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应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宋埠人。明朝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生于一个世代读书作官的家庭,约逝世于清顺治年间(十七世纪中叶)。宋应星的著作甚多,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其友涂伯聚(江西新建人,曾任四川按察司副使,万历年间进士)刻印了他的《画音归正》、《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等著作。次年,(1637年)涂伯聚又主持刻印了他的大著《天工开物》。此外还刻印了他的《杂色文·原耗》《卮言十种》等著作。《天工开物》在明崇祯年间刊行后不久即失传,以后的几百年间国内未得见世。但它在日本国却一直流传,并广为日本士林所传阅。1869年有法文摘译本,后又译成德、  相似文献   

2.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的抒情性很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与《长恨歌》并称的传世名篇。这首诗的内容非常真切、深刻、丰富,结构严谨、缜密、工巧,充分显示了诗人驾驭诗歌艺术的非凡才能,集中表现了诗人创作诗歌的高超艺术技巧。《琵琶行》记叙了诗人和琵琶女两个“天涯沦落人”偶然相遇的经过,把怜人与怜己,同情琵琶女的悲凉身世与抒发自己的郁愤感情,熔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给人以深沉的艺术美享受。《琵琶行》的美主要体现于悲剧美、人情  相似文献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小时候刚刚开始接触古诗时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直到现在,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记得小时候,我嗲声嗲气地朗读《静夜思》。现在,《静夜思》被我朗读得有声有色。一次与一次朗读的感觉不同、韵味不同。这首诗更成为了我的国学启蒙……小时候,奶奶总喜欢抱着我,给我念古诗哄我睡觉。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古诗很美、很动听。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诗,虽不长,却构思精巧,读了给人以全新的美的享受.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的美进行探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一.情感美这首乡愁诗在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乡愁》一诗,侧重写诗人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后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也是万千游子的绵长的故土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相似文献   

5.
“诗的散文美”和“诗是生活的牧歌”是艾青诗歌的两大美学支柱。于其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以下简称《大》)是“诗的散文美”的一次成功实践,不如说正是《大》的成功创作,促成了“诗的散文美”这一命题的提出。《大》是艾青“诗的散文美”的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从艾青对“诗的散文美”的阐释中,可将之概括为三个方面:叙述姿态、结构安排和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6.
<正>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将其诗歌理论主张概括为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三美”主张可说是新月诗派建设新格律诗的理论纲领和共同追求的方向。而在这“三美”主张中,音乐美又显然是其理论核心和最根本的要求。朱湘指出:“诗无音乐,那简直与花无香气,美人无眼珠相等。”陈梦家更从诗是“美的文学”,而且“应当是可以观赏的歌咏的思味的文学”这一新诗艺术特质的独特见解出发,强调了音乐美的重要意义。可见,新月诗人是把音乐美作为诗美诸因素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悬诗》~((1))代表了贾希利叶时期阿拉伯文学的最高成就,乌姆鲁勒·盖斯则代表了《悬诗》的最高成就。乌姆鲁勒·盖斯的《悬诗》能在众《悬诗》中成为最优秀者,与其中的诗性美感是密不可分的。乌姆鲁勒·盖斯《悬诗》中的诗性美感体现为音乐美、比喻美和意象美,其中音乐美是通过韵律之美、语言结构之美体现的,比喻美是指诗中有大量陌生化的新奇比喻方式,意象美则是通过物我两化的描写展现的。  相似文献   

8.
船山说《诗》,对兴观群怨有不少独特的见解.这从里入手,可以找到船山诗论的基本特色。兴观群怨是诗歌的几种社会功能。孔子论《诗》,说它具有这样的功能,自这以后,人们长期讨论这个问题。它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人说《诗》,一首一首地审视它们的社会功能,最典型的代表是《诗序》.它标明哪首诗是“美”,哪首诗是“刺”,或者是“闵”、“戒”、“思”、“忧”之类.没有明白标出这类字眼的,字里行间仍然有一层类似的意思在内.《毛传》标明一百一十六首是兴诗。虽然大家对这个“兴”的认识不尽一致,但可以肯定它是诗的一种功能.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最具个人化的心灵本。这种个人化是鲁迅融合中外各种艺术营养之后独特的学实验,这就决定了《野草》在美学内涵上,既具备一般散诗的特色,又呈现出超出一般散诗的陌生化的特色。章将其定义为常规性美与变异性美。这两种对立的美分别表现在散诗的语言、意象、艺术构思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古汉诗《静夜思》四种英文译文的赏析,探讨了古汉诗与英文格律诗各自的形、音、意方面的特点,以及如何在英译古汉诗时既尽量反映出原诗的特点又力求符合英诗的规律,做到译文形美、音美、意美。  相似文献   

