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实现向知识型社会的转型,近年来,终身教职制度日渐成为欧洲及北美高校在研究者职业发展早期阶段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途径,并在其高等教育体系中得到了推广。以“获得人才,强化欧洲科研之路”为治学宗旨的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始终致力于为顶尖科研人才提供最优职业发展框架。报告《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终身教职和终身教职制度》(Tenure and Tenure Track at LERU Universities)论述了欧洲主要地区及国家传统教职评定模式和终身教职制度在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中的初步推广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推行的终身教职评定制度具备为科研人员在传统就业渠道之上开辟更广阔就业途径、提供晋升路径,以及提高科研人员国际流动性、提高高等教育阶段女性教师比例,为学术界更换“血液”等优势。与此同时,终身教职评定制度存在一定的劣势,需要改进。首先,欧洲部分国家在国家层面和学术文化层面的障碍导致终身教职评定制度无法推行,目前,尚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推行和北美直接对等的教职制度。其次,强大的竞争压力及落选给研究者职业可能带来的潜在打击不容忽视。再次,在第三方资助增设教职席位的同时,终身教职制度在研究型大学整体推广情况综合评估及欧洲统一教职制度模式的缺失、教职职位过于集中于部分学科领域等问题的解决对终身教职制度未来的成熟和进一步推广至关重要。该报告编译自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研究成果,由弗莱堡大学校长、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研究共同体主席汉斯-佑亨-施维尔(Hans-Jochen Schiewer)教授、弗莱堡大学战略与发展办公室克里斯汀·杰勒博士(Dr Christian Jehle)等人合力完成,并得到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首席政策官员卡特莉恩·迈斯博士(Dr Katrien Maes)的支持。本刊特约译者对文章的前半部分进行编译,涉及欧洲和北美的4种传统科研职业发展模式,及其基本结构、相似和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以“非升即走”和“终身教职”为核心的“准聘—长聘”人事制度不断发展并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接受。通过准聘期考核得到长聘教职的晋升评价是教师评价制度的重要一环。文章选取耶鲁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案例,尝试探究美国研究型大学准聘制教师晋升评价机制。研究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准聘制教师晋升评价坚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采用分层分类、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实行自下而上、职责明确的评价程序,并建立了充分的反馈与申诉机制。深化我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应树立共同治理理念、推动利益相关主体参与评价,关注学科差异、兼顾“质”“量”标准,规范评价程序、发挥基层组织评价自主权,健全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师终身教职”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美国当前大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围绕“大学教师终身教职”存废之争的讨论可以发现,终身教职已经成为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体系中的重要话语。该制度所保障的学术自由权利是否受到损害,已经成为检验包括“大学教师终身聘任后评审制”在内的教师聘任政策改革得失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3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成功引进优秀师资的实例为基础,分别从用人标准、聘任程序以及聘后教师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引进的启示:追求人才的适切性、开发校内的各种人才资源、注重高品质学术团队。  相似文献   

5.
建设研究型大学应重点思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是在大学地位不断提升、大学功能不断拓展、社会对大学的期望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内涵发展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促进大学建设与发展的新问题。近十年来中国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和“211工程”、“985工程”等项目的实施,使我国一批大学具备了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的条件,有些大学也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与措施。在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大学初期,我认为,我国的大学应重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制定科学、客观的发展战略规划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先导研究型大学是以创…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正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并依据一定"标准"极力提升科研水平,或增加学科门类,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研究型大学视为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或学科多的大学或研究生多的大学。这些理念和做法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悖,无益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学术型人才是以知识创造为本位的人才,既可能是研究生,也可能是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施专业教育,学术型人才实施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7.
各种类型和层次的大学,因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创业教育的目标也应不同。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应重在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知识创业型人才。为保障创业教育的良性开展,还应加强创业教育的评估。基于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以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创业环境”“科研创新”“教学效果”六个方面为主线,将评估内容划分为15大类共37项评价指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指标权重的几种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美大学公共卫生高等人力资源调查显示,美国研究型大学高级专业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比例高于中国大学,因此,丰富的高级专业人才是国际著名研究型大学奠定其国际学术地位的关键因素,中国大学公共卫生教育要想提升国际竞争力就必须要改变人才分布不匀衡的现状,提高高级专业人才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职的聘任是实行终身聘任制模式还是实行聘任合同制模式,一直是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分层线性模型对107位拥有高级教职的科研工作者成果的追踪研究表明,社会资本的获取使科研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可以保持高产出状态。这一过程事实上是一种"学术寻租"行为,研究型高校实行终身教职聘任制更有利于减少这种"学术寻租"的出现,因而优于聘任合同制。  相似文献   

10.
一、相关概念的阐释(一)研究型大学一般所说的研究型大学是指根据科研含量和学术水平的不同,将高校划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性、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和专业型。所谓的“研究型大学”,就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生产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  相似文献   

