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教育丛书《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指出:“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坚实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并针对传统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知识——使用技术——态度和技能提出新的教育目标的三级层次:态度和技能——使用技术——知识。这种改变表明幼儿教育已经从重知识教育、智力开发发展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2.
物理学史的教育功能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两部分 .在认知领域 ,教育目标包含知识与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两个层次 ;在情感领域 ,教育目标包含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情绪意向等 .具体到中学物理教学中来 ,教学目的不应当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物理概念、规律和解题方法 ,而且还应当让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特点 ,了解物理学发展的规律性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及自觉地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能力 ,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等 ,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将物理学史教育引入物理教学…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纲要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  相似文献   

4.
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能力被视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存技能和知识资产,是指在工作、职业、学习、娱乐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及创造性地使用ICT的能力。数字能力包含工具性知识与技能、高级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态度三个维度,这一概念框架聚合了从信息素养到数字素养等一系列相关子概念。通过知识、技能和态度三维度将数字能力概念框架映射至教育领域,重构其构成要素,从而建立起数字能力的整合模型。数字能力整合模型的建构为培养个体数字能力灵活考虑各种知识、技能和态度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勾勒了学习时代个人基本素养和教育目标的最新图景。  相似文献   

5.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对于科学精神的培养不仅需要社会层面的传承和弘扬,更需要个人层面的建构和养育.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感基础,而基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个人兴趣从某种角度上就契合了这一需求.科学教育必须重视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好奇心和远大志向结合起来.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教育目标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获得,没有注意到态度和技能的重要性,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科学教育目标的首位,构建课程知识与人的关系,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的实践主要有: 首先,必须正确领会新课标制定的三级目标:即知识与能力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的关键和根本;要让学生寻求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和方法;要注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积极正确的态度.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的指南.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中曾指出:传统教育总是依照惯例,学校在安排教学过程时总是依据一种传统的教育目标三级层次(①知识;②实用技术;③态度和技能),这种三级层次优先重视获得知识。于是,传统教育的课堂成为灌输知识的教堂,家庭成为课堂的第二战场。在通常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1.宏观层次。当我们在宏观层次上使用教学目标这个概念时,教学目标实际上等同于教育的培养目标。现在普遍认为教学目标就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教学目标应该  相似文献   

9.
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课程目标设定应当贴合社会实际需求,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即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面向整个工作过程,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转化成课程目标,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使学生既具备迅速上岗的能力,又有面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此,近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高职文秘专业技能指标的量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部分.在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包含知识与理智能力和理智技能两个层次;在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包含兴趣、态度、欣赏、价值观、情绪意向等.具体到中学物理教学,教学目的不应当只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物理概念、规律和解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