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教育改革中也多次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阐明了我们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素质这一核心问题.其中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新形势下,教育被赋予了崭新的使命。这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本文从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结合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探讨了如何在语文课中用多元的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都致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创新教育。综观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他的教育观始终贯穿着求知创新。他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新课程倡导的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它涵盖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以他的远见卓识睿智地指出教育的宗旨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他的思想永远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他的一系列关于创造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创新教育,革除应试教育痼疾,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把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的宗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的最高目标。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努力践行陶行知的创造思想,以生活教育为背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包括了他对自我认识的批判、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批判和对国外教育理论的批判。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批判精神还体现在他的关于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中。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要做到: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学会批判;正确看待教学内容,使学生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把科学批判作为评价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崇尚创造的精神和献身教育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动力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说:“汗…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历来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光辉。当前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更加彰显出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时代前瞻性和永久生命力。研究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当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求使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他强调了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创造。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贯彻到学科教学之中。我认为 ,语文教学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 ,而作文教学更应当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鼓励、帮助学生学着用语言文字来反映生活、表情达意的活动。学生即使是最笨拙、最稚嫩的笔 ,也或多或少、这样那样地渗透着他们的主观感受 ,反映着他们的某种情感体验 ,是一个主观、个性的创造性劳动。由此看来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很有必要 ,也是可能的。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从几…  相似文献   

13.
梁迪 《高教论坛》2002,(5):64-67
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陶行知先生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的“五解放”教育思想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其实质就是真正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以“五解放”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全新的创新教育观,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环境。通过创新精神的培养,造就更多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在《创造宣言》一文中,陶行知指出,创造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真善美的活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数学探究精神的培养.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运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是指导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育改革的思想宝库。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用他的创造教育理论,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陶行知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彰显出它应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素质的新一代,新课程改革也紧紧围绕“教育创新”这个主题,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的重点为创新性教育,先生通过生活体验,提出了这一教学理念。文章阐述了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含义及其现实价值,我们也提出了要掌握学生情况,找到绘画发展的前景;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其创新思维的养成;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点评,体现幼儿的创造天赋等结合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创造教育的开拓者。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严重弊端,他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这个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力图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采取启发、自动、手脑并用等方法实施创造教育。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征,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它不仅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实践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创造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陶行知是世界创造教育最早的探索者之一,学习、研究、实践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对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失才,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肩负的历史重任。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有着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便是其中的一支奇葩,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本文试图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从更新观念、激发兴趣、创设机遇、注重实践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