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网络环境的实体间信任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到信任关系动态变化的属性,着重于信任度的动态更新计算策略。同时基于改进的信任模型设计出一套信任传递协议,该协议用XML标记语言来表示消息。  相似文献   

2.
信任是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有效交流的关键技术,对于开放的、动态的语义网来说尤为重要。在介绍信任的定义、分类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描述语义网中的三种信任机制,并由此构建语义网的信任模型和信任体系结构,以辅助信息消费者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信任判定。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影响电子商务中买方对卖方信任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整的信任模型,将该信任的取值分为初始信任和重复信任,分别给出这两种信任值的计算方法,最后对此信任评价方法进行实例研究,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周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2):133-148
基于ELM理论,构建网上信任的两阶段发展模型。认为由于用户较低的动机或能力,初始信任的形成和发展将经由外围路线受到声誉、结构保障、信任倾向、网站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用户与网站持续的交互,其动机或能力得到提高,使得重复信任的发展经由中心路线,受到服务质量、网站质量、满意度、熟悉度等因素的影响。信任包括4个维度:能力、善意、诚实、可预测性,将影响用户行为动机和实际行为。   相似文献   

5.
旨在探讨维基社区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信任管理系统结构和模型。在分析维基社区协作活动系统的基础上,指出间接反馈信息建模的必要。同时从中心制、信任形成、信任评估、信任获取几个角度探讨维基社区有效的信任管理模式。此外提出面向维基社区的中心制信任管理系统框架和分层结构,并给出一种基于修订史的间接反馈信息抽取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信任风险、信任相关方关系和信任形成三维视角的分析,发现电子商务信任的核心问题是交易信任,重点是赢得消费者信任;而网站在电子商务信任关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初始信任和网站制度控制在促进电子商务信任形成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针对这些特性,给出业界提升消费者信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社交媒体信任是影响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网络人际信任,构建了社交媒体信任影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的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模型。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501位社交媒体用户的媒体使用数据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隐私风险感知与自我表露并无显著相关性;2.社交媒体信任负向影响用户的隐私风险感知,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3.社交媒体信任正向影响用户的自我表露,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对于理解社交媒体信任影响隐私风险感知和自我表露的解释机制,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信任是社会秩序建立的基础,其主要形态包括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大众传播媒介对信任的各种形态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往关于媒介使用与政治信任、社会信任的影响关系的研究多有涉及。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试图探究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不同媒介使用和媒介依赖与信任评价内在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就信任评价而言,较之社会信任、政治信任,人际信任目前依然在中国社会信任中占据主要位置;就媒介使用与信任评价而言,无论是对人际信任、社会信任还是政治信任评价,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对信任评价的影响远高于作为传统媒介的电视与报纸;但就媒介依赖而言,报纸、电视、网络、手机媒介依赖与人际信任、社会信任变量各指标无显著相关,但是与政治信任呈显著相关。此外,对于人际信任和社会信任评价,媒介使用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超过媒介依赖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而对于政治信任评价,媒介依赖各变量对信任评价的预测力远超于媒介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简称在线信任)研究的梳理,回顾在线信任的形成过程,即网络消费 者经历的从缺乏信任到初始信任、再到高度信任的过程。阐述影响在线信任的5 种前提要素,即了解为基础的信任、认 知为基础的信任、算计为基础的信任、制度为基础的信任与个性为基础的信任。说明在线信任的2 种类型,即在线最初 信任与持续信任,并分析5 种前提要素对最初信任与持续信任的影响。网络零售商如果要吸引消费者到网站购买、保留 消费者重复购买,就要重视信任的建立,包括最初信任与持续信任,可以考虑通过5 种前提要素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消费者信任(简称在线信任)研究的梳理,回顾在线信任的形成过程,即网络消费者经历的从缺乏信任到初始信任、再到高度信任的过程.阐述影响在线信任的5种前提要素,即了解为基础的信任、认知为基础的信任、算计为基础的信任、制度为基础的信任与个性为基础的信任.说明在线信任的2种类型,即在线最初信任与持续信任,并分析5种前提要素对最初信任与持续信任的影响.网络零售商如果要吸引消费者到网站购买、保留消费者重复购买,就要重视信任的建立,包括最初信任与持续信任,可以考虑通过5种前提要素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重点研究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中,基于多个伙伴服务之间的信任协商来建立未经事先注册的用户与被请求服务之间信任度的功能模型和技术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联盟成员馆间信任关系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信任是图书馆合作的基础,也是图书馆联盟成功运行和稳定发展的基石与关键因素,在图书馆联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信任具有脆弱性、感染性、易破坏性、影响因素复杂性等特点,对图书馆联盟中的信任关系应给予灵活、动态的关注。为了培育成员馆之间的信任关系,不仅要构建图书馆联盟信任的产生机制,而且要采取一些有效的保障措施,以促使联盟成员馆间的初始信任向持续信任的转化,从而建立成员馆间长期持久的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区中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对于促进社区成员自发、自愿的参与和贡献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是促进虚拟社区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相关文献构建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通过调查问卷从虚拟社区使用者收集数据,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社区感觉、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因子对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依附动机、社会支持导向和信任倾向等个体特征因子通过信任因素对虚拟社区感觉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on trust in organizations shows that it facilitates relationships, coopera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employees’ motivation to innovate. Organizational justice, which refers to perceptions of the fairness of workplace outcomes or processes, is often considered an antecedent to 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The current research sought to determine whether different types of justice relate to 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trust in unique ways. Participants from numerous organizations representing two geographic regions were surveyed regarding their last performance apprais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ocedural justice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both organizational and managerial trust, distributive justice only predicted managerial trust,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did not predict either type of trust.  相似文献   

15.
将读者对出版企业及其品牌的信任纳入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的研究范畴,期望通过读者信任管理优化数字化转型模式。论文阐述读者信任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意义,分析数字化转型中可能导致信任危机的若干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读者信任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Smart replies, writing enhancements, and virtual assistants power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language technologies are becoming part of consumer products and everyday experiences.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risks of using language-generating AI systems in politics to increase legislative responsiveness. Legislators receive a large volume of constituent communication and often cannot devote individual consideration and timely response to each. Here, AI language technologies may allow legislators to process constituent communication more efficiently. For example, AI writing tools can suggest reply snippets when a staffer responds to a common concern. However, legislative human-AI collaboration could reduce constituent trust or undermine the representative process. In two experiments, we compared constituents' impressions of human-written legislative correspondence to correspondences partially or fully generated by GPT-3, a state-of-the-art language model.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egislative correspondence generated by AI with human oversight may be received favorably and increase constituent trust compared to generic auto-responses that busy legislators may employ. However, poorly performing AI language technologies may damage confidence in the legislator.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otential and risks of introducing AI-mediated communication to the representation process. W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disclosure, transparency, and maintaining human-in-the-loop accountability for political deployments of AI languag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7.
国外对于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有不少重要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传媒是否对公众的政治信任有负面影响上,不少学者持"媒体抑郁论"的观点。但这种观点不断被检验,研究者发现不同传媒变量对不同层次政治信任的影响各不相同。国内在传媒与政治信任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该领域的研究可以考虑综合运用质化、量化的研究方法、关注新媒体与政治信任之关系,以及探讨中国传媒与政治信任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