11.
借鉴新制度主义理论,本文对美国大学教师评聘的“共识性”标准及其评价实践中的标准分化现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专业协会通过制定和传播被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学术理念和规则,促进了机构的规范性趋同。经费紧缩、问责强化以及大学排名的兴起使得研究导向的评价标准得到广泛应用,进而引发了机构的模仿性趋同。与此同时,历史传统、办学使命和发展目标的差异使得不同类型的大学通过对评价标准进行优先排序以及对具体指标进行差异化赋权,分别形成了各具特色、重点突出的评价标准体系。趋同与分化,构成美国大学教师评聘标准的“一体两面”。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我国在深化高校教师分类评价改革的进程中,应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人事自主权,鼓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校结合实际校情与本校特色,制定更加多元化与精细化的教师评聘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浅谈高等学校人才引进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教师,而一流的教师需要科学的引进和系统的培养。本文参照国内外最优秀大学的人才引进战略和方法,对国内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国内高校在人才引进战略制定和具体的操作上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才引进的科学的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innovations in strategic faculty hiring emphasizing interdisciplinarity at two major public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the USA. The research investigated how and why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chose to pursue interdisciplinary faculty recruitment, how it was structured, and how it was intended to cause changes in academic work at each university. The paper analyzes how the interdisciplinary aims of those innovations intersected with competitive pressures, resource acquisition strategies, and organizational problems.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the last section.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高校就业工作人员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将影响到学生能否成功就业,能否顺利渡过从学校到工作的适应期,能否科学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然而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及其培训却还未得到高校、社会、理论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就高校就业工作人员素质及开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Chinese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re in a process of transition into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Important aspects of this include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industry,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 needed in industry, improving students’ employment rates,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ships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help students gain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deepen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hallenges of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process in a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in China and giv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internship quality. Qualitative data from 35 students and 12 administrators/faculty were collected at a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H University (HU), in central China, which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the process of becoming a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show issues with the university’s model,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internship evaluation, student guidance, and internship quality.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我国高校竞争环境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国高校将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高校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才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只有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应然位置和发展目标,才能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使高校立于不败之地。根据近年来在国内比较有影响的四大高校排行榜(武苏连榜、中国校友榜、网大榜、中评榜)历年的统计数据,对大连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实然位置和转型发展中的竞争能力进行了SWOT综合分析,提出了通过转型发展和跨越式发展达到学校目标位置——全国一流教学研究型地方大学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8.
Shifts in the labor market require adaptive responses on the part of formal organizations. Such organizational responses are shown in changes in recruitment strategies. This study examines how departments in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mulate their faculty recruitment strategies and set standards for new faculty personnel.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s are neither research universities nor liberal arts colleges. Even though most offer graduate degrees at the master's level in such areas as teacher training and business programs, they are predominantly devoted to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Lacking strong ties to distinctive beliefs and identities, these instituti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vulnerabl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Based on extensive fieldwork at four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wenty faculty searches conducted over a period of substantial changes in academic labor markets. Several common search episodes are identified.The general pattern of recruitment strategies is shaped by the rule of status competition in a prestige hierarchy: less prestigious organizations compete for institutional legitimacy by adopting the norms of more prestigious organizations. Search-related practices in these comprehensive institutions are, therefore, organized around the institutional rituals that conform to the standards of more prestigious research universities and elite liberal arts colleges. Search and recruitment practices often reflect a ritualized form of preoccupation with credentials, specialities, and procedures. Despite their initial emphasis on specific goals, those involved in the search were less concerned about search outcomes than about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评聘制度是大学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学术体系的重要支点。近代中国许多高校为此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诸多案例。清华大学在这方面颇具代表性,该校的教师评聘经历了长时期的复杂演变。早期清华教师队伍的升等制度极不完善,初级教师与高级教师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严重地制约了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的提升。1928年后,清华大学迅速建立了自由流动的竞争性评聘制,实现了师资稳定性与流动性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延聘和培育了一批拔尖人才。梅贻琦任内,清华大学真正实现了人才引进和内部晋升并重。在西南联大时期,清华的教师制度设计与主流制度实现了磨合。青年学者需要经受更长时间的考验才能晋升教授,学界行情也水涨船高。上述变迁折射了近代中国知识界的成长历程。教师评聘标准的实质乃是学术评价和学术独立的问题,教师评聘标准的提升意味着中国开始具备更高的学术标准和更强的学术自觉。若干所一线名校的迅速发展,引领了中国的学术进步,促使中国生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共同体,这对中国学术文教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马慧  张宁 《江苏高教》2020,(2):91-95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背景下,中国高校不断增强对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才的引进力度,青年海归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占比逐年增大,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但是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成长发展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所长。文章结合对南京地区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青年海归教师的调研访谈,对他们所处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总结高校青年海归教师在思想、生活、文化、学术等方面面临的困境,从个人、高校、国家三个层面剖析原因,探寻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