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人口与健康领域是《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0个重点领域之一。科技发展将为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期专题笔谈邀请部分专家就该领域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作了简洁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日前在京发布.报告绘制了我国未来50年在能源、人口健康、空间与海洋、信息、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近年来贵州在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领域的科技发展情况,并对科技在支撑贵州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领域所起的重要作用及主要成效进行论述,为运用科技发展解决社会发展公益性问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科技工作的重心逐渐从单纯重视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移。中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政策已形成了由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专项科技行动和实验区、示范工程等政策工具构成的政策体系,并确定了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城镇化、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若干重点政策干预领域。为保证科技进一步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议政府应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并着重防范科技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是国家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09—2019年环境保护领域的国家科技奖励为研究对象,对获奖项目的数量、类别、第一完成单位、项目选题等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环境保护技术发展的特点与趋势,并对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科技支撑保障贵州人口健康及公共安全领域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述,并分析成功经验,为科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支撑地区社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未来1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未来1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对科技的需求,包括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农业发展、制造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人口健康和公共安全等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9,(8):31-31
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系列报告--<创新2050:科技革命与中国的未来>日前在京发布.报告绘制了我国未来50年在能源、人口健康、空间与海洋、信息、国家与公共安全等18个重要领域的科技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丁其祥 《情报科学》1992,13(2):64-68,78
本文回顾了35年来我国科技文献检索刊物体系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我国科技文献检索刊物的现状和特点,指出目前检索刊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还对我国科技文献检索刊物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陈凯华  冯卓  康瑾  杨捷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59-1467
未来产业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和新场景,显著依赖于颠覆性前沿科技的突破,迫切需要从未来产业科技发展与管理的需求研究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发现,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动力体现在科技要素供给、科技场景培育、科技政策保障3个方面,发展方向取决于新兴与重大前沿科学技术的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文章对未来产业的科技发展宏观布局、前沿科技攻关、科技创新要素供给和科技创新生态建设4个方面的需求展开研究,总结典型国家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梳理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挑战;从加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宏观布局、强化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场景驱动、扩大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要素供给、构建未来产业科技发展的创新生态4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未来产业科技发展布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融计算机控制、电子通讯、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和各类先进电器产品于一身的、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本文通过对现有汽车产品和国外各大汽车公司的概念车所采用的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分析,对汽车科技的现状和未来作一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中国人》2007,(12):128-128
近年来.技术预见逐渐成为国际潮流.各科技强国纷纷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技术预见绝不是简单的技术预测,而是探索有利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研究领域和通用新技术的系统方法。是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科学规划制定.战略研究领域识别与选择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03年3月28-29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10-15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WTO规则下,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未来科技发展战略选择的思考;市场经济体制下进一步推动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政策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知识创新工程确立八大重点领域我国为占据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在知识创新工程中确立了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信息与自动化、能源、新材料、资源环境、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和重大交叉科学等8大领域。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凝炼科技目标,分别从重点领域、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6.
科技传播的作用分析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技传播是科技信息运动的一种形式,它构成了信息的有序流动,促进了科技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催化了信息与物质、能量的相互作用和转换,其目的是实现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科技传播为了适应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在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发展,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科技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迎来了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遍,在电视领域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就目前来说数字电视是大家所熟悉的,这一技术是电视数字化与网络化的结合,是以往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无法比拟的,是电视领域发展的需要,所以说数字电视取代传统的电视必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因此,本文针对数字电视技术原理和优势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数字电视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2月26-27日,科学技术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科技发展新世纪论坛”。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高层科学家及科技发展战略专家,以及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负责人,共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未来二十年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特别是有可能形成新突破的领域分析;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中国在全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科技社会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及如何建立科技与社会的互动机制;当前中国科技政策评价及政策建议;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和建议。为了引起全社会更多地关注中国科技发展,我们将与会者的发言进行了整理,独家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都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也决定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技发展的重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未来15年是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是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决定性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同时,在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和交往日益密切的形势下,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临着国际关系中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