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利用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农牧两所职业院校的134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在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2.
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MBI职业倦怠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内蒙古8所职业院校的1340名教师进行了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并不严重,但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职业倦怠集中体现于教龄在15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专职教师、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和基础课教师身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那些职业倦怠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3.
以安徽省600名高校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安徽省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三分之一左右的高校英语教师认为自身不同程度上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几乎所有高校英语教师均认为职业倦怠会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安徽省高校英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多样。大部分存在职业倦怠的高校英语教师均不同程度上希望能在职业倦怠方面谋求改变,并表示所在高校未专门针对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进行教育指导。提出的建议为:英语教师积极内省,解决职业倦怠问题;积极完善相关制度,解决职业倦怠问题;加强相关教育指导,解决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师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之一,而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更加特别。职业倦怠不仅会导致教师没有工作热情,而且不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作者对造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作分析,为解决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福建省的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研究福建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这一推理一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情绪衰竭较严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人格特质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对239名山西高职教师的人格特质、职业倦怠现状及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高职教师的人格特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工作倦怠的程度,其中性格开朗、情绪稳定、亲和力强的教师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应从教师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降低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是影响教师,尤其是民办高校英语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认识职业倦怠,找到克服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有助于帮助教师缓解职业倦怠,重新获取职业自豪感,追求更高层次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一员,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也成为职业倦怠研究的焦点之一。基于此,采用张冬梅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调查问卷》,对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教师在情绪衰竭维度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类型幼儿园教师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及职业倦怠总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班级的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分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素质。由职业压力引起教师职业生涯进程中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通过对扬州市10所职业学校280名新手、熟手、专家型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现象调查研究,分析了职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并就新手、熟手、专家型职校教师降低获消除职业倦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苏州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调查。方法:采用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评估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1)苏州中小学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并不严重,但教师的情绪衰竭比较严重;(2)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教师职业倦怠感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心理健康状况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教师方面◆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在教育领域中的确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一个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自身不能成功地应付各种负面压力。职业倦怠是与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教师经历的压力是教师产生倦怠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自己所面临的压力,在遇到压力事件时尽快进行调整,以免发生职业倦怠。所以,有了职业倦怠症状的教师也不要慌张,要对职业倦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这种症状看作是工作压力给自己的一个提醒。要相信职业倦怠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缓解的。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负面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产生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表现为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退状态,将直接导致出现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低成就感。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关注思想政治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江西77名思想政治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不同性别、年龄、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在情绪衰竭层面上存在显著差异;教师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和学生均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非常突出;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由面临的职业压力造成的,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与方法:采用问卷以及访谈法对安徽省395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离职意向状况以及压力应对策略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18.2%的教师有轻度职业倦怠,7.8%的教师具有中度的职业倦怠,2.8%的人具有重度职业倦怠;有17.2%的教师具有离职意向。82%的教师具有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压力因对策略与职业倦怠呈显著相关。积极认识和集中资源对职业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否认和心理解脱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医学院校护理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容小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护理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职业倦怠的原因涉及工作负荷、生源素质、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而缓解、远离职业倦怠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对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现象,但整体并不严重,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其中工作满意、师生关系和人际知觉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标签     
《教育》2012,(10):9-9
六成 《中国教育报》调查:中小学教师职、比倦怠已成为其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职业倦怠的分布看,有六成的教师明显感受到职业倦怠的影响,其中部分教师受到职业倦怠的严重困扰。  相似文献   

18.
教师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以三所大学中青年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和影响原因。研究发现,中青年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同时在人口统计变量方面也体现出显著的职业倦怠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因性别、年龄、教龄和学校不同存在着差异,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的职业认知以及学校的综合实力都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是引人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向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山西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