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启勇 《考试周刊》2009,(19):73-74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孔子就曾提出“学思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学、问、思、辨、行,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教学过程。在当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孔子就曾提出“学思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学、问、思、辨、行,就体现出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和教学过程.当然在当代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抓住“动手、动脑、汇总”等几个环节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以及“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孔子启发式教学思想的集中概括。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当认真理解和借鉴启发式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  相似文献   

4.
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他提倡的“视思明,听思聪”、“启发式教学”、“温故知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书育人”、“知行合一~为人师表”等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对于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形象塑造和师德修养颇有借鉴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教师应继承发扬孔子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全心全意地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服务,以促进人类社会的永恒发展。  相似文献   

5.
子思的学、问、思、辩、行学习过程思想是孔丘学、思、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属于启发式教学的范畴,是学的过程,更是教的过程;既是教学过程阶段理论,又是教学方法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重抓住以下几点: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还是注入式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方法同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分歧。”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应当做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纲领。什么叫启发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根据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曰开其意,发曰答其辞。这是说,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好学生“愤”与“悱”的良机,帮助其把问题弄懂。因为学生  相似文献   

7.
一、何为叩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这是孔子著名的教育格言,它揭示了孔子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学思并重。孔子还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这里,孔子点明在“学”和“思”中间有个关键的环节“问”。这个“问”是沟通学和思的桥梁;古人还说:“为弟子讲授,必时时请问之,令其善疑,诱其审问。”(王筠《教童子法》)。“切问”和“善疑”之间的关系反映了问的方式多种,对待问的态度多样,这是教和学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关于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孔子的“问”的艺术,《学记…  相似文献   

8.
“启发式综合教学”要求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综合运用各种启发方法使学生爱学、会学,从而让学生自己学会。“启发式综合教学”的启发观源于传统的启发观,又不同于传统启发观.其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启发式教学仅仅视为教学方法,而是看作一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思想,这一教学思想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爱学、指导学生会学。  相似文献   

9.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这一理念观照下,探讨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和富有弹性的教学程序,才能达到理想的课程目标。“三·三”主体性阅读教学结构,是以一篇课文的教学为单位构建基本教学模式和教学程序的。一、“三·三”主体性阅读教学结构构建形状二、构建的理论依据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最早倡导启发式教学,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述,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儒家亚圣教育家孟子说:“我虽不敏,请尝试之。”这里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他强调指出教师的作用:“宜致力于‘导…  相似文献   

10.
《论语·述而》记录了孔子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语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孔子对于启法式教学的表述。其中的教学思想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诸多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方面,启发式教学有其独到之处。一、典型误区所在我国最早对“启发式教学”进行学理阐述的是大教育家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发,则不复也”。在这里,孔子指出了“启”和“发”的实质,即“举一”和“反三”,也点明了其前提和关键是调动学生学、思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即“愤”和“悱”。学生首先要自己学自己思,只有思到实在想不通、不得解的程度,才会产生一种请人“启”的迫切愿望,也唯…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而且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学在官府”的传统,兴办私学。相传孔子有弟子3000,其中有72贤人。孔子积累和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诸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关于学、思的关系,孔子辩证的认为:“学而不思则网,思而不学则殆。”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孔子认为“道听途说,德之弃也。”提倡“每事问”、“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13.
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这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至今仍在教育界闪烁着灿烂的光辉。儒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教育对象则“有教无类”;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本人认为他的这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当今的校园文化建设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深远积极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之根本。校园文化指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历史、育人环境、办学特色等,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本文就儒家教育思想与当今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契合点谈谈儒家教育思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建设优秀先进的校园文化方面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自主学习的依据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启发式教学应成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很能体现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是他对曾皙的引  相似文献   

15.
启发式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教 学方法,为古今中外教育家所推崇。我国春秋末年的孔子,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育思想。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导他的门徒时,曾经采用一种叫做“产婆术”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把自己的教学活动比做“助产婆”,是为别人接生,不是替别人生孩子,引导学生学习要靠自己。毛泽东同志更是一惯主张实行启发式教学,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十大教授法”,特别强调启发式,废止注入式。  相似文献   

16.
所谓启发式教学,追溯其历史渊源,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古代的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以隅不一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宏观层次——原理层面.体现了教学思想原则;中观层次——方法论层面.体现了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实在是中国古代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首创。这对于言必称希腊的西方学者来说是不足为怪的,在中国也有不少人持这种看法(尤其是在计算机教育界),这就未免“数典忘祖”。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学,而且“启发”式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而不是苏格拉底)所创造。孔子比苏格拉底大82岁,孔子逝世后10年,苏格拉底才出生。[1]所以孔子才是“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除此以外,孔子所创造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启发式教学之先河,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内容日趋丰富,体系日臻完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年教学中,我总结出几种启发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所谓启发式教学,追溯其历史渊源,我们就会发现,我国古代的孔子是教育史上首倡“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教育家。“启发”一词源于孔子的经典性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以隅不一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式教学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启发诱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陶冶个性,形成完满人格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即宏观层次———原理层面,体现了教学思想原则;中观层次———方法论层面,体现了教学方法体系的指导思想;微观层次———方法、方式层面。每一层次体现的内涵、方面是迥然不同的,但无论是微观还是中观层次,它们都是受宏观的…  相似文献   

20.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思考,更不会有研究探索。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强调学与思的结合,强调学习中要带着问题思考。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问题导学法”在教学中得以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使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以问促学,变讲为导,教会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