11.
"诗性言说"与"思性言说"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中国古代文论自陆机《文赋》始基本上都采用以诗言诗的诗性言说方式,到清代叶燮《原诗》的出现打破了一千多年以象入诗、以诗言诗的感悟式言说方式,采用接近于西方体系性、逻辑性、思辨性极强的思性言说方式。两种言说方式各有优长,在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12.
“思颍诗”是由欧阳修创作的与颍州有关的诗歌,寄托了欧阳修的思颍及归隐之情。欧阳修在《续思颍诗序》中虽明确“思颍诗”有30首,但未指明具体篇目,因年代久远,欧阳修思颍诗稿遗失,学者在对“思颍诗”篇目考证时争论不断。文章根据欧阳修的两篇序文及其书信札记,对“思颍诗”具体篇目进行考证,并分析了“思颍诗”的特点以及“思颍诗”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蕴含的人物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六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镐》上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三种“美”作了努力的探求,被人们称为“格律诗派”。不过,如果认为闻一多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格律性强,这是不全面的、不确切的。闻一多留下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红烛》的一百多首诗符合闻一  相似文献   

14.
林老师的大作《“怜”苍苔,还是“怜”屐齿?》(载贵刊1992年第五期,下称《怜》文)认为,《游园不值》一诗中的“怜”字“应该训释作‘担心’最为妥贴”,翻译起来也“显得词顺意达,方是诗人本意”。粗看似乎颇有道理,但笔者思量再三后,觉得实在不敢苟同。其理由是: 1.《怜》文所用的训  相似文献   

15.
以《静夜思》的英译为例,分析研究许渊冲的“三美”——意美、音美和形美翻译理论在其诗词翻译中的具体表现.研究表明: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借助“三化”——浅化、等化和深化的翻译策略,有效地再现了原诗的“三美”.通过研究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在其译诗中的体现,以期能对中诗英译有一点启示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翻译通讯》1985年第10期《文学翻译中的真实性问题》一文的“三,艺术真实”一节中,引用一首Bynner所译李白《静夜思》,我认为这首译诗值得商榷。 该文论述这首译诗的原文如下。 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似文献   

17.
一、课文悟读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两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通称近体诗。唐代近体诗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气象,美在诗眼。遗憾的是唐诗的这三大美到了宋代则大为减弱,于是有人慨叹宋代有词无诗。其实也不然,陆游的诗就与他的词一样的出色,堪与李、杜、白相媲美。因此,要体悟唐诗及部分宋诗的美感,就必须牢牢把握个中三味。王昌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的"思"字有虚词、实词之分,对诗义、诗韵起了重要作用。在语法层面上对应着三种此类功能:动词、名词、助词。通过描写"思"在《诗经》中的句法分布,结合《诗经》中"思"字出现的语境、诗句的意义、诗的特点及韵脚等,分析"思"字的词性及意义,并分别例举说明以帮助对《诗经》本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三册古诗《静夜思》的教学设计与评析设计: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小学史美忠评析: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杨秀兰一、教材简析: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诗歌描述了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月夜里所看到的景物和想到的事情。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相似文献   

20.
作者根据中外鲁迅研究权威的提示和鲁迅其人其时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方法,对《伤逝》文本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提出《伤逝》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格式特别”的第一部诗体小说,这一创新的见解。并通过对《伤逝》的诗的构思、诗的形象、诗的手法和诗的语言的具体而细致的分析,富有逻辑力地说明作品具有抒情性、象征性、哲理性、充满意境美、旋律美、和谐美,诗美丰茂,诗味醇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