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不一样,不同高校的创业教育目标也相应地具有差异性。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为“培养未来知识的创造者、高素质的领导者和多元智能的通才”,从这个要求出发,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表述为“培养具有合作意识、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型大学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完善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完成该任务的重要基础和途径。研究型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独特性。研究型大学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开发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首先,研究型大学应立足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新定位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其次,研究型大学应具有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实现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结构性转变;第三,研究型大学应瞄准国际一流,打造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3.
创业大赛是创业教育的有效形式。本文比较了美国大学最著名的15个创业大赛,阐明了美国顶级创业大赛与研究型大学的联系,并概括了美国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的不同模式和主要特征,据此分析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创业大赛的宗旨,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成功运行所需的保障机制,提出了完善研究型大学创业大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麻省理工学院10万美元创业大赛是MIT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此研究将从竞赛类型与程序、组织结构和支持体系三个方面来展现MIT10万美元创业大赛这一独特的创业教育形式,并借此分析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定位、创业大赛的组织规范性和创业大赛的广泛参与性,为完善研究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大赛实践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10月11日,“一流大学职业发展研讨会2014”在清华大学举行。9所首批获得“985工程”支持的高校就业工作负责人,围绕“研究型大学的职业发展教育定位”这一主题,在职业发展教育的定位和内容、未来一段时期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应对、研究型大学如何构建创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并前往清华大学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x-lab和创加走廊参观。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作为一种单独的类别进行评估有利于体现自身特点与特色,也有利于评估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研究型大学的评估应着重体现创新人才培养、学校的自主发展与特色、本科教育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等.考察研究型大学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整合机制、最终的成效表现,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它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大学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这已经是社会共识。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升级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是高校双创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南京大学近年来不断深入理解双创教育的内涵,努力围绕“五位一体”构建双创教育体系,探索双创教育的新路径,以期为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开展双创教育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应定位于:为高端人才的成长奠定基础。基于高端人才应具有的素质和能力,研究型大学在对学生实施"成才"教育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成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出现的“科研漂移”、“教学漂移”现象导致了大学“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的分裂,对研究生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美国研究型大学建立了紧密的研究生教育连结体,值得我们借鉴。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要夯实科研-教学-学习连接体,即国家应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高校和企业要加强联合,建立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高校要改革科研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国家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思想指导下,武汉大学努力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强化“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一、新时期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定位 1.研究型大学应回归人才培养本位 现代大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和研究机构,肩负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等诸多使命。作为教育机构,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心,是研究型大学的最主要的特征要素。发展研究生教育能有效提升研究型大学的水平。因此研究型大学都把发展研究生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发展研究生教育应坚持“质”、“量”协调发展原则,在学科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把握好“质”、“量”发展的度。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型大学不断深化教师评价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过程中,教学型职称制度改革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某研究型大学S校为个案展开了调查,发现当前实践的主要困难在于:“教学工作量”和“教学成果”的指标存在观点分歧;制度实施的“工具化”和“边缘化”的特征较为明显。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文章提出,研究型大学下一阶段应将这一制度的定位由“信号灯”过渡到“稳定器”,并进一步发挥院系、同行、毕业生在教师评价中的关键作用,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突出评价材料的过程性。此外,健全教学考核、资金投入、专业支持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将助力教学型职称制度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文章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重构的经验,指出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变革本科教育模式,在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上构建“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教育。并从研究型大学理念的反思与精神的重塑,大学“科研-教学-学习”连结体的打造,课程及课程体系的创新;“探究伙伴”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构建“以研究为基础”本科教育的具体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型大学不同层次教育的合理定位及实现路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种定位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办学理念,并从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科研平台建构等方面探讨了其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创业型大学与营利性大学是20世纪后期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兴起的两种新型的教育机构,二者既有差异,也有共同之处.从组织性质、产生背景、大学职能、办学目的四个方面分析了这两类大学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指出了二者的共同之处:对“额外收入”或“利润”的追求以及企业化的运作方式.创业型大学模式为我国公立高校中具备条件的研究型大学发展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实践范式,而营利性大学模式则启示我国应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分类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思政教育理念引导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同行”和紧密融合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目标导向依据。在阐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理论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环境、人才培养资源和人才培养教育产出3个维度构,建了融入思政元素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群组G1法作为评价方法对上述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采用非线性加权方法设计了评价模型。在上述评价体系基础上,以A大学为例进行了实证评价分析。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升思政教育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大众化教育阶段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大学应确定自身的办学目标、培养方向,以便构建自己最需要发展的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研究型高校仍然承担着培养精英的任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当以培养通用应用型人才为主,其专业教育必须与职业教育兼容.基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完成五大任务: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充分认识到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各高校应该以此为契机,重构本科教育,促进本科教育分类分层次发展.应根据学校定位、综合实力等确定本科教育类型研究型大学以学术型本科教育为主;教学型大学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教学研究型大学还应考虑到学科特点确定本科教育类型.在本科教育发展中应逐步建立分类评估体系,注意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差异性和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比较中日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现状,从学制、导师制、经费来源以及合作交流等四个方面对中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对比,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应注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力度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2 0世纪下半叶 ,部分研究型大学奋起创新创业 ,造就了一种全新的大学模式 :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以提高国家竞争力、生产率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创业创新精神为己任 ,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水平为目标。创业型大学的这种“社会服务”改造和提升了大学第三功能的形式与内容 ,也改造了传统研究型大学的精神和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