糊、专业化滞后性等问题,建构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结构的"WDH模型",并从工作定位、工作方式创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确立和辅导员评聘机制完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如何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同的研究角度建议不同。目前的相关研究少有从大学生的视角来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用"我们的视角"了解大学生、用学生能接受、愿接受、想接受的有效方法引导大学生、用主动的、温暖的、耐心的真诚爱心关注大学生这是从学生的视角对相关研究提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Get ready, get in, and get through.” Latino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are enrolling in the natio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 record numbers. However, completion rates of Latinos range from 8% to 25%. We examined individual rather than organizational factors shown to influence Latino student post-secondary levels of success. Influences include academic experience; demographic, personal,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factors. Four colleges that have specifically addressed success were selected to show how programs link individual factors with success. Implications for th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