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关键途径,开展好“大思政”视域下的研究生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然而受限于硕士研究生三观成熟度的个体差异,硕士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很难取得理想成效。本文分析了当前硕士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困境,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评价机制四个维度分析了摆脱上述困境的具体对策与方法,以期为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程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耦合育人探究,有利于优化新时代学校课程建设,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共生体,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服务“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提高人才素质、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可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的高层次教育,更要在育人过程中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导师作为研究生在校的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将"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重视思政和"双创"教育的育人作用,加强"双创"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建设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有重要意义。以“动力装置污染及噪声”专业课程为例,系统地梳理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设计了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互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不仅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而且能使思政育人从传统“实体领域”延伸至“虚拟领域”,极大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域与育人形式。为了更好地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体系,高校要突出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全面性、协同性和开放性,不仅要重视网络思政平台搭建,推广探索网络思政精品项目建设,提高网络思政育人专业能力,而且要积极推动内容创新供给,推出精品化网络作品,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政育人提供充实的内容,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证。师范类专业认证赋予了课程思政新时代新师范的特殊价值意蕴。在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究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意蕴,从根本上解决“为谁培养教师、怎样培养教师、培养什么样的教师”的问题,从顶层设计、课程建构、师资队伍、协同育人四个维度提出了师范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提出,为实现思想政治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推进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贯通中小学和大学思政课的桥梁和纽带。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根据学生实际,探索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教学方法,创设丰富情境激发学生高效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实现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从而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略高度,从哲学、政治、教育、人学、实践等维度,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思政课立德树人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对思政课立德树人具有指导性;立德树人,既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政治性要求,又是思政课的基本政治性功能,也是教育的神圣使命与根本任务,还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主要路径与具体抓手。思政课立德树人,就是要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田华 《河南教育》2023,(5):12-13
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创新思政育人体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路径选择。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分析新媒体对提高高校思政育人质量的作用,构建科学全面的育人发展路径,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和创新突破提供实践遵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大高校引入e Class网络教学平台,本文以《制药化工过程及设备》课程为例,多渠道搜集教学素材和试题,利用该平台进行教学资源库和试题库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是普通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应用性,提升普通高校高等数学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的重点。随着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数学课程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介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新时期,高校学生被各种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冲击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是在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融合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中国饮食文化和思想政治元素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个人修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本文就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思政元素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途径及现实意义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核心素养之"人文情怀"为切入点,基于高职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实现以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关注教育对象的精神成长及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个性鲜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考核评价方式改革,加强过程性考核,发挥好考试考核的激励功能,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课堂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区作为一种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正日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互动平台,这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也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讨网络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重要性,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改善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出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宏 《中国轻工教育》2019,(1):67-71,85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战教学符合"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总体要求,具有"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从"大思政"的总体布局出发,重新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战教学系统模式,使各个相关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形成正向合力。  相似文献   

18.
赵倩  章玳  侯新宇 《成人教育》2019,39(11):23-29
自媒体方式能够打破传统网络教育的时空界限、师生界限,为学习者提供更为开放包容的共享学习空间。自媒体实践教学平台,满足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自主选择、个性化、理实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的需求;满足学生知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解决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放式共享的问题。平台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其建设遵循能力提升的 OBE效果评价导向和 PDCA循环原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平台实践学习,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和知识能力的内化,师生进行交流研讨的同时实现知识拓展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在变化,其中对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正在逐渐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且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非常适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该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发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对《天然高分子材料》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和接受者,由于其灵活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挑战面前高校辅导员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掌握自媒体时代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